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的芭蕾《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
11月
05
2020
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台北首都芭蕾舞團提供/攝影陳德政)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86次瀏覽

劉美珍(台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碩職班)


由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創作之《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以「旅行」為主題,編舞者鄭莉莉以現代芭蕾手法,並輔以戲劇演出,帶給觀眾「看得懂」的現代芭蕾體驗。事實上,台北首督芭蕾舞團一直以創造屬於台灣的芭蕾舞為目標,其作品多由古典芭蕾與當代舞風交織而成,2019年之《洛可可變奏曲》上半場即以柴可夫斯基之同名樂曲為基底,下半場則融入現代文化,於服裝設計、表演手法上展現詼諧、生活化之特色。

就本次表演脈絡而言,上半場共分為四小段,「家庭」描述一家人旅行前的雀躍心情,以大量地板動作呈現孩子向家長撒嬌時之意象;「貓」在編曲、舞步編排上帶入貓的叫聲、體態,以慢板舞曲詮釋出孩子於家長不在身邊時的慵懶、頑皮、打鬧;「旅程」之舞者肩負無數背包,暗指人生旅途就像身上背負著無數重擔,在時間的洪流中力爭上游,過程中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起初還能昂首闊步,卻逐漸因為壓力、病痛、人際關係等因素感到痛苦;「團體」彰顯團體生活相互影響的性質,並以摺疊椅象徵個人在團體中的定位,每個人都試圖在團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開始總是因為身上的重擔而磕磕碰碰,因而遭遇衝突、排擠,但其他舞者最終為其卸下背包,分擔重量,表示在不斷協調之下,自己終究能被團體接納。

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台北首都芭蕾舞團提供/攝影陳德政)

下半場亦由四段表演組成,「相遇」演出不同職業人物的特色,家庭主婦的不拘小節、叛逆少女的蠻橫強硬與教師的拘泥固執,在相遇後的互動中形成鮮明的對比;「車廂」以行駛中的列車車廂為動態背景,透過窗外不斷改變之風景及循環樂曲,舞步從跑步基本動作使之,動作速度方式,點出旅途不斷向前之畫面,人與人間之緣分有時極為短暫,在列車抵達終點站後即分道揚鑣;「離別」則以孩子離開父母之情景,指出旅行並非都是快樂,有時候旅行也代表著傷感的離別;末段「公事包」,編舞者將公事包解釋為個人的心,每個人旅行的記憶最終都保存在心中長存,但個人認為公事包也可代表每個人旅行的意義,表演中公事包經過不斷傳遞,最後受到保存,人們在旅行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反思、向他人傳遞旅行的意義,也許不禁相同,也許會受到他人影響,但終究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整體觀之,編舞者於古典芭蕾技巧中,試圖將抱、撲、癱之舞蹈動作,展現當代舞之風貌,觀賞過程中亦有舞蹈與戲劇並進之感覺。編舞者巧妙地將日常動作如招手、擊打、推擠等穿插於舞蹈當中,作為劇情推進與轉折之關鍵,有助於觀眾對於戲劇之理解,每段演出看似連貫,若獨立來看又各有深意。

《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可謂相當多元之現代芭蕾作品,然而現代芭蕾中,現代舞與古典芭蕾之成分究竟應如何均勻調配?筆者認為人們對於芭蕾舞仍存在既定印象,故仍應保留古典芭蕾之動作精神,故某種程度而言現代芭蕾依然受到古典芭蕾之侷限。至於舞蹈與戲劇是否能夠融合?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但舞蹈與戲劇之焦點終究不同,難免有偏重一方之情形,如要展現舞蹈之力量與優雅,就必須犧牲劇情之篇幅,但如今各項文化皆相互影響,截長補短之趨勢,藝術領域亦然,也期待未來現代芭蕾能發展出更加新穎之風貌。

《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

演出|台北首督芭蕾舞團
時間|2020/10/22 19:30
地點|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