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雜種也是蠻可愛的啊《嘉慶君夢遊臺灣》
9月
05
2025
嘉慶君夢遊臺灣(明日和合製作所提供/攝影黃煌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90次瀏覽

文 蔡孟凱(2025年度專案評論人)

在演出最前頭,演員中唯一非戲曲背景的胡書綿提著一個清朝朝冠出場,代表導演發表一段超長的政治聲明。品評過往今來的文化政策和政治現狀,語中各種褒中帶貶、貶中帶褒,更有許多不知是真諷刺還是假諧謔的詞句。最後再自謙是個媚俗取寵的娛樂作品,同時鄭重且自勉地喊出了那句經典的口號——讓我們「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嘉慶君夢遊臺灣》從節目名稱到行銷包裝,都沒有任何一點政治議題的風味在裡頭。但它卻在一開始就端出了一段貼滿政治標籤的演講來強調自己「不政治」,此地無銀三百兩,《嘉慶君夢遊臺灣》實際上是明著提示觀眾,在這個作品荒誕戲謔的表層底下,可能有些什麼「頗政治」的東西。

回憶、錯憶、偽憶:虛飾景觀之中的永劫回歸

心情不美麗的嘉慶帝來到倦勤齋,皇后輕言安撫。在皇后離開書齋為先帝置茶的時候,嘉慶帝在書齋內獨自怨嘆先皇,讓自己一肩擔起皇族國事。此時太監與婢女正在和彼此分享某種宮外帶來的秘藥,在各種陰錯陽差之下,秘藥到了嘉慶帝手上,他服下秘藥之後卻迅即暈眩倒地。最後在皇后的救治和照護下,安然入睡。

這段劇情在《嘉慶君夢遊臺灣》裡頭重複了五次,除了第一次是在紫禁城的倦勤齋內,後邊四次則分別發生在臺灣的大稻埕、臺江內海、澄清湖、金錢豹酒店。然而,皇后、太監、婢女在舞台最前方恣意玩耍,嘉慶君卻被困守在舞台上懸掛的投影幕之間,身邊只有一張戲曲標配紅椅。而皇后三人一同演戲的對象,是一塊嘉慶帝(吳奕萱)的輸出立牌,吳奕萱本人則在布幕相隔的不同時空中為自己的立牌配音。

嘉慶君夢遊臺灣(明日和合製作所提供/攝影黃煌智)

這樣的配置隱約暗示,嘉慶帝本身和遊歷臺灣各地的其他三人並非處在同一時空之中。每一次劇情輪迴,嘉慶帝都會問皇后現在他們在哪,而在皇后回答這裡是臺灣(的某地)的時候,卻又出言反駁:「這裡分明是先帝親造的倦勤齋」,接著被皇后直球打臉。在皇帝與其他三人的插科打諢之中,場景的虛實、情境的真假、腳色的狀態,都陷入某種模糊不清的疊加態。

《嘉慶君夢遊臺灣》每一個章節前都穿插了一段80年代電視劇風格的intro,精準復刻那個年代的音樂風格、影像品質、和手寫的標準字,再不時穿插幾張Test Card【1】,《嘉慶君夢遊臺灣》運用影像和裝置拼湊出一台沒有實體的老式真空管電視。影像投射出臺灣各個景點的代表建築和各種物件,再穿插各式emoji、迷因圖、可愛但風格完全不搭嘎的小動畫,讓這場「夢遊」更顯得詭譎、迷幻、真假難辨。

在這個作品裡嘉慶帝在倦勤齋的回憶是真的,但他與其他三人遊歷臺灣各處的記憶則未必。嘉慶帝被影像和投影幕遮蔽,身處五里霧中,嘉慶帝對於臺灣的記憶全靠其他三人建構。而記憶或有疏漏,更可以被偽造。臺灣之於嘉慶帝的記憶全是低俗的趣味和膚淺的娛樂。這個清宮旅行團不過是廉價的歷史符號,活在電視裡的嘉慶帝是永恆的囚徒,為重複的故事和相類的場景服務,「嘉慶君遊臺灣」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永劫回歸

在精神錯亂的國族意識裡誕生的可愛雜種

最後一次輪迴,嘉慶君來到金錢豹大酒店,身兼陪酒妹的婢女用計讓自己懷上皇族子嗣。這最後一次輪迴是全劇最離經叛道、顛倒是非、倫常崩壞的一個篇章。原本負責搞笑的婢女突然成了陰謀者,設局嘉慶帝與其發生關係,誕下龍種,愛新覺羅從此有了一個在臺灣出生的後嗣。

這可不是瓊瑤筆下那位癡情不明所以的夏雨荷,這段不正常關係沒有純愛只有荒謬。而這個「臺籍清裔」的混血種,卻是《嘉慶君夢遊臺灣》擲地有聲的一場叩問,對觀眾,也對自身。

嘉慶君夢遊臺灣(明日和合製作所提供/攝影黃煌智)

嘉慶君根本沒來過臺灣,留在島嶼上的不過是社會大眾自娛娛人的浮光掠影。以歌仔戲演繹的《嘉慶君遊臺灣》不符當時方言政策的執行方針,然而彼時國民政府亟須為甫離開日治政權的臺灣人建立所謂的「中國認同」【2】,嘉慶帝之於中國又是個可用的符號,限制方言節目的廣電法因此反為《嘉慶君遊臺灣》開拓蹊徑,一路走進電視娛樂史。《嘉慶君遊臺灣》同時有接地氣的語言和貼合中華敘事的歷史脈絡,儼然是個政治正確又政治不正確的「雜種」。

不曾駐足的臺灣的嘉慶帝繪聲繪影,在島嶼留下各種經不起歷史推敲的傳聞軼事,但就如同生下嘉慶私生子的婢女所言:「這雜種看上去也是挺可愛的啊。」不符史實、觀點錯亂、定位尷尬,都無法阻止《嘉慶君遊臺灣》成為臺灣大眾娛樂史上的經典一頁,更大膽的說,它根本就是臺灣史上第一個成功的「原創IP」。《嘉慶君夢遊臺灣》用擰轉時空的敘事證成了這點,無人識得的君王在偏僻的島嶼留下足跡,最終長成了島嶼自身刻進血脈的故事。


注解

1、電視測試卡(Test Card),供觀眾或維修人員檢驗電視機的畫面顯示是否準確。

2、本資訊參照導演黃鼎云於演後座談分享之內容。

《嘉慶君夢遊臺灣》

演出|明日和合製作所
時間|2025/08/30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嘉慶君夢遊臺灣》確實觸碰到有趣的問題意識:為什麼臺灣人一再重演皇帝遊臺的故事?電視的重播如何塑造我們的文化記憶?但在具體舞台表現上,卻陷入形式上的重複與單調。當跨界的結果是壓抑了歌仔戲的能量、模糊了劇場的敘事力,那麼夢工場所期待的「讓戲曲被看見」就未必能真正實現。
9月
16
2025
作品本體打破情感、記憶和認知慣性之後,代以B級片形式變造內容的遊戲。在我眼裡,群眾欲望背後承載的身份認同辯證無處延展,漫長的重複似乎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說。恍如一場集體失聲的夢。
9月
10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