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家Witold Gombrowicz於1935年創作此劇本,故事背景在一個浪漫卻又怪誕的神秘國度,伊沃娜為全劇的焦點,她是一個既無魅力有無美貌的女孩,沈默寡言的她讓皇宮所有人都猜不透,也讓王子菲利普進而對她充滿興趣,以王子未婚妻的名義進入到虛偽做作的皇宮當中。伊沃娜的醜陋又直接讓王子陷入了對她的愛。但到後來,伊沃娜的出現就像一面鏡子照出皇宮所有人的黑暗面,而王子也厭倦了她,最後導致了伊沃娜的死亡。
此次演出當中,選擇使用了人們刻板印象中「皇宮」的表象。舞臺使用了許多羅馬式的圓柱,以及貼了繁華壁紙的移動式景片、歐式傢俱;服裝也走在差不多的調性當中,彷彿是改造了巴洛克式的服裝,加了許多誇張的綴飾、薄紗,或是荒謬、不符合邏輯的裝扮;臉上的化妝和髮型,也創造出了一個虛擬國度感,小丑般的白臉,而伊沃娜也是人們所定義的「醜」,沒有特別有很大的反差。
在表演形式上,台詞還是百分之九十留有翻譯劇本文言文的感覺,加上演員口條有待加強,所以光是用聽的想要瞭解劇情就非常吃力。基本上演員的表演都以寫實為基礎,但是或許是要添加劇情的有趣或荒謬性,有些特定角色會加入一些卡通式的表演,或是極度誇張的動作,甚至在台詞當中加入了時事的北韓事件,有些觀眾的確有買帳,但相對的讓人不禁懷疑這齣戲的調性和重點到底在哪裡,似乎落進了「只要很好笑,戲就很好看」的迷思裡。
由於連節目冊當中都沒有說明導演和製作團隊的理念,於是只能從劇中猜測製作團隊的想法。看完整齣戲之後,甚至會對於原本劇本要訴說的想法感到疑惑。導演沒有運用走位或台位來幫助戲,也沒有設計出有效的戲劇動作增加戲的趣味性和重點,整齣戲彷彿只是按照原本劇本所描寫的台詞和舞臺指示照本宣科。燈光和音樂有試著要讓整齣戲有點荒謬和好笑,在古典的逗趣調性上,仿佛也沒有幫助凸顯戲的重點和所想表達的中心。整齣戲沒有節奏性,上半場有一些趣味的場次,讓人較感興趣,但在下半場大家都想要殺伊沃娜時,所有的長台詞那麼的文言又冗長和乏味,讓有些觀眾失去專注。甚至最後伊沃娜死掉之後,整齣戲的結束都沒有完整的處理,也是很可惜。
每個人身上都有伊沃娜的影子,宮廷當中所有諂媚揶揄的人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罪惡與骯臟,因次讓伊沃娜自己惹來殺身之禍。劇中伊沃娜說「這是一種循環,不停的轉呀轉的」,就像她自己得了血流緩慢症、被全世界的人欺負、皇宮裡的虛偽假象一樣,整齣戲似乎要藉由伊沃娜這個鐘樓怪人式的角色,傳達某些特定的意念給觀眾,但或許製作演出團隊經驗較少,年紀較輕,沒辦法完全掌握這個劇本的意念。看完戲之後,沒有獲得期待中的失落感和啟發,也相對覺得可惜。或許可以再多做一些功課,讓整齣戲更有內容,也更有這個表演團隊的獨特詮釋和設計。
《伊沃娜.柏甘達的公主》
演出|臺灣藝術大學進推部戲劇系98級
時間|2013/04/13 19:30
地點|新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