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星達(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
比利時偷窺者舞團的《密室三舞作》以三個看似獨立卻相互呼應的篇章交織。為觀眾打造了一場身心交融的旅程。《消失的門》、《謎樣的房間》、《隱藏的地板》透過巧妙的場景切換、燈光處理以及舞者與觀眾之間的互觀距離,引領觀眾沉浸於各式心理與情感空間,仿若蜉蝣於一場關於內在抗衡卻平衡的旅行。
《消失的門》從在舞者靜止的畫面中展開,慢慢展現出迴旋的動作語言。舞者時而靜止、時而不斷重複的迴旋運動交錯,象徵著混亂與一致的對立,彷彿內心的矛盾在舞蹈中被可視化。此外,舞者以反人體工學的方式行走,用腳步傳達出一種不合理卻不違和的美感,讓人感受到密室內心理狀態的複雜性。燈光的運用更進一步強化了節奏的層次,既是導向,也是觀眾情緒的節拍器。在燈光與靜止的節奏推進中,如同迷宮中的混亂與秩序,回應了每個人生命中的錯亂與不堪,從未消失也不應消失。
密室三舞作(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李欣哲)
《謎樣的房間》透過情侶的愛情故事,描繪了時間與情感的流逝。舞台設計為看似室內空間的房間格局,但同時也是衣櫥之外的外部空間,透過這種一線之隔的內外映照,似乎與角色的內心混沌狀態呼應。作為一齣舞作,台詞極其稀少是合理的,但正因如此,劇中話語的出現顯得尤為重要。例如,角色低聲呢喃「What can I do」、「What do you want」,語言成為情感的痕跡,無助、低吟、懷疑、凌亂自然帶出於角色的表現,而加入本劇的臺灣舞者,在表演中的台語髒話顯得似乎合理實則突兀,看似表現了情緒,卻因過於寫實而失了寫意的優雅,也因在過於熟悉該語言的在地脈絡中,反而讓情感終止了想像,進一步引人深思,在以身體語言為主的舞蹈中,口語其實會影響純粹的肢體表達、且直接將觀眾帶往明確的思考路徑,舞劇的情感張力錯落在語言與身體的辯證之中。
《隱藏的地板》以船上餐廳為背景,透過一次意外轉入漂流的隱喻場景。前兩段中舞者不斷地擦拭、整理,像是對秩序的執著追求。然而,這段水的出現卻成為釋放的契機:不再掙扎、不再試圖控制,反而接受漂流的「只能」與「灑脫」。這種情感上的轉變不僅是對秩序的放下,也是對人生無常的一種妥協與坦然,離開有時候似乎不一定是離了不好的地方、而是開始追尋更好的地方。水與重複的隱喻,提醒生命無常與意外中的可以釋放。
整部作品的核心,是舞者們以內心驅動的肢體表達。裸身的表演並非挑戰觀眾視覺,而是剝離一切遮掩,讓情感裸露在外。這種真實感,來自舞者超越文字語言的舞蹈技術能力,將心理與情感的深層次內涵完整傳遞,讓觀眾感受到共鳴與衝擊。偷窺者舞團以《密室三舞作》展現了現代舞在空間、語言與情感表達上的多層次可能性。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密室三舞作》
演出|比利時偷窺者舞團
時間|2024/11/16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