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技藝《冒壁鬼》
4月
18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3次瀏覽

文 蔡佩伶(專案評論人)

還記得童年聽過的那些故事和歌謠嗎?那些內容由長輩們口述流傳,未經文字定型,常有相同故事歧出多本的狀況,情節簡單無奇,卻能被記得。口語、習俗文化跟鄉土情感自然填滿故事的血肉。取材白色恐怖實事「施儒珍之牆」的《冒壁鬼》,有著類似民間傳說的滋味。收攏知識分子、社會運動、白色恐怖事件其周遭與後遺等議題,放進被忘卻的父祖遺事裡,藉道士阿通師之口娓娓訴說。

戲是這樣的——在道士家族長大的阿通師曾聽爺爺阿善師講過一個故事。他年輕時有段風聲鶴唳的日子,一家金紙店常有官兵駐足,金紙店老闆金元寶老在官府喝茶,老闆娘蔡玉女坐在店裡煩惱生計。女兒阿綢夜半醒來對母親說著害怕,怕廚房傳出的無來由怪聲。玉女先用冒壁鬼的說法安撫女兒,接著對元寶攤牌——家庭跟兄弟二選一。原來金元寶跟通緝犯梁清江夫妻三人是同窗,書院教師梁清江聚眾投書抗議官府蠻橫受通緝。捕快懷疑元寶窩藏清江才不斷騷擾。清江一直藏身在金家廚房牆後,夜深才出來活動。阿綢聽見的冒壁鬼正是清江。但元寶惦記他對清江妻子周盈的承諾,要替兩人傳訊。玉女靈機一動找上道士阿善師合謀演「大戲」:聲稱清江落水身故,按習俗辦儀式招魂;清江死訊化解官府懷疑,且周盈如願透過阿善師之口收到清江訊息,被夫牽連的磨難獲得支撐。事後清江自行離開金家,從此消失。元寶到老仍牽掛清江下落。

《冒壁鬼》透過「戲中戲」和「映照」的方式展開故事。首先,設定孫輩阿通師為說書人,轉述爺爺阿善師留下的故事。後輩重述前人事,拉出時空的眺望間距,也產生雷同戲中戲的鏡框結構;祖孫血親關係加深代代承襲意味。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彼此映照,金紙店老闆金元寶和書院教師梁清江,還有兩人的妻子蔡玉女與周盈,兩對夫妻自然產生四種不同行動。人的動態反映出身在壓抑社會之中,人們在生活與理想、個人和政府施壓的多向度價值選擇;最終指向了如何安置自己的命題。沉重題旨在搬演上需要適度調劑,編劇安排金元寶擔綱推動故事情節。他是跛足身障者,也是有妻小要照料的金紙店老闆,又是通緝犯梁清江夫妻的同窗好友。行當設定丑行,其形象貼近日常而親民。比起其他行當,身段及行動的自由度較高。換句話說,丑行表演內建的流動感自成節奏,具備打破場景調性及調整戲段觀點的特質。復加角色背景細節設計,極容易引發觀眾共感。

情感是戲迷人的另一項元素。循主線前進,可見一個個小故事從金元寶的生活延展生枝。例如歌謠和信物的隱喻。裝瘋求生的周盈見到金元寶被差役跟監,想提點好友,也想取得丈夫清江音訊。透過半醒半瘋的狀態暗示,一下凝視元寶,一下高喊你身後有鬼。刻意改編三人少年時代有共同記憶的歌謠作暗號,唱著錯誤版本的「紅關公/白劉備/黑張飛/在哪裡?」;又拿雜草和石頭贈與金元寶。而金元寶跟梁清江的對飲段落也是。跳轉金元寶因肢體不便在書院受同學無謂霸凌的場景,金元寶無力反擊,同學梁清江和周盈為他打抱不平,事後三人結拜,因此有了「紅關公/白劉備/黑張飛/跑去躲」的歌謠為紀。另外,玉女為安撫女兒阿綢,臨場羅織廚房怪聲是可祐家族人財兩興的冒壁鬼,同時玉女自身情緒經歷衝擊、即興反應到事件平復後的自鳴得意三重轉折,戲段與角色內在狀態的變化也生成極短篇故事的樣態。小故事在劇情中打開幽微空間,讓個人回歸社會,不再只是消音蒼白的孤魂,情感折起失落與傷害的銳角。

演員方面,分飾阿通師、阿善師兩角的唐美雲戲份不多但亮眼,阿善師招魂被清江附身(或者假裝)的戲段演出層次分明,清晰切分阿善師本我以及被附身的狀態。飾演金元寶的李嘉演出跛足身障者極自然,應用丑行肢體的流動特質,未刻意放大生理障礙的異質感。細膩表現出中年男子面對輿論壓力(官府及鄉里)、家庭和義氣之間的掙扎妥協。為故事注入喜感的,還有金元寶的人生對手蔡玉女;演員吳品諼透過稍稍放大的動作、快慢起伏的語速及豐富表情頓點構成幹練、樂觀偶爾浮誇的中年婦女角色,讓整齣戲的節奏更有層次。周盈一角裝瘋求生,其堅韌與聰穎必須表現出瘋及醒的差異;演員曾玫萍的瘋癲做表揉合新舊。先一手持掃把當胡琴、一手持馬鞭作琴弓,左右開弓仿擬琴師拉琴;同時斷續唱著曲牌【慢中緊】(唱詞是胡琴工尺譜和無意義的協韻句)。又立刻中斷,瞬間轉進抓鳥抓蝴蝶、無故大笑且眼神飄忽失焦的寫實瘋狀。程式化的古路瘋和寫實瘋交錯,肢體維持瘋狀間歇流露篤定眼神,有意裝瘋的詮釋表現出色。

舞台方面,舞台深處一高一低滿掛紙錢的竹架、一些竹枝、一座橫穿舞台的竹棧道。這是阿通師對觀眾說故事的空間。環境燈暗聚光中央,進入阿善師口傳故事的空間,兩座高低石牆搭配幾件形制不同的桌椅,俐落完成戲劇場景轉換,石牆整合時是私領域或金紙店,若石牆分拆四方就隨著角色轉進官府、街市或自囚者蝸居處。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儘管這項嘗試出自上而下的政府部會客製,不免令人有些疑慮。但就結果來看,這一步,為歌仔戲打開親近現世的不同選項。

《冒壁鬼》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
時間|2024/03/23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當然,《凱撒大帝》依然有當代傳奇劇場多年來的戲曲與聲樂、歌劇等表演形式結合的部分。吳興國演出賈修斯、凱撒、安東尼,各自使用了老生(末)、淨、武生、丑的行當,以聲腔與表演技巧詮釋三個角色,恰如其分,也維持《李爾在此》、《蛻變》的角色聲腔多重變化的設計。
7月
09
2024
從歌仔戲連結到西方劇本、德國文學、波蘭電影導演或法國文學批評,《兩生花劫》的故事起於江南恩怨,卻在台灣釋放和解。我們當然可以從《兩生花劫》關注且重探本土戲劇的本質,但也不妨將它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下思考。傳統必須走向世界,而傳統也永遠在當代重生
7月
03
2024
或許老戲新編不若以往跨文化的豫莎劇、取材本土小說系列、或實驗性質系列等劇目的開創與新意,現今的傳承與復刻路線讓豫劇團近幾年的劇目走向較為保守,但在經典劇目不斷重演的過程中,新一代的觀眾看見豫劇團在演員與劇目傳承中的成果亦是打磨功夫的必經過程。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