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裡戲外都值得《戲裡戲外》
5月
29
2023
戲裡戲外(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劉耀武)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44次瀏覽

文 邱秉程(文化行政人員)

2011年國光劇團的《百年戲樓》刻畫了跨時代悲歡的戲曲人生。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台北新劇團《戲裡戲外》,同樣有戲班、新秀名角兒、局長與飯局、戲中戲,但主要聚焦親情牽絆,並使用京劇音樂劇形式,是小而美的溫情走向,也有一種團慶戲的意味兒。

慶成班名角兒程天慈(孔玥慈飾)自小為班主程孝天(李寶春飾)收養,局長(李隆顯飾)欣賞演出後,邀宴天慈卻被班主回絕,天慈因而不悅,與父親衝突後逃家至局長邸,後被局長軟禁打算欺侮,班主上門討人而被局長命滾出戲班,天慈經局長家僕幫助,最後不但驚險逃出,也偷出犯罪證據讓局長栽跟頭,並與生母相認。

舞台設計以戲班為概念,依台北新劇團的新編戲慣例,皆在幕啟前設計開場投影,本次投影幕改為較小尺寸,融入舞台的一部份,以黑白默片方式交代有班主於門口撿到天慈,養成角兒的經過。然影像中角色一開始是真人比例,有角色將會長大成人從影像現身的預期,可惜影像之後就漸脫離此原則,片中少女天慈用了同團的傑出武旦余季柔擔任,但辨識度太高無法達到效果(余稍後也演出團員),梅姨(林姿吟飾)在下半場才和天慈母女相認,影像中棄嬰者卻明顯看得出是林姿吟,直接爆了雷。

與《百年戲樓》相較,《百》劇之主要角色,除了白鳳樓演程嬰以外,不必負責戲中戲的正式扮相演出,最多是穿了褶子,故與戲中戲切換銜接自如。而《戲》劇天慈與班主、團員都要正式扮裝,演員是一趕二以上,可以理解為了容易換裝,戲中戲工整地分為主戲前〈打漁殺家〉與團圓後的折子戲,相對也限縮角色戲台下的劇情發展,使得天慈對局長傾心得太理所當然,局長帶來的危機則迅速被化解,未能突顯天慈引起的父女衝突與困境。班主被驅逐而不忘攜帶的髯口,雖欲作為戲班象徵,惟無法如《百》劇的鞋適合傳給天慈。

劇中戲班演出之折子戲都對應戲台下劇情,非只因內容吸睛,除〈打漁殺家〉的父女情,〈劈山救母〉天慈尋母、〈釣金龜〉談孝順、〈遊園〉為少女情愫、〈長坂坡〉趙雲(師兄及伙伴)為護幼以一檔百、〈漢津口〉關公(班主)奮勇抗敵。眾團員們在結尾折子戲莫不卯足全力作為本戲之壓軸。

本次演出的新劇團演員以本身的聲腔念台詞,歌唱時才用戲曲唱腔,幾位角色並有別於在該團作品中的常見形象,如青衣孔玥慈須叛逆驕縱、老生李隆顯得暗藏禍心、小生林璟辰要吊兒郎當,增加演員成長突破的機會。馮翊綱飾演戲班經理自是不在話下,惜僅有口白,未有專屬樂曲。作曲家鍾耀光為林姿吟設計的歌曲,以聲樂發聲與其他人的戲曲唱腔極為協調,也與李寶春有重唱段落。李寶春並特地編寫班主的一句台詞向第四面牆提問:「這一生,值嗎?」,觀眾回應與掌聲熱烈,對其藝術生涯直接肯定,作為台北新劇團新編戲題材的新嘗試,的確也值了。

《戲裡戲外》

演出|台北新劇團
時間|2023/05/20 14:30
地點| 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戲裡戲外》在試圖融合相聲、音樂劇及傳統京劇的部分做了相當大的努力,雖然有些細節瑕疵但仍瑕不掩瑜。整齣劇讓人看了大呼過癮,也讓人期待台北新劇團下一次的新製作又會帶給觀眾什麼樣的饗宴。
6月
20
2023
編劇為了保持高張力的演出效果而減少戲中人物思考處理方式的時間,也因為直接的衝突而讓劇情變得緊張刺激起來,但在傳達英雄本色上,直面去挑戰權威的做法稍嫌單純而理想,只能說人生如戲,但不是只有這樣子的做法才能被稱做是英雄。
5月
25
2023
《冥星》似乎是個太過「面面俱到」的作品,筆者似乎可以看到主創團隊使出了渾身解數滿足了劇團需求,滿足了歌仔戲迷、滿足了演員粉絲、也滿足了臺灣社會的審美喜好,但也沒有了進一步深化人物、拓展議題的餘裕。
10月
25
2024
當演員走到舞台下時,腳步的動作基本上就被遮蔽,加上整體光影造成演員身形的延伸與扯動,間接讓觀賞焦點被挪位。於是,多半是成就了現代劇場的調度,反而掩蓋了戲曲欣賞的部分需求,這之間的拿捏既成功於導演,卻仍有繼續思考的空間。
10月
25
2024
然而當老字號劇團嘗試使用新思維,創新歌仔戲形式及元素,但作為家族戲班,下一代青年演員是否有能力運用唱腔、身段創發角色?傳承與現代劇場手法試驗過程中,如何取捨輕重?這是《青樓淚》的亮點也是挑戰。
10月
25
2024
新穎劇團如何走向當代?如何打造獨樹一幟風格?沉浸於民戲的演出形式進入高度美學化的現代劇場該如何拿捏?都是該團必須面對之挑戰。因此《湘江夢》作為該團進入現代劇場第二齣劇作,企圖嘗試回應疑問,展現潛力,開創特色。
10月
21
2024
一個十八分鐘的故事,經過四次輪迴,劇情的順序被打亂,又長出了更多的參差,在觀眾情緒隨劇情熟練的反覆之下,表現形式得到發揮。
10月
18
2024
需要解方的「瘟疫」則可被解讀為五〇年代與九〇年代藝文工作者共同面對的「死亡威脅」——戲劇透過瘟疫的隱喻,向觀眾提出了一個系譜學式的問題:五〇年代「改良」歌仔戲、九〇年代(小)劇場,以及今日所面對的「瘟疫」分別是什麼?
10月
18
2024
既無語言,又是簡單「英雄救美」奇俠劇情,《源.緣》除了舞台空間調度精彩,最核心的表演內涵是什麼?與《巧遇姻緣》相同,就在掌上功夫——操偶技藝。
10月
1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