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在若有似無間——《暗夜花香來》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5次瀏覽

文 劉美芳(2025年度特約評論人)

第十一屆大稻埕戲苑「青年戲曲藝術節」綜理過去的積累,首次聘任策展人立下「一身是膽,一鳴驚人」的主題,鼓勵年輕人突破既有框架,不論是形式上的革新還是賦予內容新的意義,開展現代戲曲的各種可能。在實驗、跨界幾成新作常態的當下,另有挑戰戲曲美學基因步幅更大的「戲曲夢工場」,跨越尺度更寬廣的「戲曲藝術節」⋯⋯;「青藝節」如何在良性競逐中彰顯自我特色與定位?

策展人郎祖筠特別邀約集編導演於一身的許栢昂,由其創立的「栢優座」製作新戲。堅持原創是劇團一貫的執著,標榜「以劇種實驗、原創文本,帶給觀眾屬於臺灣獨特的演劇方式。」嘗試在京劇文本裡添加現代因素,而後大步邁向京劇實驗,致力於翻轉傳統樣貌,建構屬於自我時代的戲曲新語彙/程式。不論是舊戲新詮,還是新素材的開發,勇於挑戰不同的觀點思維、敘述結構,遊走於現代戲劇與京劇場域,每每都能端出一新耳目的佳作。團隊也多次嘗試融匯不同聲腔戲曲於一爐:2019年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慶作品《懸河醫生館》,請來歌仔戲新世代吳奕萱參與演出;2021年4月第八屆青藝節《多情劍客無情劍》,有張心怡、吳侑函等歌仔、客家戲新秀跨刀;同年11月戲曲夢工場《最後5秒,會看見光、看見暗、還是看見我》則由陳昭賢、吳侑函聯袂登場。座首許栢昂更常以個人身分為其他劇種作嫁,尤其是歌仔戲,多以客席編導身分代客操作,與諸多劇團留下合作的印記。

暗夜花香來(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暗夜花香來》應是「栢優座」首次以自家品牌製作的原創歌仔戲,廣召各團傑出年輕成員參與演出:林祉淩、張心怡、吳奕萱、陳書宴四位主演都曾是「承功-新秀舞台」場上的耀眼新星,不只嫻熟歌仔戲身段技巧與曲調的演繹,林祉淩與吳奕萱更在接唱的【北管十二丈】、【緊中慢】展現堅實的曲唱運轉能力,演出一週後林祉淩便在「第二屆歌仔上青-全國歌仔曲調大賽」專業組決賽一舉奪魁。張心怡、吳奕萱、陳書宴都是「戲班囝仔」,不論是否曾受學院派指導,在民戲舞台上磨練的靈活機變本事,正是彼等闖蕩江湖最強大的資本。而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編劇洪靖婷是教育部劇本獎得獎常客,擅長在大歷史中發掘題材。《暗夜花香來》劇時代背景設定在明成化年間,憲宗在道士李子龍事件後為偵測宮外的百姓與官吏動向,了解是否有不軌意圖,令宦官汪直新設特務機關西廠。從皇帝貼身侍衛兼情報機構錦衣衛中遴選成員,負責偵查民臣言行。可以自由逮捕拘留、刑罰疑犯,權勢在錦衣衛和東廠之上,結黨營私打壓異己、迫害朝臣構陷入罪更是屢見不鮮。成員的神祕身分與反對組織的秘密行動相互傾軋,提供了劇作絕佳的騰挪縱馳空間。以「懸疑推理」自我定位的劇作將事件安排在入朝獻貢的官船畫舫上,在航程有限時空中完成謀殺與破解謎團的任務。登船人物在表象目的外都別具居心,同屬行程道途的密室殺人事件,場域雖有水陸之別,竟頗有幾分阿嘉莎.克莉絲(Agatha Christie)《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況味;而臺灣春風歌劇團以此發想的《雪夜客棧殺人事件》,更早在2008年便交出了令人驚豔的成績單。

暗夜花香來(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暗夜花香來》上半場著重事件的順序鋪陳,下半場以回溯手法重現各角色視角與自身動機的剖露。「真相」雖然只有一個,人人揭櫫「反抗暴政」大纛,強調「該是時候革命了」,但都只能窺得自我觀點的單一面向。作品建構了貌似龐鉅的設定,人物只為劇情服務,雖能善盡敘事交代職責,卻未及多添枝葉豐富角色厚度。至於劇中充斥的敘述盲點:王小鹿的登船充滿不確定的隨機性、船醫幾近全知的視角、皇商千雲宗的項鍊/戒指疑雲、夜族族長夜未央的性別課題、「無色無味」的進貢凝露構築的暗夜「花香」⋯⋯,只能期盼能在加演/續集版本中設法補苴罅漏。

劇團創作新戲猶如廚房烹調佳餚,大廚雖自有一己專精菜系,更要能依當令食材調理出合乎在地口味的美味。從不自我設限的許栢昂與「栢優座」,總能在窮通達變後送出極具自我特色的佳餚。作品已然呈現,但憑觀者解讀:創作心緒分享與否,自非吾輩關注焦點。

《暗夜花香來》

演出|栢優座
時間|2025/03/16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九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精衛》最迷人之處,是它拒絕走一條「混搭」、「拼貼」的捷徑,而是將雙方系統進行深層滲透,讓兩種身體語言彼此學習,最終產生質變。
5月
11
2025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