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汪俊彥(2025年度駐站評論人)
「為你朗讀」是身體氣象館每年一度於牯嶺街小劇場舉辦的劇本朗讀形式,雖然名為朗讀形式,但在過往幾次參與的經驗中,「為你朗讀」的「如何朗讀」總是每每提供不同程度對於「文本」的刺激與對話。對於劇場演出而言,劇本當然是創作念茲在茲的文本基礎,但作為有觀眾(而不只是聽眾)的表演(即便是讀劇),身體或是形式亦自始即與演出劇本共生。除此之外,任何文本的再現都無法迴避或主觀或客觀的美學選擇與物質生產條件,亦即,文本一旦生成,就落入象徵與符號的秩序之中,即便是再普世的角色或台詞,在被呈現或述說的時刻,只能屬於特定歷史的。以《換/幻妻》 來說,劇本的角色無論是丈夫、妻子、情人,這些看似只是身份式的代稱,一旦被再現之時,便是某個時間、空間、倫理或社會結構下的人物;而《換/幻妻》裡的場景,如:台南、曼谷、透天厝等,劇本雖沒有特別著墨這些場景的時序背景,但一旦角色現身,人與事也隨之清明起來。
換/幻妻(身體氣象館提供/攝影MOU)
許正平的劇本《換/幻妻》 以日本民間故事白鶴報恩的原型延伸,描述了一個臺灣人「丈夫」與其妻、情人、砲友與家人的日常故事。聚焦在丈夫的情慾關係上,這一位老家在台南的已婚男子,由妻子在家照料上有父母、下有兩子的跨國菁英,劇情主軸集中在曼谷出差時與臺灣同志情人(以及另一位也具備跨國菁英身份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砲友)的約會場景,約會時遠端與妻子的連線,以及丈夫罹患阿茲海默症後與妻子、情人的晚年。看似圍繞在主角的簡單關係,在許正平的劇本結構安排以及導演童詠瑋的表演身體調度下,形成多向式辯證的複合文本:真實經驗與意識虛幻的交雜,無法抑制的慾望蔓生連結至面面俱到的家庭上下與婚姻內外,以及同性戀菁英是否適用於被壓迫的話語,甚至是該如何照顧媽寶般備受呵護、予取予求的臺灣,三位精彩的演員各自雜揉風格化的行為、寫實與意象身體突出了讀劇現場,與本來就在文本內的「外」文本現實等,對當下臺灣性別政治與社會譜寫了一場第三世界的國族寓言。
換/幻妻(身體氣象館提供/攝影許斌)
丈夫佔據了最優勢的位置,對家庭的責任由妻子全權照料,以致於他可以悠游在與情人的親密關係之中;時間與空間全由自己調度,妻子、情人則全力配合這唯一主角。作為角色的丈夫,他的現身在導演/編劇手中幻化為具體的現實臺灣,挾著強勢資本與技術優勢,依附在家庭與國際秩序安排下的身份生活。文本更進一步併置了丈夫對換/幻妻的意識,渴望(幻)妻子與情人的白鶴報恩,能以更大的包容與愛,安撫這個媽寶,但這個意識的物質再現只能以落光了全身的羽毛償還。即便如此,媽寶的巨大空缺無法填滿,他需要新的砲友,也同時需要新的敘事——遺忘:在罹患阿茲海默後,只(能)記憶部分的過去,如同媽寶臺灣選擇性地揀選歷史來記憶自己的身份。在許正平的筆下,這個充滿(性)慾望、滿載權力、永遠不想落地的同性戀丈夫,卻是個空洞、無法辨識生產與物質現實的人;他不是處在慾望、逃避,就是處在惡夢、幻想或痴呆之中;然而,但他卻又不只是行屍走肉,這樣反而更顯示了在巨大內外壓力下的聚合點。我覺得這是個精彩的設定,充分顯示出了許正平擅長於人物複雜性的琢磨,也敏銳地觸及筆下人物所置身的種種不理所當然。
文本如何處理這個棘手的媽寶,無論是丈夫或是其隱喻臺灣,他畢竟負載了妻子、情人,還有我們的(溺)愛,餵養了這個巨嬰。在今日臺灣瘋狂的仇恨與對立中,編/導拒絕了報復性地懲罰,沒有選擇在愛中瘋狂,以斷然撕裂回報。相反地,臥佛俯視眾生的意象與演出中的行為藝術介入,不斷提醒地拉開早足已爆發的衝突。在某一刻,當蘇耀廷輕哼國際歌的旋律進場時,我認為這兩位創作者是真的溫柔,溫柔徹底地挑戰了當代報復式的酷兒政治。比起吶喊受害者(被)必須說出來的政治立場,他們沒有進入簡單的是與非、對與錯、加害與被害的善惡關係,反而能更批判性地戳破了任何嘗試進入這種政治關係的人,都在滿足造神也召鬼的慾望。
換/幻妻(身體氣象館提供/攝影MOU)
在演出中,導演讓飾演主角梁俊文相對高壯精實的身材,對照妻子李劭婕與情人/砲友蘇耀庭相對瘦小的體態,既調度了文本中三人的關係,也精準地處理了劇場文本裡觀眾的現身,操作了之於主角的凝視/慾望,詮釋了許正平文本中本來就(可以)寓含的集體關係,也揭露了讀劇從來就不中性——那些想像中立、客觀的原型朗讀,或是有種透明的劇本等待被詮釋,都只是對自身政治位置的否認。這場讀劇對我而言最驚喜的地方,就在於切斷了長期以來作品認識方法中,以文本、表演與觀眾三者前後形成的序列關係,反而將三者共同置放在同一位置,彼此共構也彼此生成,逼生劇本的文本劇場性。
《換/幻妻》
演出|身體氣象館
時間|2025/03/08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二樓藝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