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搶了你搶了誰?《你好,打劫!》
6月
01
2015
你好,打劫!(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45次瀏覽
張明惠 (藝術教育工作者)

以矛盾語法取名的《你好,打劫!》聽似幽默,卻象徵人性在善惡界線的掙扎,兩個臨時起意的搶匪、三個對生活麻木無感的職員,再加上一個剛入社會的懵懂實習生,六人湊成一段僅維持數小時的荒謬搶案,但最後誰才是真正的搶匪,在所有人步出銀行大門時觀眾已經沒了答案,如同導演所說「場上的每個角色都不算是壞人」,那麼到底是誰打劫了誰?

筆者兩年前曾觀賞台藝大戲劇系的學生製作《宇宙特工隊》,劇本改編日本Jovi Jova劇團作品《太空遊俠》,以銀行搶案過程中發生的不合理情誼呈現各角色面臨人生困境和迷惘的痛苦領悟,而《你好,打劫!》應該也是以此為背景改編而成,但除了劇名開門見山讓觀眾更了解劇情之外,情節的安排、台詞深度以及角色的刻畫,都較《宇宙特工隊》深刻一些,而角色的背景設定和演員的詮釋方式貼近現實生活,所以筆者在觀賞後更能同理其中承載的哲學重量。

全劇不含聲音演員僅六人出場且道具精簡,懸空吊起的保險箱與電話搭配黑白兩色的菱格地磚,讓畫面呈現超現實意境。一開場即快速呈現打劫主題,兩個搶匪一燥一靜個性鮮明對立,戲謔的口吻、不合常理的邏輯觀與不時的情緒失控,讓人隱約感受到壓抑的恐懼,雖然穿插不少笑點包袱,但現場一觸即發的氣氛使觀眾如同人質般一顆心懸在半空,看不出此刻搶匪笑容的真假。場上偶爾出現疏離效果對「觀眾」論理,或將武器形容成導演、眾人皆是演員等比喻,令觀眾游移在戲劇與現實間,而搶匪偏激的想法背後隱藏著烏托邦式的理想世界,可惜在想像與現實碰撞挫敗後,他決定採取激烈的手段「保障生活健康」;與其說打劫的目的是為了錢,不如說在尋找對社會體制反抗的手段,期待讓社會聽聽他們平淡卻不平凡的想法。戲中大談哲學思想、解釋名詞意涵,甚至行善般的將所有銀行借據都撕毀,可惜,他們自認英雄式的行為即使是在眾人同感不公的社會體制下,同樣無法博得認同,在搶匪與人質、警方一來一往的談判過程裡,隨時間消逝而逐漸模糊的打劫初衷,觀眾已經能預見悲劇的收場。

此外人質的心境轉折也值得注意,平常習慣分秒必爭的人,因為當了人質反而有機會正視自己不敢、也不想面對的生活處境,開始自問想要什麼?生活是什麼?愛情是什麼?在壓力迫使理智斷裂的瞬間,翻轉人質身份加入分贓,銀行搶案竟成為自己人生的轉機。有趣的是,在人質對外通電話時是由各人質分飾兩角,短時間切換完全不同的情緒,讓人看得很過癮,不過搶匪始終扮演搶匪,比起人質的善變,他們依舊固守立場,諷刺的是,是否真正遭到打劫的是原本堅持理想抱負的劫匪的人生?筆者認為饒曉志導演對於原著想探討的問題,已經有明確的答案,對於生存、存在,在被時間追趕的大環境體制下,很多的「自己」因此被剝奪、消耗殆盡,倘若人生如戲那麼導演是誰?而誰又是演員和觀眾?什麼是對的劇本?又或者,所有人都只是劇本的人質呢?《你好,打劫!》試圖幽默探討一連串沉重課題,劇中不少對話發人省思,雖然偶有類似教化宣導的場景脫離戲劇情緒,且越接近結尾情節串連粗糙、重複性高,結局的情緒鋪陳也有些急躁,但兩小時不間斷的緊湊節奏、演員精湛的詮釋在戲劇落幕後仍令人大呼過癮。

《你好,打劫!》

演出|饒曉志戲劇工作室
時間|2015/05/23 14:3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圖書館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全劇就貫穿著這種「你好」的彬彬有禮與「打劫」的惡狠氣概,一路滾滾不斷地生出突梯與驚奇,和甚為合理的劇情發展成一種荒謬性,加上演員,、人物塑造、節奏調度,整體構成非常「好看」的通俗劇——但並非言之無物。它擺明了要娛樂你,可同時又刺痛你。(林乃文)
6月
16
2015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