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書寫記憶,用作品說故事《蔡雯慧的挪威映像II 與李成員》
6月
02
2025
蔡雯慧的挪威映像II 與李成員(蔡雯慧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15次瀏覽

文 孫秀蕙(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即興歌手蔡雯慧與挪威的緣分,始於位於極圈的特羅姆瑟(Tromsø)。她第一次造訪這座城市時,便深深愛上了當地的自然風景和生活氛圍,並創作出“They Just Forgot”來紀念這段際遇。在錄好的版本裡,蔡雯慧以優美的高音吟唱,搭配管樂和聲,聽起來是如此動人。

當代即興歌手的特色在於,他們不僅是唱出旋律或歌詞的歌者,更將自己的聲音視為樂器,融入整體樂團的演奏之中,蔡雯慧和她的Vestige樂團即為一例。運用豐富的音色變化以及卓越的即興內容,蔡雯慧展現了高度的音樂自由與創造力。她的唱法經常超越爵士樂的傳統框架,「歌聲」浮現於整體聲響紋理之上,既是情感的載體,也是與其他樂器對話的一環。

長年以來,蔡雯慧懷抱對北極的嚮往,從那片寧靜遼闊的地景中汲取創作靈感,同時也獲得身心安定的力量。2025年初,她以駐村藝術家的身份再度前往特羅姆瑟,沉浸在人煙稀少、靜謐純粹的環境中,繼續以音樂探索自我,並試圖捕捉自然與人文之間的細微脈動。回到台灣後,她規劃了四場創作發表會,與樂迷分享這段旅程的所見所感,其中5月22日於女巫店舉行的《挪威映像II 與李成員》為第二場演出。

這場音樂會以麥可.傑克遜經典名曲“I Can't Help It”揭開序幕。這首收錄於1979年專輯Off the Wall的作品律動感強烈,成為電貝斯手李成員展現演奏魅力的舞台。蔡雯慧的演唱清亮、精準,無論呼吸控制或音量轉換,皆是恰到好處,她的即興段落自然奔放,為經典老歌注入新生命。

接著,她演唱了挪威知名的老歌“De nære ting”,這首歌歌頌日常生活中那些平凡卻彌足珍貴的人事物——家庭、朋友、自然風景。蔡雯慧提到,我們往往為了追尋遠方的夢想,而忽略了身邊的美好,這首帶著懷舊感的曲子也引導觀眾在抒情平緩的旋律中沉澱思緒、靜心聆聽。

第三首登場的是蔡雯慧的原創曲“Longings of Svalbard”,靈感來自她在駐村期間每日散步的海邊。她回憶,第一次搭機前往特羅姆瑟時,在飛機尚未降落時便已忍不住落淚,後來才發現,那個讓她情緒潰堤的地點,正是她日後天天造訪的那片海岸。或許,正如她所言,那塊土地早已與她的靈魂有所牽連。

演唱這首作品時,蔡雯慧透過效果器,一層又一層地疊加聲部,營造出具有空間感,宛如合唱的質感。她深沉、充滿穿透力的吟唱引領聽眾進入一個開闊無垠的聲音景觀,那象徵著極地地貌,也是人心幽微之境。這首作品不僅描繪孤寂與渺小的存在體驗,更是一場與自我及生命本質的對話。

蔡雯慧在下半場演唱的第一首曲子是靈魂樂歌手史帝夫.汪達(Stevie Wonder)的名作“Overjoyed”。筆者第一次聽到爵士歌手演唱這首曲子是2019年美國女歌手Karen Gallinger和鋼琴手曾增譯同台演出的音樂會,聲聲句句打進我的心坎裡,而曾增譯功力強大的鋼琴伴奏亦是令人印象深刻。蔡雯慧的演唱表達了原曲的深情以及關於夢想的堅持,轉調的同時,也展現了她控制嗓音的精湛實力。

之後登場的“I'll Be Seeing You”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抒情歌謠,筆者想得到的爵士版本是由美國女歌手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演唱,嗓音婉約細膩。蔡雯慧演唱的版本較為輕快,洋溢著搖擺韻味,歌詞描寫各種生活日常景物──小咖啡館、對街的公園、旋轉木馬、栗子樹、許願井……無論是歌詞描述的咖啡館或是對街的公園,剛好跟她以前唸書學校前的街景相似。蔡雯慧以這首歌紀念她的恩師John Ruocco;即使老師已經不在身邊,但他留下來的回憶點點滴滴依然令人懷念。

接著演出的“Telegrafbukta”指的是特羅姆瑟的峽灣地區。蔡雯慧再度運用效果器創造空間感十足的聲響,透過悠揚吟唱,帶領聽眾穿越時空,彷彿置身於冰川、山巒與海洋交織的北歐風景,曲子雖然短但意境深遠。

最後一首曲子“I Will Protect You”是整場音樂會的亮點。這首歌探討了「保護」的真正含義。藉由這首創作,蔡雯慧想傳達給聽眾的是:若我們真心愛一個地方,有時候真正的「保護」意味著選擇不去做某些事。滿足自身慾望或自以為善意的行動,是有可能帶來負面結果的。她的歌詞是這樣寫的:

  Not here, not the snowbound field,
  Not where your silence needs to yield, don't yield.
  I've seen others plaint too soon, too loud,
  花開過頭,周圍都謝了
  我不會撐開傘,when you're the sky
  也不會借你的地 plant dreams
  Not all my needs need to be fulfilled
  Love's not the reason
  你就是你,我沒關係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李成員鬆軟的貝斯提供了溫柔的支撐,兩者的互動如同細語交談,彼此呼應,為這首作品注入一股可愛、真摯的氣息,同時也展現了她對聲音質地、情感與即興的掌握。

這一晚的音樂會,不僅是一段動人的演出,更展現了蔡雯慧作為創作者的實力。透過挪威駐村的體驗,她將感受轉化為美好的聲音風景,從極圈風景到內在情感的轉折,都成為她創作的養分。蔡雯慧以音樂書寫記憶,用作品說故事,證明了她不只是歌者,更是能將經驗昇華為藝術的音樂創作人。

《蔡雯慧的挪威映像II 與李成員》

演出|演唱、效果器:蔡雯慧;電貝斯:李成員
時間|2025/05/22 19:30
地點|女巫店(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