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傳統,向湯顯祖致敬《南柯夢》
11月
05
2012
南柯夢(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0次瀏覽
林鶴宜

創意十足的「點子王」、劇場「頑童」王嘉明,能夠在《Zodiac》 (2001)倒轉觀眾的時空感;在《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2005)大跳月球漫步;在《Roberto Zucco》(2008)自創並不存在的語言;在學院帶領學生演出《羅蜜歐與茱麗葉──獸版」》(2008),「驚聞」他執導《南柯夢》,很難不猜想,不知道他又要怎麼「玩」崑曲了?

頗令人意外,從大幕升起到謝幕,〈禪請〉、〈樹國〉、〈俠概〉、〈情著〉……一齣接著一齣,彷彿湯顯祖文字書寫的場景,被立體化「搬」進劇場。整體演出風格和質感,更宛如崑劇團老師傅排出來的傳統戲碼,連檢場都刻意被保留。即使是崑劇迷,都沒有絲毫遭到凸兀的現代「冒犯」之感(一如之前所期待/擔心)。

預期中的創意,節制的出現在黃怡儒的舞台設計裡。順著戲曲寫意的表演風格,透過懸吊木椿的排列變化,營造了時間的流動感。還有右上方的沈靜球體,一方面做為夢中日月的象徵;同時映照著劇場中,看著《南柯夢》演出,距離這個夢被寫成已經四百多年的崑劇觀眾。點出「看」與「被看」;多層重疊的「夢境」,以及整體行動(包括戲劇的行動,以及演戲看戲的行動)的虛幻感。賴宣吾的服裝設計也僅只含蓄的在細節上做變化,例如大膽的改變圖案,卻保留了傳統戲服褶子、帔、靠、蠎、官衣、宮衣等形製。

看來,「傳統」想從「現代」抓一點新意;偏偏三個合作有年的現代劇場人,想「趁機」向傳統學點道行。「傳統質地」的掌握是他們做這齣戲最主要的理念。

上半本謝幕,王嘉明輕輕的丟出了一點東西。明清傳奇裡各個行當演員,除了主角的生和旦,照例都要扮上好幾個劇中人,這是自宋元南戲以來的傳統。王嘉明讓演員穿著正在扮演的劇中人戲衣,手上卻拿著上一個剛演過的劇中人戲衣出來謝幕。例如:大色狼檀蘿四太子,手上拿的是出家智者契玄禪師的戲衣;檀羅蟻王手上拿的是槐安蟻王的戲衣;報子手上拿的是山鷓兒的戲衣。做為觀眾,早已習慣「演員」的謝幕,「持戲衣」意味著《南柯夢》裡的「劇中人」一起出來謝幕了。這樣的小小動作,一時竟令我震撼不已。劇中人的謝幕表示這齣戲還沒演完,他們本來才應該是戲的靈魂,卻總是在「謝幕」的一刻,被真實的「演員」從我們的想像中驅逐。某個角度來說,正是「一點情千場影戲,做得來無明無記」(原著淳于唱詞)的劇場寫照。

《南柯記》寫於湯顯祖五十一歲的萬曆二十八年(1600),改編自唐人傳奇《南柯太守傳》;過了一年,湯顯祖又根據唐人傳奇《黃粱夢》,寫成《邯鄲記》。一佛一道的兩齣戲,結構如出一轍,夢中起落興衰,夢醒時分一切虛空。雖然湯顯祖成功的在《南柯記》中開創「人寫」和「蟻寫」交錯的筆法,在《邯鄲記》中採用類似「魔幻寫實」的技巧,使讀者幾乎忘了這是多麼熟爛的故事。但無論過程如何引人入勝,不可忘記的是,最後的得道辯證,才是湯顯祖作劇的目的。就這一點而言,王嘉明的刪本,掌握得相當準確。許多湯顯祖極富創意的機趣言語,也因為劇本編刪而得到凸出。然而,王嘉明對於淳于棼這一人物也有自己的「意義生產」。

公主亡後,淳于棼因寂寞孤悽而恣肆於酒色,此事可以有各種解讀方式。王嘉明卻放過原著「看朝衣淚點風前落,抵多少腸斷東風為玉簫」等足以為淳于「懷憂喪志」提出解釋的深情曲文,而放大「許多時不見女人,使人形容枯槁」的玩笑念白,把淳于刻劃為輕易受邀大玩四P的「正常的男人」。其中,靈芝夫人原為老旦應工,也刻意改為丑行,強調此事只該「一笑置之」。

《南柯》極寫人情愛慾之難捨,湯顯祖費盡心思,在結穴處展開多層次的思想辯證,意圖達到「情盡」的了悟。但其實淳于又哭又鬧,不肯放下,須待禪師當頭棒喝,才突然頓悟。情感一事,果真能夠說得清,辯得明嗎?只見一切都結束,一切影像都消失之後,一束光打在獨自佇立舞台的淳于身上,他在滿地落葉中若有所思,(而不是「合掌立定」)似乎跟我們有同樣的困惑。

在企業家陳啟德先生的主導和支持下,《南柯夢》得以首度被完整搬上舞台。王嘉明等藝術家們選擇回歸傳統,向湯顯祖致敬。面對精緻的崑劇藝術,這樣的態度和選擇判準,我以為體現的正是他們所以傑出的特質。

《南柯夢》

演出|江蘇省演藝集團、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
時間|2012/10/18、19 19:30
地點|國家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搬上現代舞台並不一定要符合現代人的觀點而加以翻案,更要處理的是劇作家未完善之處,不管是刪或增,這或許才是另一種「現代感」。(吳岳霖)
11月
21
2012
若不以現代劇場導演手法,且以回歸傳統來看《南柯夢》的演出,我個人認為是成功的。從原本四十四折中,刪至十七折,保留了《南柯記》中作者想表達的醒時皆空,且未讓故事主軸偏離原本,並用了落葉蕭蕭而下的場景,增加了現代劇場的視覺感。(林維揚)
11月
12
2012
黃香  
《南柯夢》導演王嘉明從善如流,在只刪節不改寫文本的前提下,加上崑曲繁複的表演程式與嚴密的舞台規範,導演只能自重重限制中尋找自由,將特別能夠展現當代劇場精神的場面調度與舞台設計揉合融入崑曲藝術。(黃香)
11月
09
2012
企圖為某個單一劇目重新創造象徵符號、重新摸索色調與剌繡技法的創作思維,對於早就有著整套「穿關」製作規則的戲曲藝術而言,實為沒有必要之用心,而這也正是近年來戲曲新作屢見不鮮的共同問題。傳統出了什麼問題嗎?我們為了什麼而創新?或者反過來問:量身訂作有何不妥?難道戲曲服飾就只得停留在那幾種單調的色彩約束嗎?就後二個問題而言,老行話「寧穿破不穿錯」恐怕就是最佳的答案了。(高美瑜)
10月
30
2012
《南柯夢》面面俱到、腳腳有戲,但觀罷全劇,總覺得整體節奏略有拖沓,全劇表現稍嫌平乏。在〈花報〉、〈瑤臺〉之外無他的前提下,要如何重建回復近於全本的演出,實在是一項艱巨工程。當然不致於憑空生出、無中生有,而按圖索驥、循路而行,將文字立體化,可能是最保險的作法。因為此劇不似《牡丹亭》或《長生殿》,現世已存有多折經過歷代藝術加工、已然成為定制的典範精品,在此前提下連兜為全本的演出,結果如何?勝算可知。(張啟豐)
10月
29
2012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
欲問劇種前程,困頓卡關何嘗不是重究習藝初心的良機;實驗發想多方尋求當代新出路,卻也可能自蹈窠臼,反遭溺陷。莫急莫慌,務本抑末,不忘本也不只吃老本。
12月
18
2024
還是必須回應江之翠劇場難分難捨的根本?——若從現代劇場運用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看,江之翠劇場值得肯定;但若是純粹討論傳統技藝,則略帶無奈。
12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