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力」是好笑的嗎?《愛在這一刻聯誼會》
12月
20
2021
愛在這一刻聯誼會(傻孩子宅急便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75次瀏覽

文 張又升(2021年度專案評論人)


劉向和Luke組成的傻孩子宅急便,這回帶來了《愛在這一刻聯誼會》。融合戲劇、漫才和大喜利,這部作品以「脫力」為主要訴求,試圖逗笑大家──雖然某些時候,我無法開懷大笑。為什麼會這樣呢?以下試著自問自答。

故事背景是這樣的:兩個單身男子準備為前輩辦聯誼,希望能遇到理想的女性。一開始舞台空著,有舒適的沙發和可愛的玩偶,擺設是一派家居。接著演員們一位提了盒裝披薩,一位以紙箱裝了各種零食進場。他們開始談論適才公車上,大家投向他們的異樣眼光是因為這樣大包小包,好像剛離職、從辦公室搬走,還是⋯⋯褲襠拉鍊沒拉。Luke檢查了自己的狀況──沒問題,休閒褲沒有拉鍊!劉向低頭,發現自己真的沒拉拉鍊,於是陷入苦惱:糟糕,如果我們拉鍊都有拉,就可以確定大家的眼光是針對一大堆手提物而來,但若加上石門水庫這個變數,就很難判斷了,這太令人苦惱啦!

這種無聊的煩惱充斥整場演出。事實上,只要我們對自己的處境觀察敏銳,就會發現日常生活到處都是這種會讓思想飄走的「小抽風口」,直線的敘事和完備的體系在大量孔縫面前就像疊疊樂,被抽掉一個個積木而搖搖欲墜。鑽牛角尖、分神岔題、不斷繞路和各種對事物的極端論法──總之就是「無事化小,小事化大」──在此都是合理而必要的。

在宣傳時,傻孩子宅急便強調這次演出的脫力特質。說到「脫力」,劉向似乎頗喜歡《時效警察》。這部漫不經心的日劇時常被定位成「脫力系」,但脫力作為一種元素,其實也遍布許多不屬於「脫力系」的作品。《四重奏》通常不會被說成「脫力系」作品,可是其中一個已經在劇迷間廣為流傳的橋段也頗脫力:一群人在餐桌上正要開吃炸雞,松田隆平直接擠了檸檬,於是引來高橋一生不滿。松田以為高橋不喜歡炸雞沾了檸檬汁,但高橋表示,重點是擠檸檬之前要先問過大家。在這種情況下,高橋很容易被認為不喜歡檸檬汁,縱使他說這裡的問題無關喜不喜歡檸檬汁,松田也未必會相信。爭論於是開始:就算大家都喜歡檸檬汁好了,松田也只顧慮了自己的感受而忽視他人;反之,高橋看似顧全他人感受,卻狡詐地不表明自己想法,甚至有用他人感受來隱瞞自己確實不喜歡檸檬汁的嫌疑。

之所以岔這個題,是因為坦白說,我覺得《愛在這一刻聯誼會》的許多段子並不好笑,或者說,不能用「好不好笑」來論。這不是說他們的表演失敗,反而是「脫力法」運用得宜。在「脫力」的概念面前,開懷大笑顯得有些淺薄。脫力的目的與其說是好笑、歡笑或爆笑,不如說是莞爾,而莞爾的本質則是「開竅」:在最平凡的事物中無意間發現可以自體系出逃的孔縫,邏輯於是崩潰,用老派的成語來說,就是「難得糊塗」。《時效警察》的整個時效管理課就是這般存在,松田龍平和高橋一生的檸檬炸雞爭論,以及劉向和Luke好奇路人的異樣眼光究竟出自什麼,也是一樣。


愛在這一刻聯誼會(傻孩子宅急便提供)


愛在這一刻聯誼會(傻孩子宅急便提供)

《愛在這一刻聯誼會》還有一個哏,同樣介於好笑和不好笑之間(抱歉,也許我漏了兩位演員及其友人圈和漫才圈的某些脈絡和玩笑):只要對話中,有人被稱讚「聰明」,就必須故作謙遜地表示「一點點、一點點啦」(附帶手勢),隨後在白板記上一筆,表示勝利。這個把綜藝節目的遊戲挪移到戲劇中的手法,因為兩人的「聰明→一點點」比分而瓦解、分散了聯誼的敘事。稍後現點現做的兩位「前輩」到場,也被捲入這場莫名其妙的競賽。

當然,其他段落──尤其是劉向扮成不參加這場聯誼的女生──都有爆笑的成分,但它們和傻孩子宅急便強調的脫力,卻是不同層次、不同性質的,也因此,整場表演的質地其實相當混雜,有時讓觀眾抓不到該有的反應。大概因為傻孩子宅急便兩位演員的聰明不只一點點,而是很多點,所以才有這麼多考量,並願意冒險做這樣的嘗試。我們知道,事情想太多就不好笑了。可是我們要好笑,還是會心一笑呢?這就見仁見智了。

《愛在這一刻聯誼會》

演出|傻孩子宅急便
時間|2021/12/12 13:30
地點|課廳演創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簡單歸納財劃法的修法效果,即2026 年起,國家會將更多的總稅收分給地方政府,使中央政府可支配的稅收將縮減,地方政府分得的財源則相對增加。但國家總體資源沒有增加,理想上地方政府則必須承擔更多公共政策的責任,中央及地方政府應該要商討,隨著財劃法改動,中央有什麼公共任務必須移交由地方政府執行。而主計總處也指出,在中央政府不另闢財源的前提下,各部會預算將平均刪減 28%,以因應中央政府減少的收入。
9月
05
2025
補助的初衷,是要為文化公共價值撐出空間。但當它成了唯一的航道,便失去了讓創作自由航行的可能。 我們需要的是另一種制度想像──一種願意長期共擔風險的補助機制、一種能讓藝術在市場之外存活的社會支持系統。
8月
29
2025
《紅妝舞韻》巧妙地透過「一人分飾多角」的「遊戲副本」框架,將歷代女性身體從規範、過渡到解放的歷程,以「緋」字串聯成華美且詩化的系列意象,藉由跨媒介、跨舞臺形式的實驗,讓觀眾在參與與遊戲感之中,以歷史與身體的感受,在水袖的柔韌、旗袍的曲線、國標舞的伸展之間,體驗歷史流動的女性姿態。
8月
27
2025
有別於ESG與SDGs永續發展目標在環境面引用各種檢測數值簡明易瞭的作為溝通渠道,文化藝術對外溝通時,需強調藝術以人為本的精神,著墨其所衍伸的價值和影響力,透過工具方法適度引導,讓參與者將藝文體驗當下的愉悅感、情感刺激或非自主性生理反應,體驗後的印象、反思和啟發等感受,以文字、圖像、聲音或肢體表達方式留下紀錄,刻畫記憶,創造共同回憶。從個人內在經驗的美感、幸福感和滿足感,轉化為企業理念認同、價值傳達、社群共識凝聚,進而促進公民參與、豐富社群生活和社會共榮,以表演藝術為媒介帶動企業永續發展。
8月
22
2025
透過聲響裝置、戲曲程式與手語語法的交織,《語言邊界》並未試圖修補語言的缺口,反而在斷裂處生成新的轉譯路徑,讓觀眾不再依賴「看懂什麼」的思維,而是進入「感受如何」的空間。
8月
13
2025
於是,回到何以辨識一項行動或作品是打造還是拆解文化體制之敘事的問題,或許其中一個核心區辨在於:如何安置那些被遺忘的?又如何記得?
5月
05
2025
「在內部」,台灣小劇場「運動」如果遺缺左翼(視角),運動性必然可疑,除非保守與排除是藝術及人類世界的未來。
4月
28
2025
癥結在於:當舞台上出現任何對地下黨人物的簡化、矯飾或情感濫用,倘若僅是調動觀眾惻隱之情而缺乏思辨深度之際,是否就必然被視為背離左翼,並遭扣上「右派」或為統治集團宣傳等保守主義帽子?
4月
21
2025
小鎮日落時分,圍繞著一座被各種物料折疊過的山,兩位樂手從敲奏大鼓到鳴擊不同刻紋的磁磚。楊祖垚的《索弗洛尼亞素描》取材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中兩個半邊的城市,陳省聿則透過三頻道銀幕,回應與主旨有所呼應的自然/城市景觀——既是生機勃勃又是死氣沉沉,有的建設有的是毀壞,或是永恆塵埃落定或是隨時連根拔起。太陽墜下的最後一刻,倆人在大鼓上好不容易堆疊建立起聳高的積木,下一秒卻又在黑暗吞噬前被轟然推到落地。
3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