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汪俊彥(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我們都曾經跟「長大」這個動詞親近過,卻不太能分辨經歷長大的狀態,究竟什麼時候是未來式,然後現在進行式,又在什麼時候成為現在完成式,然後突然間回頭一看就成了過去式。我們好像知道我們正在長大,但實在無法說出到了哪一天、哪一個精確的時間點,我們就長大了?是第一次自己走路、開門回家的那天?學校頒發畢業證書的那天?是國家授予法定成年身份的那天?還是身體與聲音產生變化的那天?或是其實從來不知道的原因,是因為根本還沒長大,卻已經老了?
《永遠不要長大的地方》是勾勾手藝術玩伴計劃的一號作品,也是勾勾手合作社兒童劇場推出的首部演出。編劇吳彥霆敏銳地抓到了每個人都曾經歷一段曖昧不明的時間與空間狀態,但卻往往唏哩呼嚕或理所當然地,就接受了它或者就遺忘了它:「長大」。沒有討論過、沒有整理過的長大,真的可以算是長大嗎?如果大部分的兒童劇往往是頭披著羊皮的狼——每每以童真的道具、扮相,在嬉鬧與節奏中吸引兒童觀眾的身體與目光,但也常常終究寓意著世界殘酷的硬道理、鐵規則,告訴你大人想說的話,編劇創作起心動念之時,想來是拒絕這樣的兒童劇模型,我認為也因此打開了劇場與兒童觀眾的新關係,讓導演孫唯真有了揮灑的空間。主角諾諾沒有非得在長大或不長大之中選擇,故事中的各種角色都是讓她對「長大」這件事提問的對象,卻沒有指引她的唯一道路。於是故事中的諾諾穿越、進出在一層又一層的時空中;有時候時間加速,諾諾看到可能的未來場景;有時候,時間又回返甚至永遠靜止,諾諾可以毫不在意地大肆過著我們小時候明年永遠都會再來的暑假。其實,仔細說來,每一個時空都是諾諾的精神狀態,而每一個狀態都在提供她重新思考決定與自己對話的機會;換句話說,其實「長大」就躲在自己下的決定之中。
這一層又一層的時空,在編劇筆下都以猶豫與岔路的形式出現,而在導演的手裡,則幻化成兒童觀眾在80分鐘內一場又一場的劇場探索。正是在劇場中,導演讓長大的議題與討論立體化了起來,甚至如魔法般玩了起來,在《永遠不要長大的地方》戲裡,表演與空間不僅僅是說一個劇本的故事;也就是說,演出不是只是把諾諾與其他角色交代與再現出來,所有的觀眾都不是在觀看諾諾的長大故事,而讓「長大」變成了探索只有劇場可以做到的時空魔法:壓縮時間,卻不荒唐;穿越角色,也理所當然。導演善用原生劇場的空間特性,除了引導觀眾的行動,進入劇本,也進入劇場;同時也不斷變換觀看方向,但卻不為了翻轉觀演關係而翻轉。演員在原生劇場的不同角落現身時,不僅牽引觀眾視角的轉換,也同時將視線延伸到劇場的無所不能,不只是長大的敘事,而更是劇場的燈光、聲音、物件、舞台、機具與表演,拉開了觀眾對長大的好奇心。
也就是說,對我來說,這既是一齣討論「長大」的兒童劇,但也是一齣讓劇場現身的專業戲劇;與小小觀眾共同感受這個沒有人曾經跟他/我們討論的「長大」,也介紹小小觀眾們劇場的無限可能,培養劇場觀眾。在導演的手中,這個幾乎可以視為限地創作的(原生)劇場,就是可以讓觀眾不斷回來長大,或不要長大的地方;劇場本來就是共同經驗、彼此感受與安慰,也是一起討論與思辨的場域。當主角諾諾自己長出解決「長大」的方法時,也是觀眾長出在劇場觀看、與表演互動的方法。在看似使用了種種時下流行的參與式、沉浸式劇場,翻轉觀演關係的手法,《永遠不要長大的地方》精彩演練了觀眾在劇場本來就有著自己選擇、自己決定認識的方式,如同「長大」這件事。
《永遠不要長大的地方》
演出|陪你長大工作室
時間|2022/04/15 11:0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