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思中急速成長的大陸小劇場《驢得水》
5月
22
2014
驢得水(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3次瀏覽
李旻原(法國里昂盧米埃(第二)大學文學暨藝術博士)

大陸近年的急速發展是令人有目共睹的,一般人印象通常是在於經濟數據的成長與硬體建設的發展,對於當地的人情文明、風俗文化通常是抱持著負面的觀感。然而,就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當人民的基本溫飽無所掛慮時,才是真正文明素質提升之時,也許大陸目前就是處於這時期的開端,也反應於藝術創作之中。《驢得水》為大陸近年小劇場中最知名的創作之一,演出已破百場紀錄,因著這樣的文宣標語,筆者於是前往觀看,也的確不失所望。

就美學發展角度而言,場面調度的舞台語言,訴說的是以自然寫實主義為主,並以文本台詞經由演員身體自然地活出角色(史氏體系)。雖然這樣的自然寫實方式,於早年劇場追求美學風格、前衛突破的前提之下,往往被批評為過於平凡(ordinaire)而無藝術性,今日風格當道有時令人摸不著頭緒的小劇場美學,值得讓人能再去省思自然寫實美學的藝術價值。自然寫實的劇場美學,於場面上也許過於如實平凡,然而文本與演員卻是可將這份平凡達到藝術層次的主要原素,早期自然寫實美學的成功也是因此而成,造就了許多偉人作家(易卜生、契訶夫)與導演(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驢得水》劇本由周申、劉露兩位編導共同先譜寫大綱後,再與演員共同創作而成,所有參與人的思考、想法、人格,都將因此反應於這部作品之中。情節講述四位抱著改變農村教育的理想者,用一頭驢來代替不存在的一位英文教師領薪水,因領導即將前來訪視這位「驢老師」,校長找了正於學校修繕的鄉村工人來假冒,後來發現這位領導也為了謀取由美國人資助的經費,刻意地讓單純的「驢老師」假冒下去,總是在一份虛幻理想自圓其說之下,合理了人性慾望的自私貪婪,造成了一連串的欺騙、假冒、衝突,最後由一位女教師的死亡,來諷刺這一切的人間鬧劇。

斯立戲劇工作室的訓練以「史氏體系」為主,清楚地映照於演員的演出之中,然於節目的開始,演員過於制式刻意的「寫實演出」,如同受過扎實的演練反致一份虛假扮演的表現,後來隨著劇情的推進,才慢慢讓演員不自然的寫實,整體構成了一份協調的寫實自然,並在簡單的劇場空間轉換場景、合理劇情、喜劇導向的氛圍引領著節奏讓戲劇動作推進,在觀眾不斷地笑聲中,最後女老師自盡的那一聲槍響,爆發悲劇的力量,戲謔了所有歡笑的悲哀。劇中反射了許多個人,為了私己利益於公共團體政治上的謀略、狡猾、善變,卻又往往假裝以一份共有的偉大理想(改善農村教育),使所有扭曲的人性取得正當性,讓被揭穿的醜陋如雲淡風輕的走過,這樣透過劇場來描述人性因慾望而迷失的情節,不僅僅反應了大陸現今的政治現況,筆者認為更適於諷刺現今以民主自傲的台灣政壇。

無論是大陸或台灣,藝術迷人的特質也就在於訴說真相與闡明現況,創造符合當代的人文精神,揭露出隠瞞背後的事實,讓人於藝術中得到省思的醒悟,進而帶入於現實生活的改變。由大陸劇團演出的《驢得水》,可發現對岸藝術家們,對於目前整體大陸社會現象的反省,並由此劇受歡迎的程度,可見它於多數人中逹成的共鳴,這份省思,也同時反應了大陸於藝術文明上的正逐漸成長著。也許就劇場技術的表現性上,《驢得水》較為簡單,但文本的強度與演員的表現,卻也足夠讓人感動入迷,有時表現過度的台灣劇場,過多漂亮形式的舞台畫面、綜藝老梗贏得了許多娛樂掌聲,卻無令人值得省思之處或無動人的情節文本,是否也會是目前一個台灣劇場的潛在問題?

總之,筆者無意比較兩岸劇場之優缺,於多元歷史演變、美學分析、社會學理的角度來思考彼此劇場發展,彼此觀看了解學習,提出目前可能問題,也許才是能找出讓兩者都能突破成長之未來性發展,僅是比較批評都只是會帶來自以為是的停滯不前,相信這也是兩岸小劇場藝術節舉辦的主要意義吧!

《驢得水》

演出|斯立戲劇工作室
時間|2014/05/17 14:30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是一齣以寫實為基礎的戲劇,演員在舞台上爭吵的面紅耳赤,直至謝幕時仍可見角色的情緒尚未脫離。讓人不禁嘆息台灣現代戲劇尚未領略寫實的真諦,便躍進到非寫實的劇場形式,實為可惜。(羅揚)
5月
29
2014
連環炮似的劇情能被細細記起多少最後變得不重要,觀眾最終得到的是知識分子理想幻滅與官僚體系上下其手的結論,而這些嘲諷放在虛構的民國三十一年時空,對照現下仍不顯過時。「人不如牲口」從劇名命名開始,到戲裡驢被殺了,更深層的「人殺了自己」的指控滲出血水。(紀慧玲)
5月
28
2014
編劇用「驢」來代稱,其實也是一語兩關,「驢」本身是真有其「驢」,但也用來批判這個社會現況,不停地用鴕鳥心態,來面對跟處理已經發生、或是即將發生的危機。(吳承翰)
5月
27
2014
編導很有智慧地將「反抗」現存社會亂象,包裝在荒誕的喜劇節奏之中,所有的諷刺都是隔空打牛,但又點到為止(包括悲傷)讓各方觀眾各取所需,無論你要解釋為社會寫實?或者商業鬧劇?豐富的內容算是應有盡有。能在兩個小時演出時間內,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睛,對於這齣戲的煞費苦心,也真的是衷心佩服。(謝東寧)
5月
26
2014
回過頭來看,這類的情感是否也是成為這整齣戲的自我批判,甚至在為弱者發聲的同時,是否其實不自覺地在收割第三世界抗爭群眾長年累月的犧牲成本,轉變爲西方藝術家所獲得的道德快感和收益?
10月
24
2024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
10月
22
2024
當戰爭爆發,人命已不屬於受保護之範疇,世界的主體是黨、是國家,所有平民都進入例外狀態,這樣「病」了的歷史時空,對照疫情下「病」了的社會,都是例外,都有徬徨,都同樣痛苦且孤獨著。
10月
19
2024
「獨善其身」透過如諧音修辭的病理化,以及重疊姥爺刑求招數名稱的不道德化,特定地被指向一種缺乏內容的空洞史觀。因此,儘管藝術家的才華顯然帶來了精緻的調度,但這並不妨礙它建立在,透過否定單薄的歷史形象──一個高度恐怖、血腥而貪婪的敵人──來團結同樣單薄的當代價值之事實。
10月
18
2024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10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