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裡的原力《Pulima藝術獎新秀》
11月
25
2016
Pulima藝術獎新秀(Pulima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43次瀏覽
陳信祥(自由撰稿人)

「環境」對於藝術而言,就像雙面刃,使用得宜,不僅加分且讓人印象深刻,但若無充分發揮,可能還會割傷自己;「藝術」屬於抽象體,觀眾很容易因自我觀點落入正反兩面,甚至只剩單面向解讀,在「環境劇場」裡,表演者不僅要忙於詮釋作品外,還要顧及是否有無融入環境,才不至於讓作品走味太多,實屬不容易。

「2016Pulima藝術節」首次推出「表演藝術新秀徵件」,以「個人生命經驗」為創作題材,環扣「2016Pulima藝術節」主題「o loma no adingo靈魂的所在」,提出實驗性、創新性、跨領域之作品,聚焦當今原住民青年創作者如何理解與感知現世處境,回溯祖先的文化智慧,經由創造產生藝術。【1】

此次得獎的新秀,能從中感受出,源源不絕的才氣和熱力,如蘇瓦那‧恩木伊‧奇拉雅善與CMO樂團《一個人,一群人》敲打出自身熱情,更唱出一群人的活力;陳珊珊《土地Sra》,虛幻漂泊的音樂,讓雲霧繚繞的古調穿梭其中,總讓人置身於深山處;陳彥斌《SI,口乞口乞,KAEN》於一張餐桌上,呈現令人噴飯的原住民趣事,也用演員的反差對比諷刺餐桌上的一切;年輕舞者高旻辰《鷹》,將自己幻化成鷹,從嘗試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展翅方式,翱翔天際。

四部作品分別於高雄美術館的一樓入口處及大廳和地下室大廳演出,屬於「環境劇場」。突破舞台限制的「環境劇場」,自然有它的好壞區別,如《一個人,一群人》在挑高入口處演唱,建築殘響和回聲,讓原聲添增潤飾感和遼闊感,且在人潮處演奏,更顯熱鬧,不過或許是演出者和觀眾零距離,感覺群舞肢體,略顯僵硬、放不開。《土地Sra》,樂團奏響迷幻、奔跑的樂音,只聽見陳珊珊低頭持續演唱古語,那聽似不規則地唸唱詞,意外地能觸動人心,因位處大廳偏暗的角落,讓迷幻古調更多份情調,陳珊珊最後抓了把泥土種下一顆果實,有扎根意味。

《SI,口乞口乞,KAEN》演員隨興的從人群、大廳二樓處等地現身,製造意外驚喜,觀眾也隨性圍繞著餐桌,清楚看見反差角色的表情變化,劇情中四位男性大開原住民的趣事,如藥酒添加牛奶取名〝初戀〞、喝酒就要大聲歌唱等,他們越多話,心情就越愉快,而盤子裡更是食物一掃而空,對比另一沉默的女士,面對滿滿的食物,毫無任何動作,或許是在諷刺人們歡樂時,幾乎都是不顧旁人感受的,甚至排擠少數人;場地空曠緣故,演員的台詞有咬字模糊不清狀況,對於我而言,聽得十分吃力。

《鷹》舞者展現雛鳥型態,努力於電風扇前,學習飛翔,舉步維艱,到最後展開手臂(雙翼),並踏上另兩位舞者的肩,來回穿梭,展翅高飛,但地下室大廳地板有別於劇場地膠地板,舞者的肢體被限制,以致些許詮釋意象無法第一時間接收到。

「2016Pulima藝術節」新秀獎作品,內容表現可圈可點,但每人要在短暫的十五分鐘內,於少了舞台、音響、燈光等變化之場地,並將周遭環境融入作品中,似乎還沒有那麼得心應手,這或許也是需要經驗的累績。但從他們的作品感受到那股原民的熱情及活力,這些阻礙應該也不過是暫時性,相信下次再看到作品時,會更加的成熟。

註釋

1 、Pulima藝術節介紹手冊,頁41。

《Pulima藝術獎新秀》

演出|蘇瓦那‧恩木伊‧奇拉雅善與CMO樂團 / 陳珊珊 / 陳彥斌 / 高旻辰
時間|2016/ 11/ 13 14:00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一樓入口處 / 大廳 / 地下室大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說母語的她於社會上宛如弱勢團體,最後在追尋自我過程中,才發現讓她重拾自我、建立自信,一直都是回憶中長輩的歌聲及臉龐;用親人作為題材情感投射十分具體。(陳信祥)
12月
02
2016
嚴格來說,《黑》並未超出既定的歷史再現,也因此沒有太多劇場性介入。儘管使用新的技術,但在劇場手法上並無更多突破,影像至多是忠於現實。就算沒有大銀幕的說書人,只剩語音也不會影響敘事,更何況每位觀眾的「體驗」還會受到其他人動線的干擾,整場下來似乎讓人聯想到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導覽。但這並非技術本身的問題,更不是對題材沒興趣
3月
21
2024
英巴爾藉由將表演者的身體與紙張物質化,使彼此之間的物理特性形成張力,以此探索何謂脆弱。然而,當表演前段,英巴爾在高空上將紙張逐次撕掉的印象還烙印在觀者心裡時,最後的戳破紙張已能預料。同時亦再次反思,紙的脆弱只能撕破或戳破,或者這其實是最刻板的印象。
2月
08
2024
結合飲食、玩樂等體驗的沉浸式演出,大概在COVID-19疫情於台灣爆發前達高峰(2019年、2020年),隨後因疫情各種限制而接近覆滅。不過,隨著疫情趨緩、限制鬆綁,這類沉浸式演出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一村喜事》在這波趨勢裡,有效結合眷村美食與環境、辦桌習俗與氣氛,在新開放的空軍三重一村裡頭,與其說是演出,不如說是真的辦了場喜事。
12月
20
2023
本文聚焦有別於當代藝術中「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延時性展演(durational performance)」或「計畫型創作(project art)」涉及現場展演等等呈現形式,而是具有特定時間長度且約定俗成下觀眾需全程參與、並不鼓勵觀眾自由進出的劇場作品為主要討論對象。
12月
18
2023
我對「漫遊者劇場」一詞出現最初的認識,是黃思農從2016年開始創作一系列啟發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概念。開啟由觀眾獨自遊走於城市角落的各個聆聽,不同於以往劇場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基礎,沒有演員,只有聲音的「隱形」演出⋯⋯
11月
28
2023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10月
02
2023
十年一瞬,沒有賣慘濫情,陳彥達、何瑞康 以一貫的漫才專業轉化辛苦疲憊的過程,觀眾在這十年裡找尋自己參與的座標,從十塊錢很多的時候,迪化街的方寸之地,到十年此刻,觀眾乘著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操縱的鞦韆,在笑點之間擺盪⋯⋯
9月
2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