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浪把我們分開以前《人之島》
10月
13
2024
人之島(微光製造提供/攝影李佳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77次瀏覽

文 董柏廷(報社記者)

曾任雲門2舞者的編舞家王宇光與印尼舞者Danang Pamungkas,相隔10年再次合作《人之島》,舞台上雙人透過舞蹈,呈現關係中的孤獨與共存,描繪兩種島嶼文明的相遇與碰撞,一場共舞,見證雙方照見自己旅程。

一開始,燈光打亮觀眾席一隅,舞者王宇光自觀眾席往黑色塑膠布完全籠罩的舞台中央緩慢移動,漸漸隱沒在發出潮騷的「黑海」之中。燈光暗下,以為結束,卻其實正是前進的隱喻。繼而,印尼舞者Danang Pamunglas戴著傳統面具現身,從「黑海」縫隙中央,望觀眾席走來,以印尼宮廷舞的身姿,壓出彎曲的手勢跟肢體,島嶼與島嶼交流,透過「身體」發生關係。人為孤島的意象,於焉定錨。


人之島(微光製造提供/攝影李佳曄)

當燈光再度大亮,兩位舞者在同一個舞台中央嬉戲,開啟一場舞蹈的競賽。他們共行於舞台之間,或以匍匐身姿前進,或以彎腰屈膝低重心動作腳掌用力抓地,或以疊架的體態,成為彼此槓桿,期間將束成長條狀的黑色塑膠袋,撕成好幾段,同時觀眾也看到兩名男舞者像回到童騃時光,一次又一次比試誰能將之以放在遠處的遊戲,貌似互相競爭之間,其實是俏皮地試探並交出信任,以肉體的舞步製造心理的化學變化,「孤島」在此撞擊,震出不同文化衝擊下的自我認同。

接著,兩具陽剛的身體,繞出陰柔的情緒騷動,他們以各自的身體語言與代表的文化,在舞蹈(遊戲)中交纏,偶爾成為彼此的支點,以免另一方跌出舞台之外。也就在這樣的過程之中,一方撐持一方信任,原先的舞蹈於焉發生變化,王宇光的頓點愈踏愈大力,髖張開的角度也與Danang平等;而Danang開始與王宇光以三點倒立式在舞台邊取得靜止的平衡。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舞台上的舞者們,因為能量轉換,即便時間短暫也有了不同的累積,長出新的肢體語言。身為島民的文化意象,在自我以及他者的文化習染,在此水落石出——尋覓的過程,路上遇見的點點人物與風景,都是預示,也是再次認識自己的契機。


人之島(微光製造提供/攝影李佳曄)

兩名舞者最後拉起了巨大的黑色塑膠布,在舞台前後來回,製造海浪的意象與聲響,一遍遍刷洗著舞台與觀眾的時間,又彷彿預示彼此背景不同,在漲潮與退潮的潮間帶之間,充滿戲劇感的身體與印尼傳統舞蹈的身體在此互相撞擊又互相聆聽。最後在場中各自消失。

最後一幕,場上無人,四周霧嵐漫起,所有觀眾宛在水中央,詩意的恍惚感,讓我忽而想起詩人林婉瑜的詩句「終於遇見/終於相聚/於是可以一起觀測一下星星/於是可以一起曬一下上午的太陽/於是可以一起追蹤海豚和鯊魚/在大浪/把我們分開以前」。

找到自己,也是告別的開始。離開,是為了回來。

《人之島》

演出|微光製造
時間|2024/10/04 19: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要強調的是,《排彎動物園》不是蛇舞,而是以「彎」為方法,在蕭邦音樂與排灣原住民歌謠之間,彎進彎出,相當結實有力,交織成一齣值得探問的實驗舞劇,但是否如節目單所說的,是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平衡與新秩序」?
7月
01
2025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