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劇場的決心《永遠不要長大的地方》
5月
03
2023
永遠不要長大的地方(勾勾手合作社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62次瀏覽

文 汪俊彥(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我們都曾經跟「長大」這個動詞親近過,卻不太能分辨經歷長大的狀態,究竟什麼時候是未來式,然後現在進行式,又在什麼時候成為現在完成式,然後突然間回頭一看就成了過去式。我們好像知道我們正在長大,但實在無法說出到了哪一天、哪一個精確的時間點,我們就長大了?是第一次自己走路、開門回家的那天?學校頒發畢業證書的那天?是國家授予法定成年身份的那天?還是身體與聲音產生變化的那天?或是其實從來不知道的原因,是因為根本還沒長大,卻已經老了? 

《永遠不要長大的地方》是勾勾手藝術玩伴計劃的一號作品,也是勾勾手合作社兒童劇場推出的首部演出。編劇吳彥霆敏銳地抓到了每個人都曾經歷一段曖昧不明的時間與空間狀態,但卻往往唏哩呼嚕或理所當然地,就接受了它或者就遺忘了它:「長大」。沒有討論過、沒有整理過的長大,真的可以算是長大嗎?如果大部分的兒童劇往往是頭披著羊皮的狼——每每以童真的道具、扮相,在嬉鬧與節奏中吸引兒童觀眾的身體與目光,但也常常終究寓意著世界殘酷的硬道理、鐵規則,告訴你大人想說的話,編劇創作起心動念之時,想來是拒絕這樣的兒童劇模型,我認為也因此打開了劇場與兒童觀眾的新關係,讓導演孫唯真有了揮灑的空間。主角諾諾沒有非得在長大或不長大之中選擇,故事中的各種角色都是讓她對「長大」這件事提問的對象,卻沒有指引她的唯一道路。於是故事中的諾諾穿越、進出在一層又一層的時空中;有時候時間加速,諾諾看到可能的未來場景;有時候,時間又回返甚至永遠靜止,諾諾可以毫不在意地大肆過著我們小時候明年永遠都會再來的暑假。其實,仔細說來,每一個時空都是諾諾的精神狀態,而每一個狀態都在提供她重新思考決定與自己對話的機會;換句話說,其實「長大」就躲在自己下的決定之中。 

這一層又一層的時空,在編劇筆下都以猶豫與岔路的形式出現,而在導演的手裡,則幻化成兒童觀眾在80分鐘內一場又一場的劇場探索。正是在劇場中,導演讓長大的議題與討論立體化了起來,甚至如魔法般玩了起來,在《永遠不要長大的地方》戲裡,表演與空間不僅僅是說一個劇本的故事;也就是說,演出不是只是把諾諾與其他角色交代與再現出來,所有的觀眾都不是在觀看諾諾的長大故事,而讓「長大」變成了探索只有劇場可以做到的時空魔法:壓縮時間,卻不荒唐;穿越角色,也理所當然。導演善用原生劇場的空間特性,除了引導觀眾的行動,進入劇本,也進入劇場;同時也不斷變換觀看方向,但卻不為了翻轉觀演關係而翻轉。演員在原生劇場的不同角落現身時,不僅牽引觀眾視角的轉換,也同時將視線延伸到劇場的無所不能,不只是長大的敘事,而更是劇場的燈光、聲音、物件、舞台、機具與表演,拉開了觀眾對長大的好奇心。 

也就是說,對我來說,這既是一齣討論「長大」的兒童劇,但也是一齣讓劇場現身的專業戲劇;與小小觀眾共同感受這個沒有人曾經跟他/我們討論的「長大」,也介紹小小觀眾們劇場的無限可能,培養劇場觀眾。在導演的手中,這個幾乎可以視為限地創作的(原生)劇場,就是可以讓觀眾不斷回來長大,或不要長大的地方;劇場本來就是共同經驗、彼此感受與安慰,也是一起討論與思辨的場域。當主角諾諾自己長出解決「長大」的方法時,也是觀眾長出在劇場觀看、與表演互動的方法。在看似使用了種種時下流行的參與式、沉浸式劇場,翻轉觀演關係的手法,《永遠不要長大的地方》精彩演練了觀眾在劇場本來就有著自己選擇、自己決定認識的方式,如同「長大」這件事。 

《永遠不要長大的地方》

演出|陪你長大工作室
時間|2022/04/15 11:0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
以被拆除的台南秋茂園遺址為發想,《萬象園》讓消失的景點融合被隱藏的回憶,闡述一段無法輕言的曾經,由主角找尋並走入回憶,開啟這段以記憶和情感為核心的集體創傷過往。
1月
03
2025
這齣作品,輕巧地提醒觀眾,面對巨大的社會壓抑與標準,或突如其來的離別,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姿態,以公車抵達安放。
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