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抵抗——明日和合製作所《和合夢》
5月
03
2023
和合夢(明日和合製作所提供/攝影李欣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16次瀏覽

文 蔡佩伶(社會人士)

《和合夢》散戲之後,我一直想起外台胡撇仔戲。胡撇仔戲融合奇情與綜藝色彩,通常展演情感濃烈、跌宕起伏的劇情,能直接打動觀眾。可能因為劇中反覆出現主題曲旋律以及水的意象,水、酒符號綿延全劇,構成魔幻寫實的胡撇仔氣味。

《和合夢》由明日和合製作所主創,是一場高舉「酷兒」之名,融合現代劇場和歌仔戲的沉浸式演出。觀眾先在前廳蒙上全黑面罩,尾隨性別不明的磺溪精行進。他臉上點綴流線形水鑽,頂著亞麻色辮髮裝飾的小生都馬頭,身穿黑白黃拼接西式窄身裙裝,造型聚成鮮明的中性形象。走到戲曲中心左側草皮,當他開口吟唱歌仔調,唱腔自然漂浮在男女之間—藉著水的隱喻,揭開《梨花夢》杜蘭仙及《男王后》陳子高搭建的酷兒傳說。接著順行走上天橋,站在小表演廳後方平台,觀眾從高台俯視著梨花仙子與杜蘭仙的粉紅夢境,夢醒,杜蘭仙懊惱夢中才能如願戀愛,錯認陳子高是梨花仙子,陳子高自述身世,兩人因此結緣。後續跳轉1960、1990年代臺灣酷兒代表事件,再重回近期,用一場離婚典禮戲謔回望數百年未竟的個人自由追尋。

梳理性別是當代戲曲的重要面相之一,處理性別的手法常是經典劇碼的男/女視角翻修、深掘人物心理、人物關係增刪,或改編古代同性戀名人故事。雖然目光轉向,重塑的性別光譜多落在兩端的異/同性戀,較少討論兩極之間的各種可能。《和合夢》因屬跨界製作,反而取得甜蜜點,能夠容納更寬廣的性別討論空間。擷取酷兒靈感,上溯明清劇作角色展開奇想,展示不同世代的臺灣性別光景。

沉浸式讓《和合夢》更有魅力。觀眾遊走在編導、音樂細膩編織的時代氛圍裡,一幕幕體驗由遠而近的觀演界線變化,隱喻著時代距離逐漸近身。另外,劇情散置大量觀眾參與點,也探討觀演關係的其他選項。像是第二幕離場前瞬間的快門聲與閃光燈,觀眾從觀看者轉為直面相機鏡頭的被拍攝者;第三幕在記者梳理殉情案過程,持有垃圾的觀眾成為投石者,客串平庸的邪惡。不久後脫下面罩,卻轉為呼喊口號的同志遊行參與者。這些參與點構成反思的起點,召喚觀眾駐足。

一談到跨界合作,現代劇場與歌仔戲之間微妙的競合關係,還有歌仔戲的戲曲屬性都會自動浮上檯面。彷彿現代劇場跟歌仔戲各執兩極,或者跨界合作帶有抹去戲曲純度的潛台詞。似乎遺忘歌仔戲本具包容性、商業性及通俗性,擁有極開闊的題材空間。另一方面,歌仔戲的戲曲屬性承載著特定的形式預期。像《和合夢》這樣文戲唱唸跟話劇參半,劇情內容、情節安排帶有歌仔戲氣味的作品,往往被貼上「非歌仔戲」標籤。換個角度看,《和合夢》的樣貌或許反映出創作者眼中的時代風景,也透露出與戲曲性別地景交談的意圖,兩者互為映照。因此,靜默的時空獲得凝視被釋放,不再無聲。

《和合夢》

演出|明日和合製作所
時間|2023/04/07 19:0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前廳(集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磺溪仙女與磺溪大仙最後所宣告的大圓滿結局,其實只是在慶祝同性戀變得跟「異性戀」一樣而已。可是,我們真的到了圓滿的結局了嗎?
4月
28
2023
性別意識的夢悠長,每個人都曾參與其中,只是我們是用真實的面容存在著呢?還是隱身起來而不存在呢?《和合夢》引導的時空流動,給予了兩種解讀空間,讓人能夠選擇面對這個大夢的方式。
4月
26
2023
《和合夢》的多面向嘗試,在形式上與議題上都帶來了諸多討論與思辨的空間,整體而言,編導概念新穎、創作執行完整,音樂在各場次的串接中發揮了很好的引導與流動功能,歌仔調、流行歌、北管樂,切換得流暢又清新,為整場戲氤氳出夢境的層次與氛圍,回顧了一段千百年的酷兒史,思忖著流淌在土地上的血淚,致敬著逝去的靈魂,但願我們都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
4月
18
2023
關鍵詞製造的陷阱,給創作團隊也給觀眾,但我們跳進去、跳出來、又跳進去,深陷其中卻又不亦樂乎,不管是觀看、或是思考。
4月
11
2023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3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