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盡古今伶人百轉心事《伶》
12月
03
2013
伶(靈龍舞蹈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49次瀏覽
王婉容(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系主任)

鑼鼓聲起,水袖拋擲,不同角色粉墨登場,扮盡生旦淨末丑,古今伶人心事知多少?又有誰知曉?誰明瞭?靈龍舞蹈團的2013年度創作展《伶》,試圖以細膩婉轉的舞步,來探索伶人百轉千迴的內心世界,由黃麗華老師領銜主編,並由四位新銳編舞家聯合創作,成為一整晚風格各異,主題連綿貫串的舞碼匯演,讓觀眾透過迷人舞蹈的牽引,體會舞台上下酸甜苦辣的人生況味,舞作中豐富多樣的舞蹈語彙揉合古今,既傳統又創新,在舞蹈的意境和意義上,也融合了現代社會的省思和想法,讓人對伶人的生活和內在世界,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悟,同時也反思觀照著自己的人生與生活,令人回味無窮。

在黃麗華編作的〈變臉〉舞碼中,伶人們從觀眾席中緩緩舞動,輕柔地伏仰迴旋,戴上面具,彷彿幻化成個個不同的角色,也彷彿是隱喻觀眾隨這伶人的扮演,體會不同角色的人生故事。接著眾家舞者又與台上著黑衣畫花臉的角色一起共舞,畫花臉的傳統戲曲角色不斷以特異的變臉技法,幻化成不同的臉譜,象徵著她出入著不同的角色和心情,威風卻孤單的伶人,引人無限的嚮往和幽思。

李宏夫所編的〈回首.銅雀台〉,以水袖舞融合現代舞的群舞,彷彿訴說著女伶們不斷必須表演的宿命,在眾家舞者水袖漫天飛舞,不斷迴旋的舞蹈動作中,彷彿看見伶人們不能跳脫既定的戲碼,只能不斷地燃燒和綻放自己的生命的淒美命運,而舞者之間緊密袖袖相連的關係,又暗示著台上角色們的特殊親密關係,伶人們同台同命,為戲碼舞碼所緊緊纏縛,既美麗又淒婉,如同水袖的在空中拋擲翻轉,纏繞迂迴,舞有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

接著是十分安靜凝練的獨舞和雙人舞的〈胭脂燙〉,由蔡馨瑩老師編舞,純粹而孤寂的舞蹈動作,彷彿傳達著伶人孤獨面對自我,以及臺上的角色和生命情境,安靜而絕對地面對自我,面對角色,一方面不斷探尋和挖掘自己的內在,一方面不斷追索與其他角色的關係和詮釋,以及與所創作的角色的關係。透過深沈凝練的單人動作和雙人緊密的互動動作,觀眾充分感受到那份伶人面對自己的藝術創作時所特有的安靜和力量,令人動容。

柯志輝的〈偽粧〉則用靈動鮮活的現代舞甚至是街舞的手法,來表現時下年輕人在生活中偽裝自己,反而只能在台上展示真正的自我的有趣現象和心態,讓場中年輕的觀眾特別能找到共鳴的心情和感受。有一位觀眾在舞後座談中提及他彷彿看到了愛漂亮的自己而感到慚愧,更想要放掉偽裝,才更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戲臺下的人生〉由張雅婷老師編作,展現出所有人小時看野臺戲的共同回憶,透過歌仔戲彾人的後台扮裝和粉墨登場邊唱邊演的臺步唱腔,勾起了臺下所有人的兒時看野臺歌仔戲的歡樂與癡迷的回憶,還有戲迷們風靡心愛演員時追著他們跑、他們繞的開心瘋狂情景,也由輕鬆又有活力的花衣舞者群舞來展現無遺,是一種臺上臺下打成一片,溫暖又昏黃,愉快又美麗的回憶。

尾聲中所有的伶人又走向觀眾,或在臺上俯仰跌宕,或在臺下輕柔撩撥,戲中角色粉墨登場,出將入相,彷彿沒有下戲的時候,為演出鞠躬盡瘁,無怨無悔。看到戲臺旁戲迷貼出的大紅賞金紅紙,令人莞爾,而伶人台下辛勤苦練技藝的苦心孤詣,也透過臺上女童辛勤的練習基本舞功,和觀眾分享,讓觀眾看了對伶人油然升起敬意和無限的憐惜,更加珍惜當下所看到的表演,敬重站在臺上的表演者,也更加感謝他們的付出。

整晚的舞作扣緊伶人的諸般心事與心情,以新鮮又傳統的舞蹈動作,帶給我們對表演藝術工作者一些不一樣的感動和思考,是能夠感動人心、發人深省的舞蹈!舞者們不僅舞藝超群,既能傳統又能現代,最難得可貴的是他們除了團體默契好,還兼有自己的舞動個性和風格,能讓動作散發出自己的魅力,也很自在,靈龍舞蹈團的編舞和舞者在未來,在在都令人充滿期待!

《伶》

演出|靈龍舞蹈團
時間|2013/11/0919: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