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許美惠 (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和合夢》是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的節目之一,宣傳推出一組關鍵字「歌仔戲x現代戲劇x沉浸式x場域限定x酷兒」,顯見複合的戲劇元素是如此多元。在購票網頁上看見一個晚上7場次的演出,雖然心中有滿滿的問號,但也因為充滿了未知而感到有點期待。
演出前在戲曲中心的小表演廳集合後,沒有被引領進座位席,而是請觀眾戴上劇團發放的黑面罩,隨著磺溪精(郭員瑜飾)沿著小劇場旁的人行道出發,開啟了這趟觀戲旅程。沿著小表演廳走到人行道上,聽磺溪精揭開故事序幕;跟隨指引走上二樓,俯瞰在表演廳後方如夢似幻的梨花樹下,以歌仔戲上演陳子高(蔡宇倫飾)與杜蘭仙(陳書宴飾)的故事;再跟隨梨花仙子(鄭紫雲飾)的腳步,來到3樓,踏進小舞台;時空切換來到了1960年代,在紅包場內聽著蘭姐(康雅婷飾演)與小高(吳承恩)訴說著因性別認同而需隱晦躲藏、寄生在社會框架下的憤怒與悲傷。踏出小舞台抵達戶外平台,時空來到1990年代,見證著報導中當代社會對同志的霸凌;觀眾也在此被要求脫下面罩,緊接著隨社會運動者一路倡議,走到大表演廳前方,宣布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走進大表演廳大廳處,布置著大大的雙喜,心裡其實默默擔心了一下,擔心要是婚禮收尾,就未免過分圓滿悖離現實了。幸好是離婚典禮,最後竟然響起梆子腔,磺溪大仙(柯進龍飾)走入大廳,在仿若扮仙的儀式中讓大家一同駕起彩雲,脫凡入仙界,原來這是「子高蘭仙推動性平三生三世專案」,任務圓滿成功。我們也跟隨著歌仔戲說內在靈魂、現代戲劇講社會現實的形式,沉浸在戲曲中心的各場域內,經歷了一段酷兒演變史,果然是千年回首如夢一場。
看完戲之後我不停問自己,戲很流暢也很圓滿,但為何社會運動者吶喊著「成為自己的英雄」邀請大家一起上街時,心中沒有太多悸動?見到「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時,情緒也沒有太多感動?或許因為在三樓平台演出,當天冷風呼呼吹,也與在一樓後方以歌仔戲演出的「古代」段落聲音互相干擾,影響到「沉浸」的五感;但或許也因為1960年代與1990年代鋪陳了許多被迫在躲在櫥子內、甚至犧牲自己生命才能換取到基本人權的故事,而這些沉重的犧牲一步步換來的改變,突然間切換成成一片光明的時代時,有些輕重失衡了吧。礙於篇幅與表演場域,或許很難談在現代看似自由開放的社會風氣中酷兒仍存有什麼樣的困境,但吶喊與疾呼著勇敢出櫃、上街頭爭取權益早已不再無法想像,甚至是生活的日常,雖值得記上一筆,但或許因此無法與演員共感。
《和合夢》跨界集結了歌仔戲、現代戲劇共同演出,且涉及多層次的性別扮演,編導設計的整合實屬不易。基本上,角色性別的抉擇上大抵以「寫實」來打底,亦即以演員與角色的生理性別相符為原則;而相對而言較為寫意的歌仔戲程式,負責演出「內在認同」的部分,因此杜蘭芝、蘭姐與女學生小蘭(黃偲璇飾演)都是以坤生形象演出,反之,陳子高及小高,則是用乾旦來表現。但若回到歌仔戲的扮演,乾旦坤生的扮演是「包含性別」的(亦即坤生就是演男性而非男扮女裝),這在性別流動的扮演設計中,究竟是破除性別二分?抑或複合強化了性別二分?《和合夢》的三段情節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辯證空間。
《和合夢》中有許多年輕的歌仔戲演員參與演出,在歌仔戲的表演橋段都相當穩健、表現亮眼;而吳承恩的主戲幾乎是話劇表演,演來竟也深刻自然,扣人心弦。而令人最印象深刻的是飾演蘭姐的康雅婷,表演乾淨俐落、情緒準確到位,即使演唱歌仔調也聲情飽滿、不甚違和,在全劇講台語的情況下,這場的兩位演員說來最是道地。相較之下,也許歌仔戲演員們有些橋段是現場互動,比較容易看見台語使用上的失誤,例如問句使用「嗎」「吧」結尾,或是咬字不清直接翻譯,歌仔戲是更仰賴台語能力而生存的劇種,演員們更應該把握每次的演出、將台語視為演員功課好好掌握才是。
《和合夢》的多面向嘗試,在形式上與議題上都帶來了諸多討論與思辨的空間,整體而言,編導概念新穎、創作執行完整,音樂在各場次的串接中發揮了很好的引導與流動功能,歌仔調、流行歌、北管樂,切換得流暢又清新,為整場戲氤氳出夢境的層次與氛圍,回顧了一段千百年的酷兒史,思忖著流淌在土地上的血淚,致敬著逝去的靈魂,但願我們都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
《和合夢》
演出|明日和合製作所
時間|2023/04/09 19:4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前廳(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