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拆解身心靈奧祕之處《206LAB》
6月
13
2023
206LAB(舞蹈空間舞蹈團提供/攝影陳長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09次瀏覽

文 陳奕心(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舞蹈學系研究所學生)

舞蹈空間舞團,於1989年由平珩所創立,曾與200多位藝術家合作,創作了近90件作品。《206 LAB》由鄭伊雯帶領七位舞者,發揮實驗家精神,並從中探究身體的奧秘之處。此次作品名稱裡的「206」代表支撐身體的206個骨頭結構,舞作內容試圖解釋骨頭與肉體的關係,清晰的展現體內構成方式,同時也運用許多小實驗來體現人體活動的樣貌與狀態。一走入演出場域,映入眼簾的是身著白色實驗袍的舞者們,各自執行科學研究,專注的視線以及實事求是的精神,使作品的氛圍更加營造神秘感,並引領觀者進入關於身心靈的幻想空間。

多數的舞蹈演出皆發想於教室內,以身體視角為出發點,但此作品的舞者除了肢體外,更加強學術上的認知,透過解剖學、生理學課程,以理解骨頭的排列組成與關節的使用,同時加入哲學的角度,探討骨頭結構的組成,以及軀殼及靈魂之間的微妙關係,打破舞者使用身體的慣性,以截然不同的觀點重新認識身體。整場演出不斷切換實驗者與被實驗者的角色,將各部位一一解構分析,對觀者而言如此真實、具象的展現,猶如身體被獨立展示般,格外赤裸。其中一段甚至透過許多個小咖啡杯,巧妙的堆疊出脊椎構造, 呈現出脊椎所具備的柔軟與其限制之處,並解開骨骼運作模式之謎,而每個蠕動排列出的形狀與動態富含趣味性,同時也使觀者於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206 LAB》以輕鬆問答的方式切入,隨後加入遊戲、實驗、人體模特,以對應人、生活與身體之間的關係,尾端則營造出逐漸高漲的緊張感,此外多了一份刺激與冒險的衝動,更增加紅藍燈交錯閃爍的效果,彷彿危險的警示,使觀者感受到具有挑釁意味的氛圍。後半段舞者利用一條很長的透明管子,按壓出紅色液體,隨著舞者甩動管子,像是啟動細胞的活化,凡被注入液體組織靈魂便甦醒,漸漸軟化了僵硬的軀幹。此道具同樣運用於雙人關係的發展,視覺上以纏繞的方式扣住彼此的關係,但也觀察到被束縛的那方實際上在嘗試逃脫與掙扎,此段除了呈現出家族中的血脈相傳之外,觀者也認為是變相的暗示情感勒索以及各種感情之間放不掉、不願放掉的關係。作品中編舞者利用血液貫穿作品,使觀者連結到血液存在於體內的重要性,而紅色液體的流動,象徵生命的起源,一個軀殼將被賦予有意義的轉化過程。在觀看作品的同時,也能隨著舞作的高潮迭起產生相對應的情緒,並且透過編舞者放入舞作中的巧思更加透澈的看見身體的本質,將生命與軀體透視化。

撇除靈魂的存在,人們也許僅僅是裝在各自的殼中,毫無區別及差異,但因為有靈魂的附著,使軀殼之内的軀體能夠顯示出屬於個人的特質與個性;對於身體的認知及其使用方式,似乎都因為繁忙的生活而限制了我們更深入探究的慾望,導致對於身體各部位及每吋肌膚的感受力大幅降低,透過此作品,觀者看見身體部位的解剖並從中探索其功能及感知,同時藉由深入檢視身體內部的一切,激發了對自身身體產生更強烈的好奇心,上述之感觸也許不僅適用於舞者,每個人天天都在使用身體,但對於依附在身上的這副軀殼,又抱有多大程度的理解?而裡面的構造、關節能使用的範圍極致又在何處?我們只能透過更多的理解去善待自己的身體,並嘗試將身體作為實驗對象,無論內在或外在,皆抱持開闊的心態去接受更多面向且陌生的自己。

《206 LAB》

演出|舞蹈空間舞團
時間|2023/05/20 19:30
地點|舞蹈空間舞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