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得嚐愛滋味?——2022臺北藝穗節《愛滋味》
9月
16
2022
愛滋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41次瀏覽

許映琪

隨著《愛滋味》的落幕,在我內心攪動著的——先是陣陣漣漪,而後逐漸發展為滔滔波瀾——終於化作淚珠,滿溢了出來。然而,這卻不是出自於我對劇中人的感同身受——我先是慨嘆:難怪這樣的我不會被愛。經過沉澱後,卻又不禁反詰:這樣的我難道就不需要被愛?

細膩地演繹了各種愛的樣態與實踐

本製作採用的是劇作家詹傑所創作的劇本《愛滋味》。此劇本雖然的確有取材自詹傑投身愛滋運動與愛滋關懷的田野經驗,然而,縱觀全劇,校園霸凌與權勢性侵的軸線顯然比愛滋人權更為突顯,因此我並不會將此劇本置放於探討愛滋人權的脈絡中來討論。【1】此次製作在宣傳文案中,無疑地也更為強調普世性的「愛」的主題。【2】而這也正是我看到的——在千絲萬縷的世事中,愛的樣態與實踐委實複雜又艱難。

劇中數名角色所排列組合出的每一組關係,都是一種愛的樣態與實踐。主角文哲老師隨著對一起校園事件的輔導與調查,逐漸還原看似問題學生的佩妤不為人知的真貌與辛酸。而在這個過程中,文哲老師也逐漸萌生以男同志愛滋感染者的真面目示人的勇氣與決心。小心輕放劇組對角色情感的表演節制而不濫情,將一切暗潮洶湧包藏於平靜無波之中,顯得餘韻深長。

無意間落入了另一種人物形象的窠臼

看著文哲老師努力靠近佩妤,終而達致對佩妤的認識與同理,我忽然感受到一股既深且長的慚愧。佩妤身上背負著許多家庭現實的重擔,儘管呈現出看似問題學生的表象,實則卻仍保有對他人的單純善意。而我,家庭健全,擅長唸書,理應過得幸福順遂,在中學時期卻總是為著考試成績不如己意動輒落淚,終至落得遭受全校師生的鄙視與唾棄。很長一段時間我對於老師們也加入對我的鄙視與唾棄一直耿耿於懷。但在那個當下我忽然看見了——當年的那些老師們,看過多少學生家庭裡複雜難解的困境與重擔,享受著一切優渥先賦條件的我,卻終日為著不足掛齒的小苦小痛愁眉苦臉,實在令人咬牙切齒。

然而,於此同時我內心卻也升起另一個聲音,提醒我:儘管痛苦確有輕重大小深淺之別,但每一個痛苦卻都有同等的資格被看重與善待,誰也沒有資格說別人的痛苦是小苦小痛。我於是忍不住開始對《愛滋味》提問:為什麼家境優渥、成績優異的班長,一定得是壞的、會誣陷人的、做錯事不敢自己承擔的?會不會看似坐擁一切既得利益的班長,其實也背負著不為人知的辛酸,無論那個辛酸是什麼?

很多時候,當我們竭力將受到主流社會的價值與規範壓迫的邪典扶正的同時,其實卻也在製造出新的主流、新的壓迫、新的邪典。為了將邪典扶正為正典,我們也在無意之中將原本的正典妖魔化,於是又製造出了新的邪典。但是,有沒有可能,我們能讓當代社會中每一個多元多樣的他者,都能享有同等的價值與地位?有沒有可能,從此以後不再有正典與邪典之別,而就只是多元紛呈、欣欣向榮?作為一部以「愛」為主題的劇作,我認為《愛滋味》就只是將原本的價值階序顛倒了過來,還是有人被妖魔化了,還是有人被邪典化了,還是有人的痛苦被犧牲了。也因此,《愛滋味》看似在打破某一種窠臼,實際上卻也落入了另一種窠臼之中,其實仍難逃扁平與刻板。真正的愛,不應該有誰的痛苦被犧牲。

註解:

1、葉根泉(2015 年 12 月)。被稀釋淡化到無色無味的《愛滋味》。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18745

2、《愛滋味》節目介紹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531554157062197253。「無論如何,你都值得被愛、被接納,總有一個地方是屬於你的。」⼈與⼈之間的情感糾結⽽複雜,牽扯到權⼒及利益的時候,往往⼈會做出最有利⾃⼰的選擇。然⽽愛是利他的,是無私的。無論選擇去愛或被愛,是需要勇氣的。相信⿎起了勇氣就會找到屬於你的地⽅。《愛滋味》:2018年入選全球酷兒戲劇節,在超過一百部劇作中,最終入選七部之一,並於英國倫敦Arcola Theatre英語讀劇演出,讀劇後收錄於《GLOBAL QUEER PLAYS》⼀書。」

《愛滋味》

演出|小心輕放劇組
時間|2022/09/02  19:30
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溫暖小池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選擇面對生命疾病的磨難不迴避,亦是對於劇中所想要關懷受社會偏見歧視的愛滋病患,才是真正的接納與包容,誠如蘇珊.桑塔格所說:「疾病不是隱喻,考量疾病的最誠實方式是避開隱喻性思考。」(葉根泉)
12月
21
2015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