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的陷阱——短評《和合夢》
4月
11
2023
和合夢(明日和合製作所提供/攝影李欣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62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和合夢》有五組關鍵詞——歌仔戲、現代戲劇、沉浸式、場域限定、酷兒【1】——作為宣傳,作為命題,也成為陷阱。

「歌仔戲」與「現代戲劇」是《和合夢》的表演形式,行進中可明確看到分區演繹,亦有逐漸轉化、融合的過程。這服務著主要文本——明雜劇《男王后》和清雜劇《梨花夢》,以及用以串接與延續的原創劇本,並於最後一場「離婚典體」混合形式與回應文本,體現「酷兒」的古今意涵。

另外兩組關鍵詞「沉浸式」與「場域限定」,顯而易見地引誘我們跳進去——我們,其實包含觀眾與創作團隊。 

「沉浸式」與「場域限定」互為表裡,我們於臺灣戲曲中心的移動間製造了參與與觀看。「沉浸」似乎操弄著我們,在演出開始前被要求戴上面罩,而在戴著面罩時多是「不存在者的觀看」為主——居高凝視陳子高與杜蘭仙在夢裡相遇、在俱樂部裡看其凋零等;而在表演者要求觀眾拖去面罩,才拉高參與成分,成為一同「出櫃」的象徵,並一同參與同志遊行、離婚典禮等,成為現場的一份子。 

若以此角度解讀,會意識到《和合夢》可能不夠統合之處。舉例來說,開場的仙子仍拉著戴著面罩的觀眾跳舞、互動,仿若觀眾是劇中的一部分;或是,在俱樂部時,演員對於碰觸到觀眾、坐到觀眾的位子,仍有意識到觀眾的在場。其實都削薄這層解讀,但若無這層解讀,只為劇情中的「出櫃」而設計,戴面罩的功能又嫌薄弱。 

另一方面,雖為「場域限定」,但《和合夢》多將場域作為「中性空間」,僅有劇情裡的「磺溪精與磺溪大仙」略有牽連。於是,挪至其他場域演出並無不可,「限定」也就不是如此限定。但我認為,這是《和合夢》既開放也限制的關鍵,甚至是對「場域限定」本身的質問:「場地限定」是否非得服務場域本身,包含建築結構、地方紋理等?若意圖打破這樣的窠臼、打開更多的想像、跳脫場地的限制,又會落入前述難題,為什麼《和合夢》需要在臺灣戲曲中心演出?同時,「移動」填補《和合夢》巨大命題下的縫隙,到底是因為需要移動而只有相對簡單的敘事?還是反之?

關鍵詞製造的陷阱,給創作團隊也給觀眾,但我們跳進去、跳出來、又跳進去,深陷其中卻又不亦樂乎,不管是觀看、或是思考。 


註解

1、參閱《和合夢》節目頁面「活動簡介」處首段,網址:https://reurl.cc/jlpAEp。 

《和合夢》

演出|明日和合製作所
時間|2023/04/06 19:2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前廳(集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談到跨界合作,現代劇場與歌仔戲之間微妙的競合關係,還有歌仔戲的戲曲屬性都會自動浮上檯面。彷彿現代劇場跟歌仔戲各執兩極,或者跨界合作帶有抹去戲曲純度的潛台詞。似乎遺忘歌仔戲本具包容性、商業性及通俗性,擁有極開闊的題材空間。
5月
03
2023
磺溪仙女與磺溪大仙最後所宣告的大圓滿結局,其實只是在慶祝同性戀變得跟「異性戀」一樣而已。可是,我們真的到了圓滿的結局了嗎?
4月
28
2023
性別意識的夢悠長,每個人都曾參與其中,只是我們是用真實的面容存在著呢?還是隱身起來而不存在呢?《和合夢》引導的時空流動,給予了兩種解讀空間,讓人能夠選擇面對這個大夢的方式。
4月
26
2023
《和合夢》的多面向嘗試,在形式上與議題上都帶來了諸多討論與思辨的空間,整體而言,編導概念新穎、創作執行完整,音樂在各場次的串接中發揮了很好的引導與流動功能,歌仔調、流行歌、北管樂,切換得流暢又清新,為整場戲氤氳出夢境的層次與氛圍,回顧了一段千百年的酷兒史,思忖著流淌在土地上的血淚,致敬著逝去的靈魂,但願我們都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
4月
18
2023
《精衛》最迷人之處,是它拒絕走一條「混搭」、「拼貼」的捷徑,而是將雙方系統進行深層滲透,讓兩種身體語言彼此學習,最終產生質變。
5月
11
2025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