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甬門的舊憶時光《私信》
11月
20
2012
私信(林練哲 攝,那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49次瀏覽
張麗玉

推開暫時因受台南市府代管而封鎖的公園路321巷日式宿舍群外圍鐵門,映入眼簾的是靜謐無人的巷弄,比鄰座落的木屋頹圮衰敗,破落磚牆上老樹盤根錯節,這管制區內的景象反倒醞釀出一股神秘氛圍,讓觀眾彷彿步入了與世隔絕的時光隧道,置身一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但小巷內牆上四散貼著寫有「私信」的明信片卻又不斷提醒觀眾,有個曾經發生於此地的故事,即將在這時光隧道裡的某處重演。

於是,觀眾被帶領至門前九重葛開滿一樹豔紫的木造平房,穿過綠葉細藤垂掛的小徑,由後院芳草如茵的花園裡漫步進到演出場地,也就是畫家郭柏川先生的故居。脫了鞋的觀眾隨意在木頭地板上坐下,在這傳統日式建築的空間中,沒有太多舞台設置,僅有一隅放置矮凳、畫架與滿牆的手寫書信,對角靜靜坐著一名樂師。而曾屬於這屋中人物的故事,隨著樂師撥動的吉他絃聲漸漸展開。

《私信》訴說畫家郭為美女士對父親郭柏川先生的追憶,演員推開一扇又一扇的木門,就像是推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回憶。這些回憶包含了郭女士在北平的童年,當時那個相信地底下有天的稚氣小女孩、那個陪伴回台養病的丈夫而須揮別故鄉的母親、那個手上總是沾滿油彩氣味的爹爹、那個畫作得獎後想懇求父親教她作畫卻不知該如何啟齒的女兒、那個總是讓家裡充滿撲鼻菜香的娘親、那個喜歡用畫筆為女兒留下人生重要時刻肖像的父親、那個在信裡跟媽媽述說異地生活種種的女兒、那個什麼都沒說卻什麼都留給女兒的爹爹……這些扎扎實實的回憶,透過兩位演員——魏麗珍、張婷詠如詩般的語言、寫意的肢體呈現,一幕幕在觀眾眼前虛實交錯地上演。她們穿梭於屋裡不同房間,以口述在觀眾腦海裡幻化成郭為美各個成長階段的時空。房裡隔間木板遮門有時全被拉上,觀眾須靠隱隱傳來的話語或歌聲想像門後的動靜。有時推門被卸了下來,觀眾延伸的視野順著望進了郭柏川昔日的畫室,也看到了那些不曾離開過的故事。

如同戲裡郭為美說的:「所有的時光都在那裡,不曾消散」。她的父母盡了最大努力,把人生最美好的一切都留在這個屋子裡。而身為觀眾的我,也因為那個劇團的努力,感受到了一屋子美好的思念。戲入尾聲,演員撩開垂掛在窗前的薄紗,院子裡的景色變得透亮清晰,但身邊不少觀眾的眼卻模糊了起來。

帶著郭為美女士記憶裡的故事,我們一行人步出管制區,鐵門在身後悄然闔上,時光隧道裡的私信默默等待另一群觀眾的啟閱。擅長在環境中創造劇場的那個劇團導演楊美英,這次又成功地運用饒富意象的戲劇為古蹟建築注入生命力,好奇劇團將會再為府城的哪一個角落、哪一棟屋舍搬演屬於它們的生命故事?

《私信》

演出|那個劇團
時間|2012/11/18 14:30
地點|台南市郭柏川紀念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
脆弱、凶險、恐懼,都是追隨挑戰的必要之伴。在一個自由表達、詮釋過多的時代中,我突然覺得《無涯之軀》的前衛性帶有種古典,那種對技術硬核的堅持,滿載、加值、不知終點所至
4月
10
2025
《換/幻妻》讀劇導演藉由聲音、身體、影像與聲響的調度,將本劇對於婚姻的討論從個人感情層面拉到社會層面,揭露了婚家持續作為勞動力再生展機制的困境,以及其與跨國高科技產業主導的全球勞動分工共享的底層邏輯。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