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照璵(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在戲曲仍是流行娛樂的時候,梨園行是碗青春飯,除了少數英秀,絕大多數藝人的舞臺生命並不長。代代都有才人出,不會有缺少青年演員的問題。但隨著戲曲逐步退出流行文化,圈子世代交替漸緩,年輕演員難以出頭,逐漸流失。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是戲曲圈第一次以「青春」為號召,隨即引發對岸戲曲圈一片青春浪潮。相比對岸,臺灣戲曲圈的反應相對平淡,畢竟當時臺灣戲曲演員,除了歌仔戲之外可說是青黃不接。不少戲迷對京劇、豫劇等劇種可能後繼無人的未來相當悲觀。
不過近十多年來,許多新秀陸續浮上檯面,逐漸成為各劇團的中堅。以國光為例,從2016年開始便有意識地培養青年演員擔任主演,直到今年國光劇團代表作《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後稱《王熙鳳》)推出「青春版」,正式由魏海敏入門弟子黃詩雅擔綱主演,其餘尤二姐、秋桐等重要配角都由青年演員演出,這晚了二十多年的「青春版」,堪稱國光京劇新作傳承的一座里程碑。
國光版《王熙鳳》並非臺灣原創,是由「紅樓老作手」陳西汀為知名演員童芷苓量身打造,取材自《紅樓夢》67至69回,尤二姐入府的情節。只是演出次數不多,目前可見童芷苓1982年的香港演出錄影。不久便隨著童芷苓過世而岑寂。直到2003年,國光挖掘出此劇,並由魏海敏重新詮釋,進一步奠定她惡女達人稱號。本劇曾多次赴中國巡演,頗受歡迎,大大提升此劇熱度,近十多年來在對岸也出現數個版本。【1】
與國光自身創作相比,《王熙鳳》劇本顯得相當傳統。情節線單純,分場明確,沒有時空交疊,也沒有舞臺分割。但劇情紮實緊湊,這對演員掌控舞臺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魏海敏在童芷苓的基礎上。增添了自身對於人物的理解與梅派藝術風格,眉眼身姿盡顯王熙鳳本色,除了精明潑辣外,更有大戶掌家女主人的貴氣。而瞬間「變臉」的演技,更是將王熙鳳兩面三刀的手腕刻劃得淋漓盡致。自首演以來,在兩岸三地巡演不衰,早已成為為國光看家戲。隱然有與童芷苓並列,被奉為學習經典的傾向。【2】
童芷苓塑造的王熙鳳已經相當令人驚豔,魏海敏更是後出轉精,她在童芷苓奠定的表演基礎上,細細打磨每一個表演細節。眼神、身段、唱念都緊扣人物。層次更顯豐富飽滿。即便當時戲不在她身上,但她的表情姿態仍隨時隨地呼應其他人的言行舉止,卻又不零碎攪戲,這就是功夫。如王熙鳳必須假作賢良時,她那似笑非笑的表情,精準到位地展現兩種不同的情緒,便是童芷苓版所無。
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國光劇團提供/攝影王俊凱)
《王熙鳳》可以說乘載著兩代名伶精雕細琢的表演藝術,對青年演員絕對是不小的挑戰。而在國光幾個年輕旦角中,黃詩雅扮相端莊大器,嗓音圓潤高亮而不尖刻,是標準的青衣苗子。但演技並非她的強項,詮釋新戲人物時,有時少了一點靈動。不過在老師的指點下,她在《春草闖堂》、《楊門女將》的表現還是讓人相當驚豔。那麼,黃詩雅是否能扛起新一代「鳳辣子」的重任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黃詩雅紮紮實實地交出了一份高分卷。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王熙鳳》的唱腔不複雜,對黃詩雅那條好嗓而言可說是游刃有餘。作表倒是有幾個地方採用了與魏海敏不同的處理方式。如前文提及那融會兩種情緒的表情,黃詩雅是以切換兩種情緒的方式展現,應該是魏海敏針對實際演出狀況所作的微調,效果各有千秋。雖然比之魏海敏,整體氣勢稍弱,但當今臺灣戲曲界,又有誰能在舞臺氣勢勝過魏海敏的呢?
此次演出除了黃詩雅外,其餘主要旦角也都由魏海敏指導。凌嘉臨的尤二姐,雖然少了些陳美蘭那渾然天成的楚楚可憐感,但她很細膩地呈現出尤二姐那嬌弱悲苦的形象,唱念也日益成熟,今年能夠入圍傳藝金曲最佳演員絕非僥倖。秋桐一角出乎意料是由扮相嗓音甜美的林庭瑜飾演,這個角色著實突破她的舒適區。她用一種非常的外放的表演方式詮釋秋桐的嗆辣,展現出不同於劉海苑的風格。頗有喜劇效果。不過細想,再怎麼說秋桐畢竟是大戶人家的大丫頭,形象是否要刻劃得如此粗鄙,或許可以再斟酌。其餘飾演賈母的羅慎貞、飾演賈璉的鄒慈愛、飾演來旺的陳清河,都是經驗豐富的前輩,滴水不漏地把戲傍得嚴實。不過當天羅慎貞嗓音略有失潤,但整體來說瑕不掩瑜。
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國光劇團提供/攝影王俊凱)
比起過去,現今國光青年演員堪稱人才濟濟,也更有底氣面臨未來的挑戰。但仍有不少隱憂。如部分行當演員青黃不接的狀況並未緩解。整體來看,旦行、武生行最盛,其次為丑角、花臉,而老生、老旦則相對匱乏。這也是為什麼此次《王熙鳳》以青春版為號召,賈璉、賈母、來旺等角色仍需中生代演員襯托。
國光領導層對於年輕演員的愛護栽培無庸置疑,有關他們學習、演出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劃。但也因此在傳統劇目的安排上就顯得有些保守,幾乎都挑選「戲保人」的劇目。這固然保障他們每次演出的品質與口碑,但多少也使得劇目重複率偏高。清末民初的知名票友陳彥衡在《舊劇叢譚》記錄下的一句話:「好角能將無情無理之戲演得有情有理。」【3】能演好「人保戲」的劇目,正是成熟的京劇演員必需要邁過的門檻,或許未來在適當時機,讓這些青年演員挑戰一下自我。
注解:
1、1982年,童芷苓在香港演出《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轟動港台京劇圈。1990年,她曾來臺與臺灣京劇演員合作演出一次。2003年,國光劇團復排此劇,由魏海敏擔綱主演。2007年,寧波小百花將此劇移植為越劇,由謝進聯主演。2012年,童芷苓之女童小苓在上海依據舊版演出。2019年,北京京劇院花旦王岳凌在北京推出此劇。2021年,上海京劇院花旦楊揚亦於上海演出。此外,童芷苓的學生、天津京劇院的李靜似亦曾演出過本劇,惟缺乏具體資料。楊揚此劇即受李靜指導。
2、魏海敏於2023年5月應北京京劇院之邀,前往北京開班授徒。除了兩齣梅派經典戲外,還有《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誆尤》一場。見魏海敏:〈見山還是山 傳藝之路的收穫〉收錄於《PAR表演藝術》,第354期,2023年07月號。
3、陳彥衡:《舊劇叢譚》收錄於張次溪輯:《清代燕都梨園史料正續編》之中。
《王熙鳳大鬧寧國府》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5/06/29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大表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