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的芭蕾《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
11月
05
2020
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台北首都芭蕾舞團提供/攝影陳德政)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20次瀏覽

劉美珍(台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碩職班)


由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創作之《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以「旅行」為主題,編舞者鄭莉莉以現代芭蕾手法,並輔以戲劇演出,帶給觀眾「看得懂」的現代芭蕾體驗。事實上,台北首督芭蕾舞團一直以創造屬於台灣的芭蕾舞為目標,其作品多由古典芭蕾與當代舞風交織而成,2019年之《洛可可變奏曲》上半場即以柴可夫斯基之同名樂曲為基底,下半場則融入現代文化,於服裝設計、表演手法上展現詼諧、生活化之特色。

就本次表演脈絡而言,上半場共分為四小段,「家庭」描述一家人旅行前的雀躍心情,以大量地板動作呈現孩子向家長撒嬌時之意象;「貓」在編曲、舞步編排上帶入貓的叫聲、體態,以慢板舞曲詮釋出孩子於家長不在身邊時的慵懶、頑皮、打鬧;「旅程」之舞者肩負無數背包,暗指人生旅途就像身上背負著無數重擔,在時間的洪流中力爭上游,過程中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起初還能昂首闊步,卻逐漸因為壓力、病痛、人際關係等因素感到痛苦;「團體」彰顯團體生活相互影響的性質,並以摺疊椅象徵個人在團體中的定位,每個人都試圖在團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開始總是因為身上的重擔而磕磕碰碰,因而遭遇衝突、排擠,但其他舞者最終為其卸下背包,分擔重量,表示在不斷協調之下,自己終究能被團體接納。

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台北首都芭蕾舞團提供/攝影陳德政)

下半場亦由四段表演組成,「相遇」演出不同職業人物的特色,家庭主婦的不拘小節、叛逆少女的蠻橫強硬與教師的拘泥固執,在相遇後的互動中形成鮮明的對比;「車廂」以行駛中的列車車廂為動態背景,透過窗外不斷改變之風景及循環樂曲,舞步從跑步基本動作使之,動作速度方式,點出旅途不斷向前之畫面,人與人間之緣分有時極為短暫,在列車抵達終點站後即分道揚鑣;「離別」則以孩子離開父母之情景,指出旅行並非都是快樂,有時候旅行也代表著傷感的離別;末段「公事包」,編舞者將公事包解釋為個人的心,每個人旅行的記憶最終都保存在心中長存,但個人認為公事包也可代表每個人旅行的意義,表演中公事包經過不斷傳遞,最後受到保存,人們在旅行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反思、向他人傳遞旅行的意義,也許不禁相同,也許會受到他人影響,但終究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整體觀之,編舞者於古典芭蕾技巧中,試圖將抱、撲、癱之舞蹈動作,展現當代舞之風貌,觀賞過程中亦有舞蹈與戲劇並進之感覺。編舞者巧妙地將日常動作如招手、擊打、推擠等穿插於舞蹈當中,作為劇情推進與轉折之關鍵,有助於觀眾對於戲劇之理解,每段演出看似連貫,若獨立來看又各有深意。

《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可謂相當多元之現代芭蕾作品,然而現代芭蕾中,現代舞與古典芭蕾之成分究竟應如何均勻調配?筆者認為人們對於芭蕾舞仍存在既定印象,故仍應保留古典芭蕾之動作精神,故某種程度而言現代芭蕾依然受到古典芭蕾之侷限。至於舞蹈與戲劇是否能夠融合?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但舞蹈與戲劇之焦點終究不同,難免有偏重一方之情形,如要展現舞蹈之力量與優雅,就必須犧牲劇情之篇幅,但如今各項文化皆相互影響,截長補短之趨勢,藝術領域亦然,也期待未來現代芭蕾能發展出更加新穎之風貌。

《Bon Voyage!你準備好了嗎?》

演出|台北首督芭蕾舞團
時間|2020/10/22 19:30
地點|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