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邱一峰(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排名居首的唐寅,以詩文書畫文采風流聞名於世,然一段《唐伯虎點秋香》的小說故事,歷來敷演成戲曲、戲劇、電視劇、電影無數,流播至今猶令人津津樂道,其留予世俗人間的深刻印象尤甚於詩畫作品。
從明代小說家王同軌《耳談》中敘述蘇州才子陳元超求取婢女秋香的故事為濫觴,到了明末馮夢龍手上則演變成《警世通言》中第二十六卷《唐解元一笑姻緣》,則將陳元超更替為唐伯虎;而後戲曲中則有明末孟稱舜的雜劇《花前一笑》,接著又從「一笑」發展到「三笑」,清初出現了王百谷的《三笑緣》彈詞、卓人月的《唐伯虎千金花舫緣》雜劇,基本上《唐伯虎點秋香》的情節架構大致定型。清代乾隆、嘉慶後,蘇州評彈亦有《三笑姻緣》、《三笑新編》、《三笑八美圖》、《笑中緣》等。【1】
追香記(李靜芳歌仔戲團提供)
兼顧史實的編創設定
在臺灣於早前電視歌仔戲風行時期,楊麗花、黃香蓮均演出過唐伯虎,演繹一代風流才子的翩翩風采,膾炙人口。舞台劇版除了黃香蓮的《江南第一才子》外,唐美雲亦曾在公視節目扮飾過,顯見諸多佳作珠玉在前,要在這個基準上翻出新意、重塑經典,挑戰可想而知。
歷來觀賞此作多聚焦於唐伯虎在華府如何透過機智與才華,逐步嶄露頭角並擄獲美人芳心、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精彩過程,旦從未(似乎也沒必要)深究人物的史實真偽,尤其是秋香本人是否存在?因為看戲的本質以娛樂取勝,歷史並非重點。小說描繪如此,戲曲演繹更甚。然而,本劇先以沈九娘演唱歌曲【沉香嘆】開場,輔以字幕旁述補充其背景,似有意扣合史傳人物為證的真切性,將故事導入可信的成分,頗有校正回歸的意圖。【2】
然而,史載唐寅於正德元年在青樓邂逅官妓沈九娘,二人情投意合,之後唐寅設法為沈九娘贖身並共結連理,彼此非常恩愛且育有一女,自此唐寅潛心作畫,於丹青上大有進展。縱觀此一過程之直接單純實與委身華府及追求秋香無涉,如何將其導入眾所熟知的故事情節,又要順理成章不宜突兀,編創的設定則不免仍需摻入虛構的人物與劇情。
誠然,歷來小說戲劇創作以歷史人物或事件為背景增加可信度的手法屢見不鮮,三分真實、七分想像的內容拿捏似有若無,若精彩敘事能引人入勝倒也無傷大雅,賞心解頤可也。《追香記》的編創初衷,即欲以融入史實背景為經,人物特質刻劃為緯,跳脫出有別於以往同類作品的印象窠臼。
追香記(李靜芳歌仔戲團提供)
突出人物的形象演繹
不可否認的,當唐伯虎與沈九娘變身成華府的華安與秋香後,如何進一步突出唐伯虎的文采風華及沈九娘的才學素養,則是本劇透過演出所欲展現的重要橋段所在。
唐才子在虎丘江岸偶遇美女的一見傾心,打聽後透過好友祝枝山的引薦,委身進入華太師府邸為僕;尋尋覓覓夢中倩影,幾經波折訪得佳人後,對秋香依然一往情深,兩人終於在花園相遇,透過詩詞曲調表明身分,也進一步拉近了彼此的關係,相互傾慕,步上紅毯。
《追香記》的「追求」何在?又該怎樣達成?秋香雖是目標,而如何讓才華一步一步綻放方是手段。這中間的情節設計,透過三個段落呈現巧思:第一段,唐伯虎初遇秋香的詩詞應答唱和,才子於佳人的情意初綻;第二段,華駿於秋香面前有意自擂,卻遭華安文采反襯,更添爭取芳心的良機;第三段,華文、華武的考校應試上,老師秦隨洧刻意刁難華安,反而激發出華安出頭的最佳成效,確立其才高八斗的形象,也為迎娶秋香埋下明確的伏筆。男主角不同於以往刻版印象中的浪蕩不羈,塑造的更是多情浪漫卻不風流的專一執著。
唐伯虎與沈九娘相互欣賞,才子佳人宜份量旗鼓相當,方可稱得上互相襯托。華安的風采固然迷人,引得其他婢女傾慕投懷;然而沈九娘從登場時即光彩奪目、典雅出眾的形象亮麗,到變身成秋香時的清秀婉約、氣質不凡,同樣引得華駿、華文和華武的眷戀不已,頗有卓絕的姿態。而華安與秋香間有意無意的詞曲唱和、互訴衷情,更是突顯男女主角情思纏綿、意念高遠,並能彼此契合成全的意境,達到追香之路終抵於成的高點,也是兩人互許終身的關鍵時機。因此,本劇在編寫上必須展現濃厚的文學底蘊,呈現唐沈兩人不凡的文采修為,亦融入為對白唱詞的一大特色。
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唱功或演技,李靜芳所演繹的沈九娘與秋香均形象突出,聲韻流轉、舉手投足,俱見純熟的功底,情感韻味自然流露。而陳禹安扮飾的唐伯虎俊俏儒雅、華安端正清新,於對白念誦流利、唱腔高亢清亮,並展現其不凡的功力,兩人於本劇男女主角之地位,可堪對應並列。華太師與華夫人屬推波助瀾的角色,在過程中因勢利導的促成良緣,本是傳統情節中的合理設定,表現亦合乎常情。不過,為了在劇中刻意製造阻攔的反派,華駿一角的加入本該增添其中的曲折迂迴,卻顯得像小兒科般的存在,力道太弱無足輕重,人設塑造不夠狠毒,殊為可惜;反而是華文、華武在下半場登場的時候,譁眾取寵的搞笑身段和滑稽言語,竟然為劇情帶來跌宕活潑的起伏迴響,增添看戲的樂趣,也為本就是喜劇的情節創造點睛的效果,允為另一亮點!
追香記(李靜芳歌仔戲團提供)
中規中矩的戲曲架構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劇中幾乎沒有所謂兇惡的反派人物,所有角色都像是為了鞏固唐伯虎與秋香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設定而合理存在,祝枝山引薦推送、華太師與夫人創造良機、華駿吵鬧增溫、秦隨洧刺激反響、華文華武搧風助長、婢女們旁敲起鬨,兩人關係從陌生到熟悉,一層一層的遞進,終於促成了雙方互訴衷情、互表心意的甜美結局,唐伯虎順利抱得美人歸!也讓心儀才子已久的沈九娘,在巧合的機遇中實現心中想望,真可謂天定良緣。
李靜芳傳承自歌仔戲家族的脈絡,劇團向來擅長展現傳統戲曲的基本套路,自身亦是能歌善演、編導俱佳,對於多齣經典劇作更能詮釋到位,口碑廣獲戲界肯定。在這樣的傳承基礎上,李靜芳歌仔戲團過去曾經發表的幾齣新編大戲,如《柳如是傳奇》、《魂斷長城孟姜女》、《錦繡風雲》、《鰲峰泛月廖添丁》及《六郎告御狀》等,皆以傳統路數的敘事風格取勝,劇情結構沿著起承轉合的順序推進,強調樸實良善的人文內涵,傳唱歌仔戲曲的傳統韻味,故事路線設定在情理之中,歌詞唱曲總能散發深情餘韻,這次的《追香記》前後八場次也是謹守一貫的風格,簡約的布景,井然的場面,流暢的關目,允為中規中矩的一齣小品佳作。
不過,劇團長年致力於人才培養的成果有目共睹,提攜後進鼓勵新人表現的用心可嘉,在近年的作品終尤其明顯,包括這齣《追香記》亦然。除了小生陳禹安及小旦李靜芳承擔主力演出之外,其餘角色幾乎皆由新人擔綱。周聖淵飾演的華太師恰如其分,屬正常發揮;陳韻竹的冬香扮相清麗靈巧,頗具潛力;蔡宇綸出演華駿外型俊朗,可惜唱功仍有待雕琢;而鄭聖儒扮演的祝枝山尚能創造憨厚喜感,歌韻卻令人不敢恭維,不知是否刻意為之?華夫人(丁愛羽飾)與春香(陳麗敏飾)、夏香(賴翌瑄飾)則表現稱職,符合角色設定的期待。而華文(陳佳諄飾)、華武(陳惠卿飾)以丑角身段搞笑鬧場,為戲齣增添場面的活潑喜感,提高了看戲的娛樂「笑果」,印象尤其深刻。這些都是李靜芳歌仔戲團栽培的子弟兵,長期配合演出亦多能適當發揮,值得鼓勵。
伯虎秋香的另類想像
《追香記》一改過往唐伯虎風流倜儻的形象,保留其才華洋溢的特質,反而塑造為專情浪漫的風貌,似有意朝史載生平靠攏,還其平實面目。而沈九娘風姿綽約、端莊典雅亦多才多藝,與唐伯虎情投意合共偕連理,本就是才子佳人共締良緣的美好故事。不過,編劇卻又礙於大眾對過往《唐伯虎點秋香》的印象太過深刻,欲將唐沈愛戀的美事融入固有情節「伯虎追求秋香」的橋段,以兼顧史傳與情理,雖不免拼湊之痕,想來亦頗為不易。
最終,戲齣在兩人完婚的圓滿結局後,以字幕投放「後記」、交代其後續的人生發展,則又將情節拉回現實,強化其故事的真實性,也深化夫妻情感的真切性,並再次呼應「前言」的敘述。
若說顛覆原著,是否必要執著追香?若要重塑經典,何不拋開史傳束縛?有意思的是,至少這次唐伯虎的秋香最終還原了真實身分「慕沉香」,這應是對沈九娘最大的讓步了。
注解
1、雖然清末民間流傳有彈詞唱本《九美圖》,開始有唐伯虎娶九個貌美如花的老婆的說法,但此過度風流的形象與唐伯虎一見鍾情於秋香的癡心印象相去太偏,似不能廣為大眾所認同。
2、過往因受到周星馳電影作品《唐伯虎點秋香》過度誇張的內容影響,容易造成對人物認知的偏差印象。
《追香記》
演出|李靜芳歌仔戲團
時間|2024/12/07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九樓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