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危機見新機《孫武子下山》
7月
28
2025
孫武子下山(蔡佩伶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74次瀏覽

文 蔡佩伶(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戀愛是歌仔戲不可或缺的顯性要素。影響從業演員的行當選擇,也影響劇碼內容,衍生出生旦戀愛戲為主的劇種心魂。小生小旦以外的粗腳(tshoo-kioh)行當,往往潛伏在戀愛戲的紅粉浪漫之後;在歌仔戲世界,老生、老旦、花臉少有行當個別專場。聖淵戲曲藝術坊此次卻在早戲推出一台老生戲《孫武子下山》。

《孫武子下山》描述孫武子私取天庭法寶三卷六甲天書下凡,收徒王禪。玉帝欲取回天書,派二郎神與三太子追緝孫武子。孫武子起卜算得大難臨頭,遂將天書轉託王禪,留下讖語「五百年前師渡徒;五百年後徒渡師」。師徒二人力抗天兵天將不敵,孫武子遭二郎神緝捕歸天,魂斷斬仙台。

《孫武子下山》是歌仔戲連台本戲《孫龐演義》的前傳,補充孫臏其師王禪個人篇章。有趣的是,此戲主角孫武子和王禪同為師徒。孫武子一角最早出現在晚清小說《六部春秋》,小說版本的孫武子被設定為姜子牙轉世,其後二度轉世成孫臏。將東周諸國背景融入孫武子到孫臏兩世人事變遷。亦有學者進行文獻考證,提出孫武子即孫臏的說法。【1】觀察孫武子在不同載體的身分定位,會發現歷史研究傾向推論陳述,就古籍資訊推定孫武子與孫臏應為同一人。小說和戲曲似有連結,均使用轉世概念,加以連綴孫武與孫臏的關係。轉世意味著精神面的靈魂延續,透過時空、人世的流變,進一步轉化解釋孫武子即孫臏的事實。

孫武子下山(蔡佩伶提供)

從表演層面看,《孫武子下山》偏向武戲;劇碼戲肉在孫武子身受二郎神追緝,至斬仙台伏法一連串過招;著重老生孫武子、副生王禪和武生二郎神三方的對戲默契。飾演孫武子的周聖淵出身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師承呂瓊珷;應角色處境變化,兼採文、武老生兩種屬性行當應工。先採文老生做表,刻劃老仙人形象。面掛黑三髯,著豔紫地太極圖繡朝服,甩拂塵罡步而出,角色四唸白混雜台語及官話。定場動態可見演員針對角色特質進行延伸詮釋。首先,黑三髯搭配紫袍朝服揭露潛修高功身分。其次,四唸白局部援用官話發音,近似文化取用。戲曲表演形式講究劇種語言的發揮,涵蓋語言清晰度與精準度。歌仔戲演出原為古典台語語境,官話是北管戲使用語言,官話現身歌仔戲之中,其象徵意涵取自戲曲業內認知的上位文化,表現角色知識淵博。最後,整合調控唱唸做表節奏。邁步、振袖、甩拂塵扣合鑼鼓點,構成大而緩的動作節奏,自報家門咬字輕重分明,搭配單捩耳髯和瞇眼暗喻角色心事重重;應用身段及唸白等戲曲符號,描繪老仙穩篤形體。

卜算是劇中文、武類型易色的幽微轉折訊號。卜算作為戲劇動作,緊接在孫武子老仙形象確立其後,孫武子嘗試以己力與天際的雙向交感穿透未知,其命運成為牽引觀眾的懸念。卜算彷彿角色欲振乏力的過渡儀式,時空暫止於未來將至而未至那一瞬,恍如暴風雨前的寧靜。戲台上只見老仙起卦掩袖一觀,轉身對徒寄語並囑託天書,二郎神和眾天將現身,風雨忽至。角色密集行動旋緊戲劇節奏。

追緝這段戲肉,從孫武子示弱哀求二郎神未果伊始,推向重複的追緝循環。追緝可簡化為追與逃的動態。孫武子著黑地紅滾邊短裝,雙手縛黑紗,神情苦澀,顫手遠望,側甩髮,甩手紗似執長水袖;忽焉箭步向前,連續勾腳、踢腿、搶背,至戲台沿猛叩手欲除黑紗,重擊力度與黑紗飄揚成對比。孫武子跌打滾撲展現腰腿頭功,招式張弛如流。蘇竹希所飾二郎神緊隨在後,敲手狠勁隱喻孫武子深陷絕境的求生意志。道具應用、肢體動作與角色心境互參之下,情緒張力鮮明。

不過車輪戰妙趣在大塊武戲身手功夫的靈活調控。在角色招式與情緒周折重組,在對戲角色的介入推拉,還有各角色上下場構成的視覺顏色對應。孫武子服黑、二郎神服白、王禪服紅,三人空手或執長兵器上陣,輩分構成潛在排序,畫面先黑白輪動,再出紅,追逐武戲的色彩語言提示勢力消長,三色交會分合營造出終局長卷。

平心而論,老生擔綱的武戲在武戲分類裡較冷門。老生行當追求穩重身形,似乎不易駕馭強調身手敏捷、剽輕精悍的武戲。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目前歌仔戲老生劇碼仍寂寞,但能望見後進者的追求與企圖。


注解

1、錢穆,〈孫武辨〉,《先秦諸子繫年》卷一(臺北:東大圖書,1986年),頁12-13。

《孫武子下山》

演出|聖淵戲曲藝術坊
時間|2025/07/11 10:25
地點|均安宮(臺中市西區梅川東路一段81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敘事策略與編排的失衡,導致《斷香引》的情節推進讓人恍惚與出神。坦言之,其難解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最終糊成一團並理不出線索、如煙霧繚繞一般的「呈現」。
11月
24
2025
在面對歌仔戲團經營的困境上,星字團跨出了跨界合作的第一步,或許是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劇中秋蘭再興日月星的想望。台前台後,用戲說自己的故事,戲也許不完美,猶如人生的坑坑窪窪,但至少仍在努力前行。
11月
18
2025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