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霍去病是超級英雄《奪胭脂》
8月
05
2025
奪胭脂(明華園黃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0次瀏覽

文 王照璵(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歌仔戲在華人世界數百劇種中,堪稱一朵獨特的奇花。一方面繼承了傳統戲曲四功五法的表演體系,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自日治時期以來的新劇、綜藝、影視等當代流行文化。與其他常被視為文化遺產的劇種相比,保留了非常獨特的通俗奔放特質,這在那些以外臺演出為主的歌仔戲劇團尤為明顯。他們編演有歷史元素的古冊戲時,題材選取、切入角度,敘事重點,往往與眾不同。明華園黃字戲劇團(後稱黃字團)的《奪胭脂》便是這樣一齣作品。

戲曲很少搬演漢武帝征伐匈奴的事蹟,大概只有李陵與蘇武的故事能沾上邊。而《奪胭脂》取材自漢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河西之戰。以這位極少出現在紅氍毹上傳奇名將為主角,黃字團可以說是選取了一個非常冷門的主題。

故事敘述漢武帝年間,匈奴出兵掠奪漢帝國邊境,霍去病(翁妙嬅飾)率軍前往征討。為了掌握戰機,霍去病易容改貌,親自潛入敵營,進行刺殺、分化等敵後工作。期間與匈奴聯盟中白羊部公主熐蠡爾(童婕渝飾)互有好感。霍去病成功刺殺稽粥單于(邱明彰飾),讓匈奴聯盟群龍無首,透過挑撥與恩威並施,分化軍臣(周予寬飾)、伊稚斜(陳子謙飾)、去卑虎(陳子豪飾)、卜琨(陳子麒飾),最終軍臣被殺,其餘三部則退回胭脂山以北,熐蠡爾與霍去病只能黯然分別。

單看故事,會以為是齣戰火下立場相左的男女主角,彼此相愛相殺的虐戀戲。但全劇並沒有因襲這樣的套路,而是走向一條筆者從沒想過的道路。

奪胭脂(明華園黃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編劇在霍去病身為名將的史實基礎上,加了許多非常武俠化的描寫,諸如他身負絕世武功,手持魚藏劍,無人能敵。平時上戰場都頭戴面具,因此極少人知曉他的真面目,讓敵人難以捉摸。這樣的設定讓霍去病不僅是征戰沙場的不敗將軍,還是個「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超級英雄。本劇河西之戰的勝利,可說一大半是建立在他個人的武力上。

因此全劇的武戲編排得頗具特色,尤其是那場刺殺稽粥單于的武戲,頗令人驚豔。平心而論,翁妙嬅的身段功底不若專職武戲演員紮實,所演武打亦無高難技巧,但編排巧妙,頗具新意。尤其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在河西之戰的主線之外,編劇還穿插三條與霍去病相關的副線,分別是霍去病父母霍仲孺(陳靖瑋飾)、衛少兒(盧雪華飾)的關係、漢武帝劉徹(陳昭賢飾)與衛子夫(晨翎飾)的感情以及霍去病過去征討去卑虎的事蹟。雖然這些副線最後有扣合到主線來,的確更全面地展示霍去病的人生。但銜接方式稍嫌簡單隨意,有許多有不合情理之處。只有征討去卑虎線與主線關係密切,藉此線刻劃霍去病在冷酷表象下暗含的溫情,最後成為去卑部落撤退的原因之一。而其餘兩條支線可以說就是為了調劑場面冷熱之用。如劉徹與衛子夫戀愛線,講述衛子夫尚未入宮前,劉徹常常跳牆到平陽公主府邸內與她私會。當時還擔任小廝的霍去病,為了讓私情曝光,偷偷把劉徹當成賊人擊倒在地,最終促使劉徹迎衛子夫入宮。這個橋段雖然充滿喜劇趣味,但戲劇邏輯實在牽強。而霍仲孺線更是純為丑角提供發揮表演空間,尤其是在金殿封賞一場,大玩「霍家拳」的哏,綜藝感十足。

翁妙嬅文武戲兼備,把霍去病不同時期、不同身分的形象,刻劃得相當精準,無論是小廝時期的可愛聰慧,身為沙場武將的冷酷無情,從事特務工作的從容深沉,都掌握得不錯。其餘角色則刻劃相對簡單,發揮空間有限,演員們演技也都在線,角色形象鮮明,發揮應有作用,為整體演出增色不少。

整體來看《奪胭脂》是一場重視表演效果,突出演員舞臺魅力的娛樂演出,與一般歷史劇大異其趣,也是在其他劇種看不到的風格。但對於審美觀偏向精緻劇場的筆者而言,很難忽視它粗疏的情節。《奪胭脂》的確展現出歌仔戲對於通俗敘事與傳統表演的包容與轉化。但筆者仍期待劇團能在情節邏輯與人物描寫上多加琢磨,進一步兼顧娛樂張力與敘事深度,蛻變為別具特色的臺灣當代戲曲作品。

《奪胭脂》

演出|明華園黃字戲劇團
時間|2025/06/22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戲曲 奪胭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