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這齣音樂劇展現躍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一貫的作風,以清楚的音樂劇實唱Belting演繹出介於頭音和真聲之間的唱功,比起之前大型製作《釧兒》又更自在地換位。(孫唯思)
6月
11
2018
沒有試圖去讓人「可憐」這樣的家庭。它只是非常殘酷且忠實地,去呈現這樣一個家庭的奮戰。也因此,它才能超越莫比斯症候群這樣一個單一病症,擴張到任何一個,因為任何理由而在奮戰的家庭。(高竹嵐)
6月
07
2018
飾演弟弟的呂承祐,在腳色的詮釋上不會讓人有種因是飾演特殊情況的孩子而出現的低俗嘲弄的反感,而是將腳色的標籤撕掉後看見他最真實的情緒反應與動作。(張洛韶)
6月
07
2018
《撲克臉》的珍貴之處,在於不僅講述家庭的辛苦,更張顯了那份「狂喜」。異樣的眼光不會中斷,意外不會忽然轉變為奇蹟,但美好的事情也會持續發生。(郝妮爾)
6月
06
2018
題旨先行之下,連帶地影響到了戲劇格局和敘事節奏。全戲一開始有了好的前提和基礎,只可惜滿滿的情緒幾乎拖住了戲的行進,不僅錯失了劇情發展的時機,也幾度陷入了保育宣導的窠臼。(吳政翰)
6月
04
2018
太快扁平化其本可投射的諸多問題。羊駝、雲豹、梅花鹿等動物的逃生者言,並沒有拉出與人類話語的差異、對質,因而落入同質化的境地,拉不開一個更龐雜的敘事空間。(吳思鋒)
6月
01
2018
《大動物園》是反其道而行的,底層的痛苦在輕佻笑話裡成為無足輕重的事,而具能動性的上層者又宛如戒斷俱樂部,陷入莫名、集體的哀傷。這是《大動物園》的核心其實已經傳達出來之餘,過於單薄的原因。(張敦智)
5月
17
2018
精準地破解人與妖、好與壞、善與惡、正常與異常的二元框架,將其想像加諸隱喻;如其劇名的「惡人廟」就開宗明義地將象徵正向、善意的廟宇與「惡人」、妖物劃上等號。(吳岳霖)
5月
09
2018
支線偶爾相交,無論他們的真實身份為何,於網路中都是只會出一張嘴的鄉民爾爾。創作者對於網路諷刺的意圖非常明顯,可是整體看下來都像是隔靴搔癢。(郝妮爾)
4月
27
2018
線上的同溫層可以按讚、可以+1,甚至可以無限吹捧,如績優股不斷追高股價,這樣的鍵盤行動拉抬、拯救(劇中用語)個體於無形,就像氣球可以扶助一個弱勢者,讓他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喜悅。(范姜泰基)
4月
25
2018
在「寫實表演」片段裡碎裂不成文的宛如歌隊的發言,既然能在觀眾席中震盪出些微鼓譟、騷動甚至一片捧腹的漣漪,那麼寫實跟表演、道德與戲謔、現實與虛擬甚至戲裡與戲外的界線之滲透交融也就不證自明。(曾士銘)
4月
24
2018
這些身體成為去脈絡的存在,除了角色關係之外,仿若數位科技的寄生蟲,不帶、亦讀不出多餘訊息。因此,一百分鐘的展演似乎充滿行動,卻也什麼都沒有說,語言的機鋒,冷笑話似乎是最大亮點。(王威智)
4月
17
2018
若要擺脫美式幽默或是類型肥皂劇的輕鬆感,在續集旋律的表達裡不只要傳達生活日常得以隨意模擬的調性,還要更自在地運用聲音和肢體交互作用,這是目前版本裡還沒有規劃的能動感。(孫唯思 )
4月
09
2018
《不讀書俱樂部EP.1冬之夢》或許在情節設計、人物安排上有可被吐槽的必要,但其之所以吸引人,在於「歌唱、演戲與現場鋼琴伴奏間的巧妙配合」。其將三者融為一體,不僅讓敘事與抒情都能以歌曲發揮,且未見演唱與說話間的區隔,流暢地進行切換與演繹。(吳岳霖)
4月
05
2018
不以「喜劇」為宣傳主打,更多的是以創新的中文音樂劇形式(唱念交雜)作為吸引人的條件。但是,由於劇中實在出現太多、太多「刻意」引人發笑的橋段了——也的確是博得滿場笑聲,卻更讓我憂心,以笑鬧的形式挖空劇情主線是否必要?(郝妮爾)
4月
03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