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與音樂劇的合唱《戲裡戲外》
6月
20
2023
戲裡戲外(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劉耀武)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779次瀏覽

文 鄭心怡(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學生)

台北新劇團《戲裡戲外》利用「戲中戲」,帶領觀眾以不同視角,看戲子幕前的光鮮亮麗背後又藏著什麼樣的酸甜苦辣。標榜「京劇音樂劇」也讓人期待京劇跟音樂劇的結合,究竟音樂劇元素會與京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聆聽上會有怎樣的感受,都是可看之點。

故事以慶成班的當家旦角程天慈和其養父程孝天演《慶頂珠》為開場,戲中父女感情深厚,但戲外程孝天與程天慈卻因對戲子身份的認同感出現分歧,加上天慈的身世之謎,涉世未深的天慈在盧步偉局長的拐誘下離開慶成班,而程孝天也遭到強權打壓,不得離開京城。透過戲中戲相互映照孝天與天慈之間的父女情,也於戲外陳述身為戲子的悲哀與無奈。

戲台上演出的只是人們的人生縮影,戲台下人生遠比戲台上所演的還要複雜更多。「戲裡」隨著劇情迎刃而解的難題,未必在「戲外」的現實能總是順利。像是程孝天為了讓天慈能心無旁鶩的健康長大,隱瞞自己非親生父親的事實,但這件事卻在天慈長大後,成為傷害天慈的刀刃,讓天慈傷心地離家出走。而以天慈的角度來說,天慈對於自己戲子身份開始產生自卑感,再加上對花花世界的好奇心,因而開始跟父親產生意見衝突,在缺乏有效溝通的情況下,兩人產生了誤會,雖然兩人後來在「戲外」互相理解並原諒對方,但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父女兩人也可能因為一次的誤會,一輩子埋怨對方。此外也帶出了以前戲子常被外人輕視的問題,細細描摩戲子在大環境下的生存課題。

劇中主要角色為慶成班班主程孝天(李寶春飾)、當家旦角程天慈(孔玥慈飾) 、欺壓慶成班的強權盧步偉局長(李隆顯飾),以及天慈的生母梅瑩(林姿吟飾)。讓梅瑩一角由音樂劇演員擔任,在聲音呈現上,帶有溫柔但不同於京劇唱腔的特質,就像梅瑩雖然無法親自養大天慈,但仍以不同的方式守候在天慈身旁。而程孝天與盧步偉以戲曲強大有力的聲嗓,演繹保護和爭奪天慈的兩大勢力。

如何適切拿捏音樂劇與京劇的元素比例是一大課題。在《戲裡戲外》中僅以電影配樂及安排音樂劇演員飾演梅瑩的方式,以不影響整齣戲的架構下,力求創新。但因為成分不高,在呈現上猶如曇花一現,且京劇的歌聲和音樂劇的歌聲沒能融合,梅瑩與程孝天的合唱部分仍舊是各唱各的,沒能達到和諧的和聲效果,有些可惜。若以人設切入,梅瑩有年輕時跟著戲班跑的經歷,而盧局長則是乍看之下不懂戲,只是看上了天慈的姿色而靠近天慈。若是能藉由老旦的聲音去表達梅瑩對天慈的不捨與親情,利用不同於京劇的音樂劇男聲來引誘少不經事的天慈,或許能為此劇增添風味。且盧局長若改由音樂劇演員擔當,也許可以藉音樂劇男聲來代表反派勢力的「手段」,而其部下以戲曲唱腔方式演唱,用戲曲演員的行當來演繹反派的「力量」,或許能達到提高音樂劇成分又不破壞劇情邏輯的效用。

在京劇呈現的部分,李寶春以蒼勁有力的嗓音唱出對強權打壓的不屈和對天慈的不捨,濃厚的情感俱隨演唱的音程起落而出,真情流露,緊緊攫獲觀眾的心,真切感受到程孝天對天慈的父愛,唱出無法與天慈細細道來的內心活動。

另外在演出細節上,程孝天因心懷對強權的忿懣,夢到與盧局長的人馬大打出手。雖然該場劇情立基於夢,但是程孝天脫掉並拋出的外套竟然由演反派的盧局長接住並帶出場,這樣的安排是否符合情節邏輯,仍需進一步考量。緊接其後的天慈與孝天和解戲碼,也許是為了配合鑼鼓點所致,孝天大力聳肩抖落外套要讓天慈有機會為他披上的部分,動作力道過大以至於破壞當下氣氛。或許配合當下孝天的情緒,在不知眼前所見是夢是實的狀態下,傳達欲靠近天慈但又怕像海市蜃樓一樣,一碰到天慈的影子就會消失的那種想法,調整動作呈現孝天顫抖著腳步,慢慢走向天慈時抖掉外套才更能呈現孝天的真實情感,使觀眾入戲。

《戲裡戲外》令人為之驚豔的還有正戲結束後,連串演出的經典戲。展現身段的〈劈山救母〉、婉轉動聽的〈遊園〉,以及令人血脈賁張的武打戲〈長坂坡・漢津口〉。各個精彩絕倫,且一動一靜相間演出,讓觀眾不會視覺或聽覺疲乏,整體就像進到無菜單料理餐廳一樣,對於下一道菜會是什麼充滿驚喜感。

「一個戲子,這樣一輩子,值嗎?」用以總結正戲的這一句話,雖然戲裡並沒有直接解答,但全場的觀眾掌聲雷動,代替台北新劇團回答了這個問題。《戲裡戲外》在試圖融合相聲、音樂劇及傳統京劇的部分做了相當大的努力,雖然有些細節瑕疵但仍瑕不掩瑜。整齣劇讓人看了大呼過癮,也讓人期待台北新劇團下一次的新製作又會帶給觀眾什麼樣的饗宴。

《戲裡戲外》

演出|台北新劇團
時間|2023/05/19 19:30
地點|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李寶春並特地編寫班主的一句台詞向第四面牆提問:「這一生,值嗎?」,觀眾回應與掌聲熱烈,對其藝術生涯直接肯定,作為台北新劇團新編戲題材的新嘗試,的確也值了。
5月
29
2023
編劇為了保持高張力的演出效果而減少戲中人物思考處理方式的時間,也因為直接的衝突而讓劇情變得緊張刺激起來,但在傳達英雄本色上,直面去挑戰權威的做法稍嫌單純而理想,只能說人生如戲,但不是只有這樣子的做法才能被稱做是英雄。
5月
25
2023
在面對歌仔戲團經營的困境上,星字團跨出了跨界合作的第一步,或許是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劇中秋蘭再興日月星的想望。台前台後,用戲說自己的故事,戲也許不完美,猶如人生的坑坑窪窪,但至少仍在努力前行。
11月
18
2025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