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空的英雄本色《戲裡戲外》
5月
25
2023
戲裡戲外(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劉耀武)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63次瀏覽

文 董則寬(台灣大學歷史系學生)

台北新劇團團長李寶春這次嘗試在《戲裡戲外》上使用了很多對比的手法,從台上孝女與英雄的形象到台下叛逆與被看低的戲子人生,把戲裡戲外的兩面一同呈現出來。

《戲裡戲外》台上以京劇表演呈現的戲中戲主要集中在開頭與末節,在台上演戲的威風與孝順卻與台下的現實情況相反,當家花旦程天慈因與父親兼戲班老闆的程孝天在盧局長一事上爆發衝突,發現自己不是程孝天親生而離家出走,卻反被盧局長囚禁。而程孝天救女心切衝到官府要人不成還差點被打斷腿,最後看在戲班二把手劉經理的遊說與依靠其他官員的面子下被狼狽地驅逐出亰,一時戲班失去兩大紅人而面臨倒台危機,險些在緊要關頭程天慈搜獲盧局長販毒的把柄還順利逃出官府將資料交給劉經理發給報社與其他高官,事情才順利落下帷幕,父女倆和解,戲班也能重新開張,各齣精彩老戲連發。

整齣戲節奏緊湊,內容豐富,沒有任何冷場的地方,讓人無法從舞台上轉移焦點,深怕錯過任何細節。而這次戲的核心概念是「英雄.超時空」,對於不同時代的人來說英雄或許有不同形象,但卻都有著堅持自我理想,努力拚搏的這些跨越時空的共通品質。在台上的故事人物各個是英雄所以流傳千古,而扮演英雄的程天慈與程孝天在台下雖然是個平凡人,但若願意為了自身尊嚴與所愛的人而去省思、努力,何嘗不也擁有著英雄的豪氣。

另外作為導演的李寶春在這齣戲中融合各戲劇領域的元素,使用影片投影的方式來快速帶出過去天慈被拋棄以及被程孝天撿到收養栽培的經過,是過去在京劇中不曾有過的表現方式;使用西洋電影配樂音源來伴奏速度變化多端的京劇唱腔,再加上現場西洋樂器的伴奏,形成東西方的華麗對話。還有京劇與舞台劇和音樂劇的跨領域結合,在唱念上,白話和文言的台詞交叉對話,不只沒有衝突,反而很適切民初年代的百姓生活實景,也呈現出舞台劇與京劇多層次的戲文結構。

視覺方面在京劇中加入舞台劇的燈光來呈現人物的獨白,以藍色的燈光為基調在摻合些許綠光,襯托出夢境中虛幻的氛圍,還有當程天慈跑出戲班,獨自在路上為自己的身世而哀嘆時,燈光聚焦在身上,影子與人物的對比被特別凸顯出來,那落寞的情感被無限放大到觀眾的心中,帶動觀眾的氣氛。這樣傳統與現代,東方西方的交流互動,拓展京劇的可能性,同樣是屬於李寶春導演的英雄超時空。


戲裡戲外(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劉耀武)

劇中英雄與戲子的兩重身分在角色人物上不斷的變換交錯,戲中人物也因此從中學習並提升自我。但就另一方面來說,戲中程孝天與程天慈為了爭一口氣而爆發的衝動行為實際上為身邊的人造成許多困擾,事情能有一個圓滿的結果更大一部分是因為運氣好,盧府邸有人願意幫忙,局長本身也大意,還有其他官員在背後幫戲團撐腰,才能對抗盧局長的惡勢力。就像劉經理所說,現實本就有許多不如意,在保有尊嚴的同時若能更平滑的去處理糾紛而不是直接起衝突或許才是尋求解決方法的最佳途徑。

編劇為了保持高張力的演出效果而減少戲中人物思考處理方式的時間,也因為直接的衝突而讓劇情變得緊張刺激起來,但在傳達英雄本色上,直面去挑戰權威的做法稍嫌單純而理想,只能說人生如戲,但不是只有這樣子的做法才能被稱做是英雄。

《戲裡戲外》

演出|台北新劇團
時間|2023/05/19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戲裡戲外》在試圖融合相聲、音樂劇及傳統京劇的部分做了相當大的努力,雖然有些細節瑕疵但仍瑕不掩瑜。整齣劇讓人看了大呼過癮,也讓人期待台北新劇團下一次的新製作又會帶給觀眾什麼樣的饗宴。
6月
20
2023
李寶春並特地編寫班主的一句台詞向第四面牆提問:「這一生,值嗎?」,觀眾回應與掌聲熱烈,對其藝術生涯直接肯定,作為台北新劇團新編戲題材的新嘗試,的確也值了。
5月
29
2023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