組裝「異質」時間的現代性《阮是廖添丁》
4月
13
2023
阮是廖添丁(楊景翔演劇團提供/攝影秦大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7次瀏覽

文 林宗洧(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從開頭的台詞開始,我們就能聽見本劇對於「新世界」、「創造新詞」的召喚,它不僅僅指向了《廖添丁》傳說的舊戲重演,另一方面也試圖開拓觀眾對於日殖時期的複雜化認識,因此我們可以說,「新世界」不只代表著殖民現代性在台灣土地上的發芽,另一層面也是導演試圖挑戰既有呈現日殖狀態與台灣傳說故事的展演形式。若是我們從「如何」設置舞台(set the stage)的視角出發,而不只是停留在對於既有內容不夠基進、不夠貼近真實的批評,我們或許可以更深入理解為何在此時本劇仍要「再現」廖添丁的重要意義。

首先,選擇三位女性作為主角,或許並不只是「女力」的展現。Crystal和阿珠在開頭的武打戲後,阿珠說著對Crystal的愛戀,而Crystal則是說著要再找一個女性加入她們的聯盟,最後看見了有氣質的Yuri。一方面我們當然可以說以女性三人結拜來取代「廖添丁」的單人男性形象是一種挑戰既有性別氣質與階序的方式,然而另一方面,我更是從她們相互扶持,甚至在姐妹都去和男人交往時所展現出的嫉妒中,看見一種幽微的女女情誼。在殖民現代性所迎來的看似「自由開放」的男女戀愛中,我們似乎可以辨認出另一股來自本土的,難以言說的,如《失聲畫眉》般的女女情慾實踐。我們可以將此看成是一種時間性的異質,即異性戀時間與同性戀時間平行開展於殖民地台灣。

第二,本劇重新看見了傅柯式的權力機制如何作用於殖民地台灣,而不只是法農式的粗暴二分。劇情中對於台灣人與日本人的多元權力互動描寫,如:張老爺與警察署長、Yuri與作為《台灣新藝術報》記者的高女教師、Crystal與天勝師傅、張翔飛與文化協會以及他對於開飛機的夢想。這些都在指向一種網絡式的、由下而上的權力機制,而廖添丁正是在如是充滿破口卻也滿是控制的社會中才得以出現,當我們預設了日本人帶來的殖民現代性時,這些個人性的反抗也挑戰了某種線性的「現代化」時間。

第三,本劇細緻的展現了日殖時期的物質生活。這是一個有著女給與高檔咖啡店的城市,是有著許多娛樂(如魔術劇)能夠複製母國文化的殖民地,也是有著童養媳、乞丐、欺壓百姓的日本警察與向錢看齊的攤販們的落後之地。在這個城市中,雖然日本殖民政府在火車站高掛了一個時鐘,卻無法控制殖民地縫隙裡的全體經濟狀態與物質生活,而異質的時間性錯落其中。張老爺透過和殖民者合作輕易賺飽了錢,阿珠卻需要以身體與生命償還父親的債務。

最後,舞台設計成得以旋轉成不同面向的佈景,讓我們聯想到城市現代生活裡(並且呼應了魔術表演)的流動與多變性;投影幕中導演透過戲偶來模擬廖添丁的某種神諭,恰好與同樣出現在投影幕上的現代化路燈、幾何圖形,以及動漫畫角色的形象創造了巨大反差;當然,音樂設計中的雜揉(hybridity),也讓我們一窺殖民地台灣在庶民生活世界的音樂多樣性,並置了來自不同時空,也萌生於不同脈絡的音樂,凸顯出異質的「現代性」想像。

所以,或許我們可以說,本劇所「再現」的廖添丁讓我們看見的並不只是一種改寫台灣民俗傳說的嘗試,毋寧說,我們其實也在挑戰既有透過「對比廖添丁」而(被日本殖民者)創造出的台灣線性「現代性」想像,創造一個「異質」時間的新世界。

《阮是廖添丁》

演出|楊景翔演劇團
時間|2023/03/24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擁有扎實血肉的女人是否真會如此選擇,及以此彰顯自由的適當與必要性何在?
4月
28
2023
若論述女性議題為此劇作的主要企圖,那麼劇情中的角色性別、時代背景、情節設定等細節似乎沒有缺一不可的必要性,這意味著其來有自的角色原形,已經失去了作為基底的意義,再多的文獻撐腰也只能算是「志在參與」。
4月
28
2023
由於不願意簡化描述一齣載歌載舞兩小時的表演,最後回答了以上皆非。平心而論,要用一齣戲裡讓人認識歷史,創造寓意象徵,還要叫觀眾心情大樂,腎上腺素激躍,會不會太過強求?然本戲可能真的想兼顧。
4月
13
2023
除了劇情之外,本劇亦充分使用大正時期的特色:如同本劇強烈的主視覺海報,《阮是廖添丁》是將東西方與今昔元素拼貼使用的作品。戲曲與魔術、布袋戲與嘻哈,皆經過服裝、音樂和舞台設計在日治時代的脈絡下並存。
4月
13
2023
在劇中,廖添丁是由三位女主角所組成,分別來自不同背景、擁有不同個性、具備不同技能,單看任一位角色都難以將其與「反抗」做聯想,但三位通力合作後所呈現的廖添丁形象,既不會完全脫離我們對廖添丁的想像,卻又能碰撞出令人驚艷的新火花⋯⋯
4月
07
2023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