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劇場延續/展金光戲的「空間」——《金光飛樂ㄩㄝˋ二部曲-穿樂多重宇宙》與《大俠百草翁前傳-小俠百草兒》
3月
11
2025
大俠百草翁前傳-小俠百草兒(光興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張瑞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76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5年度駐站評論人)

金光戲,一直被認為是「想像力最強」的演出類型。其明確反映在情節發展與演出形式,包含綿延不絕且腦洞大開的劇情,堆疊出主要角色的鮮明個性,以及賦予他們面對、或是對抗這個(想像)世界的任務;同時,在不同載體的技術發展間,從煙火、轉盤到雷射光、光雕等,陸續加入各種聲光效果、影像等,刺激觀眾的感官,也精準對應當時的商業市場,藉此創造出不少布袋戲明星——並且,有別於其他劇種,多以「演員」為明星,金光戲則將劇中人物塑造成真「偶」像。

但金光戲的窠臼也在演進間被固著,包含正邪人物的相對刻板,並易被侷限於相似的刻畫;劇情看似無限發展,又多半陷入比較單線、欠缺邏輯的模板;過度倚賴聲光技術,口白、操偶等隨之被削弱。其興盛時期所貼合的商業取向、通俗化與大眾品味,也開始追不上現今娛樂的變化。至於,布袋戲進入現代劇場之後,金光戲這個系統也同樣面臨如何適應現代劇場。金光戲在現代的挑戰,一層加上一層。

不過,光興閣掌中劇團(後簡稱光興閣)就以曾火紅一時的《大俠百草翁》【1】為基礎,嘗試在金光戲的脈絡中回應現代劇場,因此我想以金光飛樂ㄩㄝˋ二部曲-穿樂多重宇宙(後簡稱《多重宇宙》)與《大俠百草翁前傳-小俠百草兒》(後簡稱《前傳》)兩部作品為例,從「空間」這個角度來思考,光興閣如何重新掌握金光戲與現代(劇場)的連結。

金光飛樂ㄩㄝˋ二部曲-穿樂多重宇宙(光興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張瑞宗)


金光戲的取用與修正:從劇情到舞台的雙重空間延展

此處的「空間」至少涉及兩個層次,一是劇情發展的空間,另一則是劇場舞台的空間。

《多重宇宙》與《前傳》恰好示範了兩種發展金光戲劇情的版本。《多重宇宙》可視為後續延伸的支線情節,而《前傳》如其名,正是百草翁的身世——這類邏輯或許源於金光戲本有的書寫方式,也符合現代觀眾能理解的漫威(Marvel)或動漫等營運系列作品的方法。兩部作品的情節既回應、又補充《大俠百草翁》的主線故事,更重要的是在現代觀眾並不認識《大俠百草翁》的基礎上,能獨立運作;也就是説,《多重宇宙》與《前傳》源於《大俠百草翁》,仍擁有各自完整的情節架構。

兩部作品多少保留了金光戲原有的構作模式,更加以重塑,例如未完情節的懸念,不再是尚未破解的關卡、或是尚未獲勝的敵人,《多重宇宙》留的伏筆是過程中的時空錯亂導致百草翁之子消失,《前傳》則是尚未出現的其他金光珠,以及百草兒如何成為百草翁的過程。因此,光興閣將懸念進一步強化,而非採取「故事尚未說完」的單一手法,在前述提及的完整架構裡,於劇場常見的120分鐘左右演出時間內,既吊足觀眾胃口,也符合現代觀演習慣。

大俠百草翁前傳-小俠百草兒(光興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何嘉育)

《多重宇宙》與《前傳》也重新實踐了金光戲如何在不同規格的劇場裡「搭台」。布袋戲進入現代劇場後最適應不良的,多半是現代劇場並不符合布袋戲的觀演關係,包含觀眾席視角、舞台的寬度與深度、戲台的使用與演師的現身等。而光興閣基本上維持了金光戲戲台的架構,將色彩繽紛、雕琢華麗的戲台褪為黑色,融入現代劇場本身的色澤。

不過,也在基礎設計裡化用了現代劇場的可能,例如於小劇場演出的《前傳》,是將戲台打開,推出相對大型的道具,引導劇中人物跨入不同空間。而《多重宇宙》挑戰了布袋戲目前仍少使用的大劇場,將畫面拉寬,並讓其中一「格」畫面,運用皮影戲表演,藉此回應劇中兩個不同維度的國家,也體現皮影戲與布袋戲在2D與3D間的差異,讓形式與劇情彼此巧妙對應。

光興閣透過《多重宇宙》與《前傳》,調整「劇情/內」到「舞台/外」的空間性質,去重新打開金光戲的想像,也藉現代劇場給予的條件去修正金光戲可能不符合現代觀眾的觀賞習慣。

金光飛樂ㄩㄝˋ二部曲-穿樂多重宇宙(光興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張瑞宗)


複製、適應或是刺激:延續金光戲的未竟之業

光興閣的做法確實讓金光戲在現代劇場裡看到一絲生機,也就是在保留金光戲元素的同時,能夠接合布袋戲內台與現代劇場的連結,去重新擬定金光戲背後所乘載的娛樂策略。

光興閣花費數年時間,結合不同背景的編導人才,重新整理出前一代團長所遺留下來的金光戲偶像,如百草翁、鬼谷子等,並陸續以他們為中心發展作品,確實有重塑布袋戲明星的企圖,而這亦是金光戲很重要的特色。不過,這項企圖在現代環境中是達成難度較高的,並非偶像本身的魅力,更在於其如何重新介入當下快速更替的娛樂環境,延續過去、又必須頻繁生產,基本上不是劇場能夠供給的狀態;用另種方向來看,若要自行開出一條在劇場的市場運作模式,金光戲偶像的能力可能也有極限。

當然,我確實也在《多重宇宙》與《前傳》等作的劇情中看到某種現代可能,根植於編導更深度地刻畫角色的情感,也梳理了過去相對隨(主演的)心而走的情節邏輯,而這正是當代戲曲的取向。【2】但若繼續環繞著大明朝、東南派與西北派等框架運作,究竟會讓觀眾更著迷於這樣的金光戲世界,還是對這類的世界觀與劇情內容感到無聊,都有待後續觀察,而光興閣可能也得拿捏。

大俠百草翁前傳-小俠百草兒(光興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張瑞宗)

除劇情之外,光興閣目前在舞台空間的延展,仍讓觀看相對「平面化」,觀眾與人物的關係類似於電影、或是電視的邏輯——於是,無論是大劇場、還是小劇場,更像是進入電影院的大小廳,尚未感受到兩者間的巨大差異。同時,架設出來的「類戲台」結構,更添左右兩側的觀賞死角。以《前傳》來說,在無特別標示「視線遮蔽區」的情況下,我當時所坐的偏台位置是不利觀看的。

另一方面,光興閣雖借取了一定程度的現代劇場技術,但在道具方面仍是比較簡單,甚至略顯精緻度不足。特別顯現在武器,像《多重宇宙》中,用傘黏上宮、商、角、徵、羽,或是《前傳》的天燈等。於是,如何在現代劇場拿捏金光戲的各種效果仍需斟酌。

整體來說,光興閣確實藉《多重宇宙》與《前傳》兩部作品碰撞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的適應方式,並且一定程度地借取金光戲本有的內涵,加以改造成現代觀眾可以接受的型態。不過,除有精進與精緻化的空間,光興閣或許可再回頭思考的是:為什麼需要複製金光戲?

大俠百草翁前傳-小俠百草兒(光興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張瑞宗)

金光戲本身所需要對抗的其實是台灣娛樂的轉變,而在現代劇場的重新轉生,面臨的又會再疊合「藝術性」的思考——當然,「保留藝術形態」與「回應娛樂市場」間雖非二選一,但絕對還有很長的路程可走,甚至得反覆思量。可喜的是,能發展的空間或許也是很大的。

反過來說,前述所談及的都是金光戲、或布袋戲如何去「適應」現代劇場,進一步是光興閣如何藉由現代劇場給予布袋戲的限制與開放,「想像當代『金光』的魅力」。【3】就光興閣目前就已透過《多重宇宙》與《前傳》啟動了現代劇場目前少見的多集數設計,因此也可想像的是:金光戲如何帶給現代劇場其他刺激,不只是單向的「金光戲去適應現代劇場」而已。


注解

1、《大俠百草翁》於1950年代初,由新興閣掌中劇團二團團長鍾任壁和知名排戲先生吳天來於共同創作編寫而成。光興閣第一代團長鄭武雄在成立劇團以前,長期在新興閣學藝演出,1956年時開始擔任新興閣三團團長,從照本搬演鍾任壁的版本,逐漸琢磨出自己的風格。1960年代之後,光興閣成團,並定位為內臺劇團,鄭武雄在原故事基礎上,加入鬼谷子、敢死俠和劉伯溫等角色,發展出屬於光興閣的版本特色。參見蔡坤龍:《嘉義光興閣鄭武雄《大俠百草翁──鬼谷子一生傳》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2、此處必非優劣比較,而是不同世代的觀眾習慣間的差異。

3、此說借用游富凱劇評的標題。游富凱:〈想像當代「金光」的魅力《大俠百草翁之金光飛樂ㄩㄝˋ大對決》〉,表演藝術評論台,刊登日期2021年2月9日。

《大俠百草翁前傳-小俠百草兒》

演出|光興閣掌中劇團
時間|2025/02/22 14:0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

《金光飛樂ㄩㄝˋ二部曲-穿樂多重宇宙》

演出|光興閣掌中劇團
時間|2024/11/30 19:00
地點|彰化縣文化局員林演藝廳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