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跨界合成的化學效應《鄭和下西洋》
5月
25
2017
鄭和下西洋(臺北偶戲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00次瀏覽
劉信成(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當看到「鄭和下西洋」之詞就聯想到上歷史課所提及,明代中國偉大的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1371~1433),歷經三朝,於西元1405~1433年間率領了二萬八千餘人的龐大鑑隊,七次出使西洋,總航程達七萬多海里,足跡遍及亞洲和東非等30多個國家,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拓展了中國的影響力,更為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繁榮帶來了極大的貢獻,促使中國在世界市場佔有主導地位,奠定了海外貿易的良好基礎。

然布袋戲的《鄭和下西洋》決不能用「歷史劇」的角度來看待,她可說是一部「神怪戲」,就如同《西游記》般,三藏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歷經一波波的神怪關卡。而《鄭和下西洋》則取材於此段歷史一百六十五年後的明神宗萬曆年間,羅懋登所著的《三寶太監西洋記》(簡稱《西洋記》)章回傳奇小說。以明成祖念及歷代帝王傳國玉璽陷在西洋,派遣三寶太監鄭和掛帥率兵航海掃蕩西洋,追尋玉璽為軸。過程中雖標榜鄭和是主角,惟出現次數並不多,大多在描繪敷演國師金碧峰與張天師沿途與各種神怪鬥法之情事。

早期民間布袋戲鼎盛時期,各路藝師廟堂前常有搭棚打對台拼戲(俗稱「雙絞棚」)的盛況,不同的戲班同時演同一齣戲,各出奇招以吸引觀眾。就享名北部的兩大班「亦宛然」的李天祿、李傳燦父子與「小西園」的許天扶、許王父子,同樣都保留有《鄭和下西洋》劇目,其取材亦都以《三寶太監西洋記》小說第59回上半為本,融以第54至58回事件,大幅度的編改,主要敷演鄭和鑑隊來到撒髮國所發生之情事(小西園則以「散髮國」)。就兩團所擷取之人物與事件,卻有九成雷同。若人物、情節相同的話,那所較量的就在於其主演者的口白與操偶師的技巧,加上如何出奇制勝的排場變化為其關鍵。惟,從兩團對於此戲的呈現,嚴格說來「戲曲」的成分已然不高。「小西園」在後場的音樂上大多以【風入松】、【三槍】等做過場或氣氛的伴奏而已,全劇並無「唱曲」;而「亦宛然」亦僅於主角鄭和出場唱了【點江】云爾。基本上其呈現也大量地運用摻雜了「劍俠戲」慣用的「放寶」、「放劍光」(放寶貝)的武(法)術,來造成一個劇情的高潮性。

這次《鄭和下西洋》則是臺北木偶劇團的年度製作,當然版本基礎上是以「亦宛然」的李天祿、李傳燦父子所傳為本。經過編劇許嘉芬(導演)與吳聲杰(主演)的改編,其目標以「兒童親子劇」為對象,大量刪減打殺情節,人物重點乃於鑑隊裡塑造了兩個甘草人物亮伯與阿成,(字幕呈現的是「阿城」,其實「成」與「城」的閩南語發音是不同的),運用丑角人物來討好小朋友。很明顯地可以看出臺北木偶劇團對於本劇製作上的企圖心,藉以「鄭和下西洋」之題材是蘊涵了東方與西方的接觸,以此為出發點,創作一部傳統與西方的跨界融合,是有其創意的。就臺北木偶劇團而言,後場音樂可說是該團的強項,故音樂上除了保有自己擅長的傳統樂外,亦跨界加入了西洋管樂,在氣氛營造上與傳統音樂交錯運用。導演許嘉芬出身於歐洲(匈牙利)偶戲教育,在表現上運用了許多西方偶戲與影戲的元素,加入現代劇場概念,從場景上以縮小版的半寫實布景,或以軌道推送、或以旋轉換景之技巧,營造豐富的畫面。卻由於其固定式框架,把舞台畫面切割成室內與室外景,儼然已將舞台的流動空間(區域)給縮小了,因此在操偶上就有其侷限性,尤其是武戲的部分,更顯得擁擠,反而讓戲偶的動作較無法施展開來,不是撞在一起,就是黏在一起,難以看出武戲操偶之美,殊為可惜之處。

經過這樣傳統與跨界的合成,它又起了那些化學效應呢?首先,就整體看來,絕不能以「傳統戲曲」的角度視之,全劇中只有兩段「唱」,而實質「唱曲」的部分,也只有鄭和出現所唱的北管【二簧平】與【緊板】。前面海上女妖出現所唱的四句新編音樂,實言之,卻有礙聽覺感官之美感,倒不如來一段【陰調】之類的曲牌更來得恰如其分。雖然在背景音樂氣氛的營造,傳統樂與管樂交替的銜接點屬有默契,惟於聽覺的流暢度,卻顯得時被切斷,宛如塊狀的拼湊,需在深入思考如何去除其音樂跨界的扞格感。

在劇本結構上,較屬「流水式」的敘述,須在短短的一個半鐘頭內要呈現出一個完成的故事,是有其技巧性的。雖然大幅修改了原傳統版本,增加其趣味性的情節,反忽略了在情節發展中一些關鍵性的「交待」卻不見了。諸如:無當與神乃兒的鬥法中,金碧峰恐兩虎相鬥必有一傷之虞,而阻止了神乃兒卻無點到。金碧峰應調玄天上帝的點無交代,玄天上帝即與金毛道長交戰,易讓人模糊了玄天突然出現應戰的「動機」。實際上鄭和七次下西洋只有二次曾到過非洲,亦僅限於非洲東岸。而編劇把「撒髮國」詮釋為非洲地區,據判斷「撒髮國」可能是指阿拉伯半島的「刺撒國」(今葉門境內);或許劇中「黑人」可以視為東南亞島國或印度洋島國的土著,較來得恰當。最後,尾聲以字幕形式,用大段文字敘述鄭和生平來做總結,後再接撒髮國黑人王子所贈咖啡之逗趣性,已顯得多餘。若此段文字敘述以簡潔的唱詞以終結,應能乾淨的收尾。

綜觀之,臺北木偶劇團在此製作上,頗具用心,此劇若以「兒童劇目」的角度視之,是尚稱佳作,現場小朋友反應亦相當熱絡,值得持續往兒童親子方面推廣;若欲從「戲曲劇目」方面看來,確是須再深入思考、精修。畢竟在傳統的基礎上做跨界合成,是需要審慎的思考、細膩的編排與大膽的嘗試,攪拌的均勻才能起良好的化學效應。

《鄭和下西洋》

演出|臺北木偶劇團
時間|2017/05/06 19: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