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百年大計。從教育議題出發來談論中國大陸所面臨的窘境又何嘗不是臺灣所面臨的窘境?
為了一個謊言,於是得說更多更多的謊去「圓」一開始的謊,當謊說得愈多、愈來愈多的人說謊的時候,於是所有的人都會開始相信那是真相,而選擇秉持著自己真心的人就像個瘋子一樣被人指責:「你瘋了!」是眾人皆醉我獨醒,還是眾人皆醒我獨醉,這當中的「巧妙」值得人玩味與深思。
《驢得水》由大陸的兩位新銳編導周申、劉露共同發想,經由演員們共同創作完成得以現在的樣貌呈現在觀眾面前。在四○年代(以西元年推算,劇中年代設定為民國三十一年,即西元1942年),一群教師(或說是「知識分子」)到中國偏遠農村設置國民學校,意圖以教育改變農民,使其有機會受教育得以改變其不幸的命運。為了獲得教育部更多的補助,於是以少報多,以假亂真,用一頭「驢」謊稱其姓名成為真實存在的英文教師,以訛詐經費;教育部派員前往視察;為了圓這個漫天大謊,於是只要繼續製造謊言下去。一名碰巧前往學校修繕的鐵匠搖身一變變成「驢老師」,企圖瞞天過海。
會相信這則謊言的人本身一定很「驢」,導演、編劇用「驢」來代稱,其實也是一語兩關,「驢」本身是真有其「驢」,但也用來批判這個社會現況,不停地用鴕鳥心態,來面對跟處理已經發生、或是即將發生的危機。整齣戲的節奏明快流暢,演員在丟接的過程令觀眾感到趣味橫生,衝突一再地產生,會令人開始期待下一次的危機」並且期待劇中人的解決方式。
馬馬虎虎、上下其手、層層剝削,這些手法都是吾人在針砭時政之際感到不齒的,在《驢得水》當中用笑鬧的方式來嘲諷政治的確發人深省,甚至是在大陸的知識分子有著更深刻或不同於臺灣人的感觸;城鄉的差距到底能形成什麼樣的距離,身為臺灣人的我們很難體會,但可以從劇中略知一二。
令人覺得可惜的是校長之女孫佳佳最後的氣節,竟然屈服於父親角色的淫威之下也消失殆盡;不禁讓人思考,如果孫佳佳可以堅持她的真實與自我,也許會有不同的戲劇衝突與高潮,可惜導演用一個比較保守的方式去處理,也規避掉可能會發生更加激烈衝突的可能性。僅僅是用一句話帶過去:「美國的羅斯先生收回了一百萬美元的教育基金了。」然後讓孫佳佳拎著皮箱黯然離去。
孫佳佳已死!!
再多的黯然與銷魂都沒辦法服說觀眾,當孫佳佳以一朵清蓮之姿躍然於整齣戲當中,到最後仍然不敵一整片荷花池的汙泥。如果還能再說得更多,在此僅以本文為孫佳佳作祭文,以傷懷人的氣節最後仍然不敵利益,那麼人類的普世價值到底還剩下什麼?我們還能懷抱什麼樣的希望繼續活下去?
安息吧,孫佳佳。
《驢得水》
演出|斯立戲劇工作室
時間|2014/05/23 19: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