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面向意義的懸疑歌仔戲——《暗夜花香來》
3月
26
2025
暗夜花香來(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039次瀏覽

文 許美惠(2025特約評論人)

歌仔戲的開創與挑戰

栢優座的《暗夜花香來》,是第十一屆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的節目,由於這次戲曲藝術節的宣傳時程較短,演出訊息相對有限,但邀請了張心怡、吳奕萱、林祉凌三位青年歌仔戲小生跨團同台共演,加上文案透著濃厚懸疑風格,仍是相當引人注目。歌仔戲做為通俗的大眾戲劇,向來以全知視角帶領觀眾理解劇情的發展,也就是在劇情發展上「瞞演員不瞞觀眾」,使觀眾能無阻礙地隨著演員的情緒起伏而引發情感共鳴。然而懸疑劇則挑戰了這個敘事法則,要讓觀眾在有限的線索中拼湊真相,若觀眾未能理解劇情線索,則有可能失去注意力並且無法認同主角情感,這不僅考驗劇本深度,也對表演與敘事手法的高度契合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懸疑歌仔戲雖非毫無前例,卻也相當少見,栢優座這次的嘗試可謂大膽而具挑戰精神。

上半場的故事展開的確相當精彩。官船畫舫上聚集了官方代表錦衣衛指揮使、貴妃買辦大掌櫃皇親國舅爺、千方百計混上官船的小賭徒、負責製造珍貴凝露的神祕邊疆供應商、使出渾身解數要攀上高枝的美麗歌姬、講著「外國話」的船醫等各色人物,人人各懷鬼胎;編劇巧妙地將夜族、綠家村以及花露等複雜的核心背景融入情節,加上導演手法流暢且擅於營造懸疑氛圍,成功的帶動觀眾屏息進入情境、開始揣測每個人物上船的動機與彼此的關係。然而隨著劇情進入下半場,雖然故事依舊緊湊,但嚴格來說欠缺了「推理」的過程,在每個人交代完不在場證明後,開始自陳背景與動機,削弱了懸疑劇應有的層層剝繭魅力,不免讓人感到有些許遺憾。

暗夜花香來(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同台競藝也共同成就

不過儘管從懸疑劇的角度來看,下半場略顯缺憾,但演員們亮眼的表現,仍讓整場戲可看性極高,甚至彌補了懸疑劇中可能欠缺的情感共鳴。張心怡飾演的王小鹿雖然是小人物,但存在感不容忽視,不僅形象可愛,情感表現更是自然又深刻,例如在綠家村遭屠村、小鹿牽起孤寡村民們的手呼告「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的段落時,張心怡憑藉著她真誠飽滿的表演能量,詮釋得極為動人。吳奕萱有別於以往的公演形象,擔綱背後別有圖謀的反派角色千雲宗,表情與語氣都相當到位,表現穩健、不慍不火,正邪切換收放自如,展現了更上層樓的表現。林祉淩雖然比較欠缺外台磨練,相較之下表演靈活度稍顯不足,但坐科的基本功訓練讓她身型挺立、台步穩健,演起錦衣衛指揮史齊天恆派頭十足,而唱腔更是一眾演員中音準最佳、最顯飽滿大氣的,此次演出也令人印象深刻。其他演員如陳書宴、謝欣雅、楊傑宇等均相當稱職,在戲劇節奏的拋接之間失誤並不多,搭配小巧精緻的舞台、簡樸雅緻的服裝、風格清新的音樂,使觀賞體驗十分享受。

當代議題與台灣戲曲

《暗夜花香來》的時代設定在明朝,以汪直掌控的西廠構築出權勢與暴政氛圍。但雖是有名有姓有朝代,劇情細節卻刻意不拘泥於歷史,舞台語彙充滿現代符碼,例如:進貢給貴妃的是維持美貌的「保養品」;官船出航前還要先發個標案招標清潔廠商(男主角得以贏到票混上船);權貴搭乘的官船就像大型遊輪,不僅有VIP包廂可以喝酒吃飯看表演,還有游泳池和三溫暖Spa。甚至在劇中還能捕捉或聯想到許多屬於現代大眾的時代印象──諸如周星馳電影的梗、金庸武俠的人物形象、新龍門客棧風格甚至電影鐵達尼號情節等等。融入這些現代符碼,巧妙地讓明朝背景成為觀眾感知暴政與權勢時空的橋樑,而訴說的核心關懷還是關於我們這個時代。

暗夜花香來(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在懸疑推理劇的背後,人物有著一層層的背景故事:被迫割心養花製造凝露的夜族,煽動富商千雲宗掠奪綠家村土地,導致綠家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目的是想透過有綠礬的土地、種不出夜語花而擺脫夜族懷璧其罪的宿命。而錦衣衛指揮使齊天恆是某個孤兒院苦心孤詣培養的臥底,甚至殺人斂財的千雲宗,居然是孤兒院幕後最大的金主──王小鹿為復仇設計夜族殺死千雲宗、試圖甩鍋齊天恆,但不知千雲宗與齊天恆的目的與他們相同,都是要「推翻暴政」……。

劇情若隱若現的透著掠奪、屠殺、裂解、共同抵抗等意象,雖無明確指涉,卻使人不免聯想起台灣這片土地的古今情境。編導試圖以「同舟共濟」來反映當前社會現況,也透露著對於遭到假消息滲透、欠缺團結的社會感到憂心。有趣的是,劇中將反派角色設計為「未能完成雄心壯志便含恨而終」的命運,為眾人眼中的「反派」提供了一個思辨的角度,可惜沒有篇幅進行論述,將主題收束「反抗暴政」這個相對安全的路徑,缺少些許突破的力度,顯得較為可惜。而行文至此也不免反思,近年在政策引導下,有許多新編戲曲都將特意發展台灣故事、或者將場景刻意拉到台灣的現象。但其實未必要侷限台灣故事才能代表台灣當代戲曲,當代藝術家的核心關懷自然展現在戲曲故事中,不也同樣能扎實地代表著台灣當代戲曲嗎?

暗夜花香來(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整體而言,《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栢優座從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開辦之初即以創新京劇的面貌多次參與,時隔多年,座首許栢昂從前場抽身,竟以歌仔戲製作人、導演的角色再度回歸,同時也帶領更年輕的戲曲演員進入藝術節,《暗夜花香來》的出世,除了交出栢優座十年開創累積的階段性成果,也展現了台灣的青年戲曲演員多元發展的一張成績單。

《暗夜花香來》

演出|栢優座
時間|2025/03/15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9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