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必經的矛盾之旅《腳不落地的孩子》
10月
22
2024
腳不落地的孩子(天馬戲創作劇團提供/攝影邱蔚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95次瀏覽

文 周依彣(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腳不落地的孩子》展現天馬戲創作劇團獨特的表演方法,以高空特技表演為主,結合音樂劇的方式談論個人成長與家庭衝突的議題;藉此顯現世代觀念差異下,親子間的關係該如何化解、個人發展上的矛盾該如何抉擇;以此凸顯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模樣的機會,傾聽與理解才是生命中不可缺失的必須。

這是一齣比較傾向兒童及青少年觀賞的戲劇,希望孩子不要在成長過程中失去勇氣和追尋快樂的機會。主角蕭宇承(何海翔飾)出生在「高空世家」,從小就接受嚴格的訓練,以便未來繼承家族的大業。然而除了高空特技外,身處在高中的小宇對科學也充滿著興趣,準備與科學研究社的朋友一同參加競賽。但媽媽(鄒湘妮飾)不僅不支持,還不允許他參加競賽,認為成為接班人才是小宇的未來,現階段要做的事情便是準備在祝壽大典上成為接班人。

既然是一齣偏向較低年齡層的戲劇,如何調配戲劇的比例便顯得重要。整體而言《腳不落地的孩子》在特技與音樂劇中努力地達到了流暢,並且藉由誇張的戲劇表現勾勒出了主題,讓觀眾既能有感官上的高度享受,也能省思作品核心想探究的議題。


腳不落地的孩子(天馬戲創作劇團提供/攝影邱蔚中)

異世界的經歷,機械神降臨的調解與救贖

《腳不落地的孩子》是一齣用心的戲劇,特別是以高空特技的綢吊為主體,藉此切入討論關於親子關係、乃至於「傳承」技藝的探討。 

親子的議題近年有許多出色的影視作品討論,以親情為核心,探索了家庭中的愛與矛盾、理解與原諒。知名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便圍繞在不同的親子關係下,討論父母對孩子的期待與控制,導致了不約而同的毀滅性結果。更凸顯出了子女的掙扎與反抗,在高度教育壓力下,渴望自由的心靈,顯示出了高度的戲劇張力以及帶出世代衝突的議題。


腳不落地的孩子(天馬戲創作劇團提供/攝影邱蔚中)

但《腳不落地的孩子》並未處理如此深度的親子議題,而只是點出了很淺層的親子矛盾,著重的也並不是孩子成績優劣的好壞,而是是否符合父母所期待的樣子。小宇的母親忽略了兒子優秀的科學表現,只是一味地認為傳承家族的傳統技藝才是最核心的必須,如同大多家庭所面臨到的親子問題——「為什麼你不是我想像的樣子?」、「為什麼我不能選擇自己要成為的模樣?」

為了要逃避母親的掌控,小宇並未參加祝壽大典的演出,媽媽卻在大典上出了意外,因此陷入了昏迷。戲劇以祖師爺顯靈的方式來解決小宇和母親之間的問題,在異世界的領域裡,讓靈魂與靈魂進行了交流對談,使得兩者脫離了人本身的討論。祖師爺如同機械神一般地處理了親子間的矛盾,父母將內心的希望用強迫的方式加諸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在懵懂的階段只能用逃避的方式規避掉父母過度的期待。


腳不落地的孩子(天馬戲創作劇團提供/攝影邱蔚中)

高空特技與音樂劇的共同展演相當吸引觀眾,祖師爺作為機械神的存在也扮演到了戲謔的角色,使得演員與觀眾達到了良好的互動。九十分鐘的演出十分緊湊,歌曲的穿插代表了作為母親的為難,以及孩子的無助與徬徨,「腳不落地的孩子」象徵了在高空上無法觸及陸地的孩子,那份被寄予了高空希望的期待,因此無法輕言落地的無奈;那份喜愛高空的享受,卻自此無法回到地面的不安。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傳承的可能性

亞洲社會的觀念時常將學習作為評斷孩子優劣的唯一標準,而技藝,一技之長的擁有則退居到了第二位。《腳不落地的孩子》的主題賦予了親子劇更多元的觀點,究竟傳承的意義與必要該定位在何處。當孩子有自己的夢想時,父母該全心全意地給予支持與成為後盾,還是將孩子引導到一條自我觀點上更容易成功的道路,在這條路上加以投入心血,確保他往後餘生的順遂?


腳不落地的孩子(天馬戲創作劇團提供/攝影邱蔚中)

教育議題難以有正確的解答,《腳不落地的孩子》給予了非常過度理想化的解答,為什麼不可以兩者兼具?但或許我們該思索的是,為什麼「可以」這麼難呢?台灣的升學制度限制住了許多孩子的多元發展可能性,甚至選擇擁有一技之長也不是當代社會的主流思想,更別提傳承的機會,多數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透過名校改變自我的未來。換句話說,在壓力驟大的競爭環境裡,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往往犧牲了傳統的價值,也抹滅了夢想的存在,現實才是大環境下的妥協。然而,該劇的出發點卻聚焦在了傳承的必須上,比較可惜的是沒有談論關於高空技藝傳承的特殊與必要性,僅將焦點放置在了父母過度的逼迫導致孩子產生逃避、不再快樂的失落。點出了同樣處在社會的問題,為何如此多懷抱夢想的孩子最終都選擇放棄,原因與父母過度的期望和高壓的強迫有密切關係。

而劇末,小宇不僅成功地得到了科學競賽的獎項,也順利的成為了高空世家的繼承人。一切的順利結果,都和母親在異世界化解了衝突有關。

天馬戲創作劇團的高空馬戲,給了所有觀戲者追尋夢想的勇氣,登上高空不僅需要具備勇氣,更要記得登上高空時的渴望,這些是成為大人後漸漸被遺忘的純粹。因此這齣戲不僅是給青少年觀看,也是給成年人重新找回夢想與快樂的一齣戲劇。

《腳不落地的孩子》

演出|天馬戲創作劇團
時間|2024/10/06 14:30
地點|新北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