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既不存在,卻也存在於此《和合夢》
4月
26
2023
和合夢(明日和合製作所提供/攝影李欣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11次瀏覽

文 蘇恆毅(專案評論人) 

「歌仔戲、現代戲劇、沉浸式、酷兒、限地創作」,由五組關鍵詞組成的《和合夢》,且連續三天晚上、每晚七場演出,且從傳統戲曲的角度來說,沉浸式戲曲的演出形式相當罕見,更讓人好奇這究竟是何種演出。 

演出開始前,每位觀眾先戴上黑色面罩,跟隨磺溪精的步伐,訴說明雜劇《男王后》的陳子高與清雜劇《梨花夢》的杜蘭仙各自的情愛故事,以及兩人在不同的時空交會的互動。而觀眾則跟隨著故事的進程,從小表演廳走至室外,再從空橋走上三樓俯視演出,而後再依次走往小舞台、戶外平台、大表演廳,且在不同的空間中,則代表著不同的時空環境,從古代逐步走向當代,並且從文本行至現實,看見性別觀點發展的進程。 

劇情是從陳子高與杜蘭仙的「四生四世」的遇合為主軸,從跨越時空的文本相會、到1960年代歌廳中的演藝人員的性別認同焦慮卻隱身在社會中的憤怒與悲傷、再至1990年代因為性向自殺的女學生與報導此事的男同志記者、最後則是收在當代同婚合法後,在離婚典禮現場,由磺溪大仙點破兩人實則在悠長的時空中都用不同的面貌彼此相伴。 

在故事的進行過程中,亦穿插著背景性的演出:以投影片點出時空、在化妝間帶出角色尋人的焦急、以及在戶外階梯營造出的同志遊行。從兩種敘事方式,讓觀眾看見不同時空與性別議題各自交織出的意義,更透過回顧前行者以及展望,細膩地呈現臺灣當代性別議題的演進。 

然而「沉浸式」的演出,則須回歸到觀眾身上。觀眾從一開始即戴上黑色面罩,跟隨著演員的腳步觀看每一個時空段的演出,除了在戶外空間聽磺溪精說故事緣起外,觀眾在演出過程中較像是「不存在的存在」──這個意義可以有兩種:一種是純粹作為無聲的旁觀者,觀看不同時空環境的性別現象,即觀眾是進入歷史時空中的一般人,但因歷史既定,故而無法干涉的存在,此點從在小舞台演出1960年代歌廳的場景時,演員會觸碰到觀眾、卻又未與觀眾產生更多互動的現象可見。另一種意義則是預設人人都是酷兒,但是在過去,酷兒的真實面貌都是被隱藏的,因此這樣的存在視同不存在,直到在戶外平台演出1990年代校園與同志運動初起時,才讓觀眾將面罩取下,促成出櫃現身的意義,而觀眾才終於作為遊行參與者、或是離婚典禮的賓客存在於演出中。 

從上述兩種層面來說,觀眾雖是跟隨著故事的時空流動前進,但若要說是沉浸式演出,卻總有一層隔膜存在:因為觀眾僅是觀看演出/歷史、而並未有實質意義的參與其中,至多是讓觀眾思考,在這個作品當中,個體要如何觀看自己的定位。 

而再從沉浸式延伸出來的「限地創作」來談,作品的五個時空背景置放在五個展演空間當中,確實妥善地利用戲曲中心內外的空間設計,將故事的時空區隔與流動性流暢地呈現,且從低處至高處、再轉至低處,亦有磺溪之水連成共通夢境,並順流直下的意象──只是就現實來說,其實並不這麼「順」。但這樣的空間使用,若是置換到有相似的場域,似乎亦可成立,空間的限定性也因此減弱許多。且若扣除取材的素材是來自於《男王后》與《梨花夢》後,還有什麼東西是能夠與戲曲中心產生關連的呢?也讓人好奇,作為臺灣戲曲藝術節演出節目之一的《和合夢》,意圖透過戲曲中心這個空間產生何種對話? 

性別意識的夢悠長,每個人都曾參與其中,只是我們是用真實的面容存在著呢?還是隱身起來而不存在呢?《和合夢》引導的時空流動,給予了兩種解讀空間,讓人能夠選擇面對這個大夢的方式。 

《和合夢》

演出|明日和合製作所
時間|2023/04/07 21:2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前廳(集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談到跨界合作,現代劇場與歌仔戲之間微妙的競合關係,還有歌仔戲的戲曲屬性都會自動浮上檯面。彷彿現代劇場跟歌仔戲各執兩極,或者跨界合作帶有抹去戲曲純度的潛台詞。似乎遺忘歌仔戲本具包容性、商業性及通俗性,擁有極開闊的題材空間。
5月
03
2023
磺溪仙女與磺溪大仙最後所宣告的大圓滿結局,其實只是在慶祝同性戀變得跟「異性戀」一樣而已。可是,我們真的到了圓滿的結局了嗎?
4月
28
2023
《和合夢》的多面向嘗試,在形式上與議題上都帶來了諸多討論與思辨的空間,整體而言,編導概念新穎、創作執行完整,音樂在各場次的串接中發揮了很好的引導與流動功能,歌仔調、流行歌、北管樂,切換得流暢又清新,為整場戲氤氳出夢境的層次與氛圍,回顧了一段千百年的酷兒史,思忖著流淌在土地上的血淚,致敬著逝去的靈魂,但願我們都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
4月
18
2023
關鍵詞製造的陷阱,給創作團隊也給觀眾,但我們跳進去、跳出來、又跳進去,深陷其中卻又不亦樂乎,不管是觀看、或是思考。
4月
11
2023
在面對歌仔戲團經營的困境上,星字團跨出了跨界合作的第一步,或許是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劇中秋蘭再興日月星的想望。台前台後,用戲說自己的故事,戲也許不完美,猶如人生的坑坑窪窪,但至少仍在努力前行。
11月
18
2025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