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述說電影視界《孵夢劇場Ⅲ —萬有影力》
10月
26
2017
孵夢劇場III—萬有影力(世紀當代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2次瀏覽
賴怡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出了捷運站,沿著羅斯福路直行,於寧波西街右轉走至南昌路,短短十分鐘不到的路程,逐漸從大馬路走進了小巷子,這棟隱藏於巷弄中的「城南米倉」正是今晚《孵夢劇場Ⅲ —萬有影力》的演出場地,窄窄的巷弄佇立幾位身著各式黑衣的工作人員,昏暗的街燈映照在這棟古老的建築上,為今晚的演出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走進劇場,簡單幾排觀眾席,地上圍起的白線劃分了舞台與觀眾,四周則是房子本身的白牆,像極了一個簡易的電影院,在逐漸昏暗的燈光下,等等若是從後方投影一部電影,似乎也不足為奇,然今日等著我們的是構築在電影之上,透過編舞者的眼,表演者的身體,重塑他們所看見的故事…

《建築》燈光微亮,映照出一座「積木」城牆,如同電影《楚門的世界》中劃分出的兩個世界,選擇「積木」作為城牆的媒介,是編舞者別具巧思的設計,看似堅不可破的城牆背後,隱藏著甚麼樣的事情?積木的不安定性,加強了編舞者在人與人、人與世界間欲尋求的平衡點,積木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存在,如同舞者在舞作中時而合作、時而分裂,在各自的世界中生活,隱隱中卻又牽連著彼此,舞作最後城牆的毀壞,兩個世界無一倖免,似乎也提醒著觀眾該回到現實了。

《開始之前,結束以後》以電影《猜火車》為主軸,並取材《回魂夜》、《摩登大聖》等兩部喜劇作品,強烈耳熟的音樂一出,不免讓人連想起電影中的情節,露出會心的一笑,但更多時候,是透過場上兩位舞者誇張的肢體展現、情緒的釋放、與場上道具(吹風機、拉炮、磚頭、包子)的互動,表現大喜大悲甚至瘋狂的狀態,帶領觀眾一次又一次進入不同的情緒漩渦,然而,如同喜劇演員,在這樣瘋狂高漲情緒的面具下,內心最真實的又是甚麼樣子?值得觀眾細細品味。

《複製零點零一》講述現代男女的速食愛情,藉由開場的日常對話,表現兩位舞者在愛情觀念上的不同及個性上的迥異,選用電影《重慶森林》中風衣的素材,隱藏在墨鏡及風衣下的兩人,又有多少真心、多少虛假?舞者間的動靜,高跟鞋鞋跟碰撞地板發出的喀!喀!聲,時而急促時而緩慢,彷彿兩人間的距離時而親密時而疏離,又好比一段段愛情來的快,去得也快,但不變的是如複製般的喀!喀!聲不絕於耳。整體的編排手法及象徵符號的使用,傳達出現代愛情的美好快速,卻也猶如複製品般的普通廉價,唯獨可惜的是舞作結束前,表演者獨白的聲線略感青澀,聽著聽著給人有些出戲的感覺,啊!這似乎是年輕表演者人生經歷未達,尚未能體悟的緣故吧。

《措置的維度》編舞者以《No Country for Old Men》為發想,這本是一部緊張、懸疑、驚悚、暴力的犯罪劇情片,但舞作中並無犯罪劇情中恐怖、血腥的元素,沒有太多誇張、複雜的動作,多了一分舞者更加深層的自我探索與檢視,昏暗的燈光下,更令人感到不寒而慄。

《兮》黑暗的空間中,懸吊著一盞小燈炮,映照出橘黃色的燈光,彷彿帶領觀眾進入時光隧道,回到了當時演著《霸王別姬》的舞台上,只可惜出場的不是身著戲服的程蝶衣與段小樓,而是有著一抹紅妝、飄著嫵媚長髮、雪白纖細的四肢在白紗裙下若隱若現的兩位舞者,過往的回憶、混亂的記憶,透過交纏的肢體動作訴說於觀眾眼前:「我,究竟是誰?」,純白的空間在紅光的照射下,如同鮮血一般滲入觀眾心裡,也流淌了一襲白色紗裙與純白上衣的舞者,臉上的一抹紅妝更顯得血紅殘酷,意圖抹去的妝容卻更加渲染了整張臉龐,流露出大時代下的無奈與惆悵。

《孵夢劇場Ⅲ —萬有影力》帶領觀眾進入新的視界,走進劇場作為一名觀眾,欣賞電影與編舞者產生的漣漪,編舞者與舞者交織而成的故事,五部電影,五首作品,五個故事,我想其內容早已遠遠超過了電影本身。

《孵夢劇場Ⅲ —萬有影力》

演出|世紀當代舞團
時間|2017/10/21 19:30
地點|世紀當代舞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更重要的,透過空間變體來架構議題時空的同時,TAI身體劇場也以舞蹈肢體加以回應從日治以來不同殖民政體如何改變原住民族的(勞動)身體,更形辯證。
11月
23
2023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在有距離的、安全的狀態下感受真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藉由想像,讓人類能夠同理遠方的苦難。
11月
22
2023
在《波》的身體動態上,除保有雲門既有的太極導引骨盆啟動、武術內功的下盤穩固,亦加入了popping、機械舞等街舞的元素,整體動作姿態更為快速、流變,線條更加綿長,沒有收束的動作。
11月
13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
蔡博丞在《深深》裡頭試圖找到一種虛無主義式的破壞,並且重新建立起一個浪漫主義的詩意空間,如同他在前導影片中提及的光、勇氣等名詞,使其反轉《浮花》水平面意象的世界觀,是一種帶有水性與浮力的蔡式深淵。
10月
31
2023
筆者認為《重》的編創動機,基本上就是要為《偽》對於觀眾的底線試探,進行收尾與收拾殘局的。
10月
31
2023
《波》是一種超現實的顯現,還是拉近了人與自然之間那無限的一釐米,創作者恐怕必須給我們一個結論,若否,我們與數位肉身的距離,便是永遠的九分之十,屬於這個時代難解的阿基里斯悖論也未可知。
10月
27
2023
不禁令人思索,當演出者的身體控制極為精確,能與劇場空間中具有傳播力量的少許元素產生足夠迴響之時,是否仍須為顧及某種戲劇性考量或情緒推動而附加無法忽視其敘事性的樂曲於背景之中?
10月
24
2023
《波》這個作品,有「舊」。祖母流傳下來的珠寶,彷彿重要時刻一定得現一現。雲門傳統在2023的五十週年或許超常發揮了,相對《霞》,《波》讓我微感保守。
10月
2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