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雜種也是蠻可愛的啊《嘉慶君夢遊臺灣》
9月
05
2025
嘉慶君夢遊臺灣(明日和合製作所提供/攝影黃煌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7次瀏覽

文 蔡孟凱(2025年度專案評論人)

在演出最前頭,演員中唯一非戲曲背景的胡書綿提著一個清朝朝冠出場,代表導演發表一段超長的政治聲明。品評過往今來的文化政策和政治現狀,語中各種褒中帶貶、貶中帶褒,更有許多不知是真諷刺還是假諧謔的詞句。最後再自謙是個媚俗取寵的娛樂作品,同時鄭重且自勉地喊出了那句經典的口號——讓我們「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嘉慶君夢遊臺灣》從節目名稱到行銷包裝,都沒有任何一點政治議題的風味在裡頭。但它卻在一開始就端出了一段貼滿政治標籤的演講來強調自己「不政治」,此地無銀三百兩,《嘉慶君夢遊臺灣》實際上是明著提示觀眾,在這個作品荒誕戲謔的表層底下,可能有些什麼「頗政治」的東西。

回憶、錯憶、偽憶:虛飾景觀之中的永劫回歸

心情不美麗的嘉慶帝來到倦勤齋,皇后輕言安撫。在皇后離開書齋為先帝置茶的時候,嘉慶帝在書齋內獨自怨嘆先皇,讓自己一肩擔起皇族國事。此時太監與婢女正在和彼此分享某種宮外帶來的秘藥,在各種陰錯陽差之下,秘藥到了嘉慶帝手上,他服下秘藥之後卻迅即暈眩倒地。最後在皇后的救治和照護下,安然入睡。

這段劇情在《嘉慶君夢遊臺灣》裡頭重複了五次,除了第一次是在紫禁城的倦勤齋內,後邊四次則分別發生在臺灣的大稻埕、臺江內海、澄清湖、金錢豹酒店。然而,皇后、太監、婢女在舞台最前方恣意玩耍,嘉慶君卻被困守在舞台上懸掛的投影幕之間,身邊只有一張戲曲標配紅椅。而皇后三人一同演戲的對象,是一塊嘉慶帝(吳奕萱)的輸出立牌,吳奕萱本人則在布幕相隔的不同時空中為自己的立牌配音。

嘉慶君夢遊臺灣(明日和合製作所提供/攝影黃煌智)

這樣的配置隱約暗示,嘉慶帝本身和遊歷臺灣各地的其他三人並非處在同一時空之中。每一次劇情輪迴,嘉慶帝都會問皇后現在他們在哪,而在皇后回答這裡是臺灣(的某地)的時候,卻又出言反駁:「這裡分明是先帝親造的倦勤齋」,接著被皇后直球打臉。在皇帝與其他三人的插科打諢之中,場景的虛實、情境的真假、腳色的狀態,都陷入某種模糊不清的疊加態。

《嘉慶君夢遊臺灣》每一個章節前都穿插了一段80年代電視劇風格的intro,精準復刻那個年代的音樂風格、影像品質、和手寫的標準字,再不時穿插幾張Test Card【1】,《嘉慶君夢遊臺灣》運用影像和裝置拼湊出一台沒有實體的老式真空管電視。影像投射出臺灣各個景點的代表建築和各種物件,再穿插各式emoji、迷因圖、可愛但風格完全不搭嘎的小動畫,讓這場「夢遊」更顯得詭譎、迷幻、真假難辨。

在這個作品裡嘉慶帝在倦勤齋的回憶是真的,但他與其他三人遊歷臺灣各處的記憶則未必。嘉慶帝被影像和投影幕遮蔽,身處五里霧中,嘉慶帝對於臺灣的記憶全靠其他三人建構。而記憶或有疏漏,更可以被偽造。臺灣之於嘉慶帝的記憶全是低俗的趣味和膚淺的娛樂。這個清宮旅行團不過是廉價的歷史符號,活在電視裡的嘉慶帝是永恆的囚徒,為重複的故事和相類的場景服務,「嘉慶君遊臺灣」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永劫回歸

在精神錯亂的國族意識裡誕生的可愛雜種

最後一次輪迴,嘉慶君來到金錢豹大酒店,身兼陪酒妹的婢女用計讓自己懷上皇族子嗣。這最後一次輪迴是全劇最離經叛道、顛倒是非、倫常崩壞的一個篇章。原本負責搞笑的婢女突然成了陰謀者,設局嘉慶帝與其發生關係,誕下龍種,愛新覺羅從此有了一個在臺灣出生的後嗣。

這可不是瓊瑤筆下那位癡情不明所以的夏雨荷,這段不正常關係沒有純愛只有荒謬。而這個「臺籍清裔」的混血種,卻是《嘉慶君夢遊臺灣》擲地有聲的一場叩問,對觀眾,也對自身。

嘉慶君夢遊臺灣(明日和合製作所提供/攝影黃煌智)

嘉慶君根本沒來過臺灣,留在島嶼上的不過是社會大眾自娛娛人的浮光掠影。以歌仔戲演繹的《嘉慶君遊臺灣》不符當時方言政策的執行方針,然而彼時國民政府亟須為甫離開日治政權的臺灣人建立所謂的「中國認同」【2】,嘉慶帝之於中國又是個可用的符號,限制方言節目的廣電法因此反為《嘉慶君遊臺灣》開拓蹊徑,一路走進電視娛樂史。《嘉慶君遊臺灣》同時有接地氣的語言和貼合中華敘事的歷史脈絡,儼然是個政治正確又政治不正確的「雜種」。

不曾駐足的臺灣的嘉慶帝繪聲繪影,在島嶼留下各種經不起歷史推敲的傳聞軼事,但就如同生下嘉慶私生子的婢女所言:「這雜種看上去也是挺可愛的啊。」不符史實、觀點錯亂、定位尷尬,都無法阻止《嘉慶君遊臺灣》成為臺灣大眾娛樂史上的經典一頁,更大膽的說,它根本就是臺灣史上第一個成功的「原創IP」。《嘉慶君夢遊臺灣》用擰轉時空的敘事證成了這點,無人識得的君王在偏僻的島嶼留下足跡,最終長成了島嶼自身刻進血脈的故事。


注解

1、電視測試卡(Test Card),供觀眾或維修人員檢驗電視機的畫面顯示是否準確。

2、本資訊參照導演黃鼎云於演後座談分享之內容。

《嘉慶君夢遊臺灣》

演出|明日和合製作所
時間|2025/08/30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嘉慶君夢遊臺灣》確實觸碰到有趣的問題意識:為什麼臺灣人一再重演皇帝遊臺的故事?電視的重播如何塑造我們的文化記憶?但在具體舞台表現上,卻陷入形式上的重複與單調。當跨界的結果是壓抑了歌仔戲的能量、模糊了劇場的敘事力,那麼夢工場所期待的「讓戲曲被看見」就未必能真正實現。
9月
16
2025
作品本體打破情感、記憶和認知慣性之後,代以B級片形式變造內容的遊戲。在我眼裡,群眾欲望背後承載的身份認同辯證無處延展,漫長的重複似乎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說。恍如一場集體失聲的夢。
9月
10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