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心靈停泊的港灣 《今天,一起回家》
6月
01
2023
今天,一起回家(雅緻藝術舞蹈團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61次瀏覽

文 黃允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

「家」的定義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於家的定義 和感受也不盡相同。對某些人來說,家可能是一個安全、舒適和愉快的地方,能夠讓他們放鬆身心、舒展情感;對於有的人來說,家可能是一個聚集家人和朋友的地方,能夠創造溫馨的回憶和共同的經歷;還有一些人認為,家不僅僅是一個物理上的居住地,還是一處醞釀心靈共鳴的場域,並使人獲得歸屬與安全感。因此我們可以說,家是一個很私人也很主觀的概念,只要它能夠讓人感到溫暖、被接納和放鬆,它可以是任何抽象的感觸或任何具體的事物。而舞作《今天,一起回家》則帶給人很輕鬆愉悅的觀賞體驗,整體調性溫暖樸實,彷彿回到舒適愜意的家裡,使觀眾忘卻煩憂與壓力,享受著這份平靜的時刻。

本次製作由雅致藝術舞蹈團邀請編舞家張堅志進行編創,透過較中性簡約的創作手法,讓觀眾不自覺地被帶入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欣賞狀態,它不傾向於表達男性或女性特定的性格、情感或形態,而是更注重於傳達出舞者身體語彙和舞步所帶來的節奏、動態和美感。這種中性簡約的表達方式,使得觀眾欣賞的過程中,能夠更為專注於舞者的肢體表現,而不會被特定性別的刻板印象所影響。例如舞作中有一段 ,舞者們如同例行公事般的整理 自身的事務,此景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成員 忙於自身的片刻,雖然恰似平淡無奇,但 總是在不經意中,給予對方幫助與扶持。 無論是時間的推移,亦或者是時光倒流,身邊的家人就如同早已設定好的完美程式般,流暢順勢地執行著,其中無須過多的話語,便能清處明白你我之間的那種生活默契。

在《今天,一起回家》舞作中,能看見舞者們掌握當下地自然流露,此刻的表演狀態,就猶如真正的家人般,彼此傳遞著 回到家中那股熟悉及放鬆感。如舞者徐梓斌與王韻涵的雙人互動中,以一席長板凳作為媒介,透過平穩的呼吸與觸碰,建立起雙方之間的關係與情境共舞,並透過對稱及非對稱舞步的相互交錯中,呈現出相互關照與扶持意象。當舞者身處於微弱並溫暖的照明下,就如同照耀在黑暗幽閉中的曙光,表述著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使人倍感熟悉且平和。此舞段彷彿將觀者帶入他們生活點滴的時空長流中,透過簡單平穩的呈現手法,營造出寧靜安穩的氣氛,無需過多激昂亢奮的動作編排,便能使觀者感同身受、融入其中。

《今天,一起回家》同時也照應出舞者謝宜君、謝佳蒨、謝佳樺,三位姊妹間彼此穩固的親情關係,而一切都從她們手中小小的紙杯開始,當三位舞者手中的紙杯開始流動時,她們的身體即隨之起舞,每個姿勢都精確地配合著紙杯的流動。她們靈動的手腕,伴隨著音樂節奏,使紙杯不間斷地交替與重疊,刻意地擺放與滾動,彷彿是家人間進行的一場貼心對話。伴隨著紙杯的轉換,舞者們的身體也進行著錯綜複雜的轉向,但每一個動作串聯都順暢且俐落,展現了她們卓越的空間感知。舞者間互動和諧柔順、相互呼應,使得動作和肢體語彙中呈現出一種深厚的情感,讓觀眾感受到了家人間的緊密的連結與溫暖。

舞作的最後段落,是團長謝宜君與她的小孩一起共舞的時刻,透過母子倆之間的親子互動,很清楚地看見他們之間注視著彼此、了解著彼此,過程中他們相互協調動作,一起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情感,自在的身體語彙和十足的默契,給人溫暖平穩的感受 ,觀看時身心格外放鬆,與表演者一起享受那份愉悅的時光,並共創造美好與回憶。此段落與一般著重於探索身體無限可能的舞作有所不同,就算表演者間一個簡單的眼神交會,都釋放出交流與對話,因此這個作品帶給觀眾許多的溫暖感觸 。舞蹈語彙的奇幻渲染力,就如同人與人相處間那微妙的感覺一樣,就算沒有言語,也能看到與交流著彼此的情緒與狀態。

透過編舞家張堅志細膩的編舞手法,讓觀眾藉由欣賞舞作 體悟出「家」這一詞,不單單只是一個空間、住所,它更像是一個『心靈寄託的港灣 』,而流動在家人之間的愛,才是使「家」真實存在的關鍵。《今天,一起回家》帶領觀眾回歸心靈的港灣 ,舞動著每次返家的心情故事,可能是一份等待、一絲牽掛和一點陪伴。促使「家」的感受不在於身於何處,而在於心與心間的距離。透過舞蹈語彙的詮釋,傳遞出相互的理解、關心和支持,讓人感到溫馨和愉悅,不僅賦予人內心的滿足和歸屬感,並促進自身的成長和發展,讓觀者能夠遇見更真實的自己。

《今天,一起回家》

演出|雅緻藝術舞蹈團
時間|2023/05/06 19:00
地點|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