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親密的尺度、界限、需要都不一樣。」
《親密》的結構由兩首音樂切分為兩段。把《親密》視作一個形而上的圓,第一段是在圓外碰撞,像亂流,透過強悍或柔軟的身體、透過輕佻或慎重的態度,試探彼此。第二段,加壓到了某個程度,像一條切線只切過圓的一個切點,由此進入圓的內在親密空間。
蘇品文的創作,經常牽涉到個體性的探討,個體所具有複合多樣且專屬的特性,是如何在群體中發揮作用。開頭每位舞者魚貫排列,用自己選擇的策略吹起一顆小汽球。不講究精準,每個人面對不同方向,紊亂地跳著群舞。這些開頭的鋪陳都象徵了獨立的個體狀態。接著是編舞家慣用的繞場移動,不只再一次界定舞者與舞台的空間、收束觀眾焦點,也表示「我接著要說些什麼了」。舞者們脫去衣服玩野球拳,露出的肌膚,床頭燈的溫黃色調,用不同語言說的「北風與太陽」寓言,讓《親密》除了觀念上的捕捉,更傳遞了一種視覺與聽覺外的溫度感。
從下舞台,肌膚與肉體開始碰觸、撫摸,其中一名女舞者像被半挾持般到右舞台的白幕,在眾人的簇擁搔癢下表演失序的歡愉。一顆大大的氣球被傳遞,來回推擠到另一名孤立的舞者身上,衝撞、層遞、亂流、醞釀,爆炸,切點。進入親密的圓。像是前面的激情緩和下來,舞者從中找到一致的和諧,兩兩下巴平衡,替對方重新穿回衣服。如此刻意的劇變,很考驗舞者的狀態銜接,執行上也讓人感覺有一點點生硬。但接著長長的跳繩從下舞台被拉出,配合側光照在白幕上成搖晃的影,跳繩大賽。繩子製造出的空間就是親密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有人來,有人走,偶爾一起跳繩,偶爾剩自己一個,偶爾有人出包,就不計前嫌再努力一次。人與人的流動,既保有自己的空間,又互相協調,緊扣了親密的意旨,又在預料之外,是整場演出最驚喜的地方。
編舞家已說了,這支作品,是想找到陰道與陰莖之外的親密,因此我們便透過這兩者親密間的差異,去更理解編舞家想傳達的觀念是什麼。對比於愛和性,需要投入更高程度的關注和精神,親密有時只是一種「純粹的理解」。這種「理解」不過度用力,不因語言和距離而隔閡,而是理解了個體差異,彼此流動所達成的和諧狀態。《一場關於親密的冒險》用了許多幽默活潑的元素,色調幫助意象營造,音樂輔助能量變化,表演者們雖不是專業舞者,卻因為偶爾的生硬,讓親密的冒險有空間傳達更像活著般的生命力。
《一場關於親密的冒險》
演出|蘇品文
時間|2016/07/16 19:00
地點|三十沙龍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