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民,就沒有城市《英雄叛國ing》
12月
29
2014
英雄叛國ing(林育全 攝,臺北海鷗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16次瀏覽
孫嘉豪(表演藝術從業人)

這是一場僅用七個人就完成的劇場表演,本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科利奧蘭納》,將現今臺灣的政治情況,以及社會運動編入劇本,藉由本劇來引發我們對於近年來臺灣社會動盪的感受及思考。

故事背景是古羅馬時代。多次為羅馬立下戰功的大將軍馬修斯,與敵軍伏爾斯人在科利奧英勇對戰的勝利,第五度打敗伏爾斯大將奧菲,也讓馬修斯因此得到「科利奧將軍」的名號。科利奧將軍以英勇的勝利之姿回到羅馬城,成為元老院執政的不二人選,但若要正式取得執政之位,還必須取得人民的同意。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這位將軍。兩位護民官以科利奧蘭納斯太過驕傲自大為由,說服原本已同意的市民改變心意,不但硬生生將科利奧蘭納斯從執政這個位置上扯下來,套上叛國罪名,更進一步將他驅逐出境。憤怒的科利奧蘭納斯,最後決定投靠他的敵人─伏爾斯大將奧菲。奧菲滿心歡喜的接納馬修斯的到來,兩人並決定一起再度進攻羅馬城。科利奧將軍與敵軍聯手攻打的消息很快便傳回羅馬,貴族與元老院決定讓如友如父的米尼前去勸說,但馬修斯仍鐵心拒絕。後來羅馬再出計,請馬修斯的母親與妻子幫忙,前往敵軍陣營再度勸說。母親的請求勸說、妻子的哀求,果然讓馬修斯心軟,決定脫身退出攻打羅馬計畫。科利奧蘭納斯的臨陣倒戈讓奧菲迪斯及伏爾斯人相當不滿,群眾氣憤下拔劍刺殺,結束羅馬將軍科利奧的一生。

筆者認為劇場是一個小型社會的模型,觀眾就像用第三隻眼看待這社會發生了什麼事情,本劇在過程中特別強調,對任何事情都有兩面的思考方式,如馬修斯的本質,是一個忠誠愛國的勇士,人民卻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是保衛國家、清廉愛國的勇士,二是不屑平民、驕傲自大的貴族,然而這兩種不同的聲音,會隨著社會風氣而倒向不同邊,即使馬修斯本人並沒有任何的改變。

劇中置入了許多現代出現的特有現象,例如:手機上網、臉書粉絲團、打卡按讚、媒體網路輿論謠言等,影射現代人對於事件的認知,儘追於網路上流傳的情報,對於事件的本質又能了解多少?

看完本劇,值得我們審思的事情是:一、當我們在社會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時,我們是否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來看待我們自己?人民為了自己的訴求發聲時,是為了整個社會大眾?還是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弱勢?二、政客媒體上的取材操作,往往是斷章取義,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聲音,使用手段達到目的,人民是否有冷靜的判斷力,去尋找真理,還是愚昧的引起騷動?火上加油?三、如今民主社會的意識高漲,人人都有說話的權利,強調人民才是頭家,人民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目的是換取社會的幸福還是國家的和平?

筆者相信沒有正確的選擇,但是如果我們在思考事情時,若總是以一方為出發思考,我想我們很容易誤入歧途。從三位一體的觀點來看,三方互相牽制、約束,才不會使結果倒向其中一邊,政府、媒體、人民,需要的是各自的理性思考,以及互相體諒的同理心,才有辦法共進為國家創造出更美好的社會,否則一旦出了事情,反噬的效應會來得更強大,導致受害的,還是所有的人。

《英雄叛國ing》

演出|臺北海鷗劇場
時間|2014/12/27 14: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劇本和當代連結性高,但導演刻意在劇本中置入的情節過度去脈絡化,反而讓觀眾感到疏離。例如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主持廣播電台等,都沒有和劇本妥善的融合。(李佳勳)
1月
24
2015
英雄既然是被塑造出來的,其本質其實無異一般人,或任何人都可以是馬修斯,所以最後選擇讓馬修斯以如此「低調」方式被暗殺,我覺得整齣戲缺乏一種人性。(程皖瑄)
1月
01
2015
此劇展現的政治性是其主要目的,尤其此刻的台灣正從九合一大選中的激情稍稍回神,顯得格外引人思索和呼應。宋厚寬導演一向擅長的歌隊式手法與俐落的舞台道具象徵,依然獨樹一幟。(鐘煒翔)
12月
29
2014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
在多重尺度與維度的探索之中,她的身體如同一道不合時宜的縫隙,擾動了原本被數位粒子維繫的感官秩序。然而這縫隙隨即被填平,她又迅速地消融,回歸於粒子的均質之中。於是問題不僅是「舞者在何處」,而更是「舞者是什麼」。
9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