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得嚐愛滋味?——2022臺北藝穗節《愛滋味》
9月
16
2022
愛滋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6次瀏覽

許映琪

隨著《愛滋味》的落幕,在我內心攪動著的——先是陣陣漣漪,而後逐漸發展為滔滔波瀾——終於化作淚珠,滿溢了出來。然而,這卻不是出自於我對劇中人的感同身受——我先是慨嘆:難怪這樣的我不會被愛。經過沉澱後,卻又不禁反詰:這樣的我難道就不需要被愛?

細膩地演繹了各種愛的樣態與實踐

本製作採用的是劇作家詹傑所創作的劇本《愛滋味》。此劇本雖然的確有取材自詹傑投身愛滋運動與愛滋關懷的田野經驗,然而,縱觀全劇,校園霸凌與權勢性侵的軸線顯然比愛滋人權更為突顯,因此我並不會將此劇本置放於探討愛滋人權的脈絡中來討論。【1】此次製作在宣傳文案中,無疑地也更為強調普世性的「愛」的主題。【2】而這也正是我看到的——在千絲萬縷的世事中,愛的樣態與實踐委實複雜又艱難。

劇中數名角色所排列組合出的每一組關係,都是一種愛的樣態與實踐。主角文哲老師隨著對一起校園事件的輔導與調查,逐漸還原看似問題學生的佩妤不為人知的真貌與辛酸。而在這個過程中,文哲老師也逐漸萌生以男同志愛滋感染者的真面目示人的勇氣與決心。小心輕放劇組對角色情感的表演節制而不濫情,將一切暗潮洶湧包藏於平靜無波之中,顯得餘韻深長。

無意間落入了另一種人物形象的窠臼

看著文哲老師努力靠近佩妤,終而達致對佩妤的認識與同理,我忽然感受到一股既深且長的慚愧。佩妤身上背負著許多家庭現實的重擔,儘管呈現出看似問題學生的表象,實則卻仍保有對他人的單純善意。而我,家庭健全,擅長唸書,理應過得幸福順遂,在中學時期卻總是為著考試成績不如己意動輒落淚,終至落得遭受全校師生的鄙視與唾棄。很長一段時間我對於老師們也加入對我的鄙視與唾棄一直耿耿於懷。但在那個當下我忽然看見了——當年的那些老師們,看過多少學生家庭裡複雜難解的困境與重擔,享受著一切優渥先賦條件的我,卻終日為著不足掛齒的小苦小痛愁眉苦臉,實在令人咬牙切齒。

然而,於此同時我內心卻也升起另一個聲音,提醒我:儘管痛苦確有輕重大小深淺之別,但每一個痛苦卻都有同等的資格被看重與善待,誰也沒有資格說別人的痛苦是小苦小痛。我於是忍不住開始對《愛滋味》提問:為什麼家境優渥、成績優異的班長,一定得是壞的、會誣陷人的、做錯事不敢自己承擔的?會不會看似坐擁一切既得利益的班長,其實也背負著不為人知的辛酸,無論那個辛酸是什麼?

很多時候,當我們竭力將受到主流社會的價值與規範壓迫的邪典扶正的同時,其實卻也在製造出新的主流、新的壓迫、新的邪典。為了將邪典扶正為正典,我們也在無意之中將原本的正典妖魔化,於是又製造出了新的邪典。但是,有沒有可能,我們能讓當代社會中每一個多元多樣的他者,都能享有同等的價值與地位?有沒有可能,從此以後不再有正典與邪典之別,而就只是多元紛呈、欣欣向榮?作為一部以「愛」為主題的劇作,我認為《愛滋味》就只是將原本的價值階序顛倒了過來,還是有人被妖魔化了,還是有人被邪典化了,還是有人的痛苦被犧牲了。也因此,《愛滋味》看似在打破某一種窠臼,實際上卻也落入了另一種窠臼之中,其實仍難逃扁平與刻板。真正的愛,不應該有誰的痛苦被犧牲。

註解:

1、葉根泉(2015 年 12 月)。被稀釋淡化到無色無味的《愛滋味》。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18745

2、《愛滋味》節目介紹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531554157062197253。「無論如何,你都值得被愛、被接納,總有一個地方是屬於你的。」⼈與⼈之間的情感糾結⽽複雜,牽扯到權⼒及利益的時候,往往⼈會做出最有利⾃⼰的選擇。然⽽愛是利他的,是無私的。無論選擇去愛或被愛,是需要勇氣的。相信⿎起了勇氣就會找到屬於你的地⽅。《愛滋味》:2018年入選全球酷兒戲劇節,在超過一百部劇作中,最終入選七部之一,並於英國倫敦Arcola Theatre英語讀劇演出,讀劇後收錄於《GLOBAL QUEER PLAYS》⼀書。」

《愛滋味》

演出|小心輕放劇組
時間|2022/09/02  19:30
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溫暖小池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選擇面對生命疾病的磨難不迴避,亦是對於劇中所想要關懷受社會偏見歧視的愛滋病患,才是真正的接納與包容,誠如蘇珊.桑塔格所說:「疾病不是隱喻,考量疾病的最誠實方式是避開隱喻性思考。」(葉根泉)
12月
21
2015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後來有人承繼,有人忘記,兒童劇漸走調充斥太多綜藝喧鬧的取向時,《海喲海喲來冒險》的回歸璞真,好像安心定錨,告訴我們這樣簡潔有力的創作形式可以讓兒童劇不飄搖地繼續航行。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