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聽修行——蔡明亮《玄奘》
8月
25
2022
玄奘(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趙紹伯)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44次瀏覽

許映琪

某日與友人小聚,方才耳聞《玄奘》是一齣以作畫佔大多數的作品。然而此時距離演出,卻只剩下僅僅三天,實難覓得能為我做口術影像的陪同者。我於是只好硬著頭皮自己上了。演出當天,更因等不到公車而稍遲5分鐘入場。我跟隨前台人員的引導,極力控制白手杖敲擊金屬階梯的聲響,急忙入座。對《玄奘》的經歷,便是在這樣的兵慌馬亂中展開。
聲音線索的指引

我確實完全看不見舞台上所發生的一切,於是徹底放下對於看見的執念,敞開全身感官,專注於用整個身體去感受。我甫坐定,縈繞耳際的佛教風格音樂聲收,在片刻的靜默之中,我的時間感也跟著沉落了下來。接著,耳畔響起炭筆接觸宣紙的細微摩擦聲,作畫開始了──我屏息。

 

玄奘(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趙紹伯)

我驚喜地發現,即使只透過聽覺,也仍然能從許多維度上,接收到作畫的內涵──落筆位置、筆劃疏密、運筆快慢、筆力深淺。我跟隨著聲音線索的指引,試圖同步在自己腦中描繪出畫作的圖像──時而纏繞聚攏,時而舒展逸散──在我的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幅細密奇詭的巨幅蛛網。而炭筆持續摩擦宣紙所發出的細小而低微的「嘶、嘶」聲,透過我的想像,竟很像是蜘蛛結網時吐絲的聲音了。

作畫聲暫歇,接下來有三個聲音的段落──玄奘唸心經、英文歌曲以及其他外語歌曲。玄奘唸心經的聲音,嗚咽黏糊,如同夢囈,卻又字字清晰,流暢無比。誦唸心經之於玄奘,似乎已然成為下意識的反射了。然而,從心經的屏幕之後,逃逸出的卻竟是妖嬈嫵媚的女聲,似不經意又有意勾引地唱著「It’s a sentimental journey」。像是玄奘心底的慾望騷動,既像天使也像魔鬼,牽引勾連著人心。最後其他外語的男聲唱得撕心裂肺,沉鬱頓挫,像是玄奘內在深沉的失落,但又帶著舉重若輕的質地。方才一縷縷蛛絲,其實是玄奘秘而不宣的慾望,一絲一絲不小心滲出,竟也漸次構築起一個夢的國境。

隨後,玄奘唏哩呼嚕啖嚼起水果,聽起來咬得大口,但又吃得慢條斯理。我想起有此一說,人的食慾和性慾其實是連動的。玄奘彷彿將內在自身的情慾騷動,轉化為能被社會或自己接受的樣態,然後透過一種修行般穩定莊重的步調咀嚼──既是品味,也是宣洩,更是度化。有點自嘲,但又不失自持。

 

玄奘(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趙紹伯)

最後,從玄奘所在的位置,傳來一聲聲規律的敲打聲。那一聲聲的敲擊,聽在我的耳中,與玄奘稍早時誦念心經的節奏如出一轍。這樣的敲擊,聽來像是一種伴奏,然而作為主旋律的歌唱或吟詠,卻始終噤聲不語。因為明明想要吟唱,喉頭卻哽塞住發不出聲音了吧。但也可能敲擊本身即是一種遊戲,畢竟那敲擊聽來輕盈空靈。就這樣,在陣陣的敲擊與猶在耳際的心經誦唸聲中,演出的餘韻也悠悠長長,綿延不止,像是將會持續到超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永恆。
玄奘領我向內觀照

作為觀眾的我,透過聽覺,彷彿也跟著玄奘一起經歷了一趟修行旅程。《玄奘》有一種很特別的時間感。場上所發生的一切都細微而緩慢,但又凝練精粹。觀眾彷彿被吸入一個超越時間的異次元,一切都靜止下來,生起而後落下,然而這一切卻又並非無所謂,總是吸引觀眾聚精會神於場上的所有動態。這其實就像是靜坐當中的心智狀態。

 

玄奘(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王雲霖)

而之於我,更由於是透過聽覺來經歷,更有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而不只是旁觀,甚且會更自然地向內觀照到自身的狀態。我是一個只要無法走在時間表上,就會變得非常暴躁的人。然而《玄奘》卻讓我迅速地自遲到的慌張中塵埃落定,整個人的身體感與時間感也都變得幽靜深長。甚至對於演出當中,觀眾席不時傳出的大聲談話,我的煩躁也只是輕輕地來了又走。《玄奘》帶領著我超越時間,超越情緒,也超越自身。

《玄奘》

演出|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
時間|2022/08/07 14:30
地點|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玄奘》起於框架,超脫框架。蔡明亮的戲劇世界充滿人影、黑白、陽陰、動靜之間流轉,他的前衛是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看不懂,也不能看懂,不知道,也不能知道,因為任何的「有」都是框架,唯「無」才是道。(吳政翰)
8月
07
2014
《玄奘》對我而言,是「凝視」的作品(縱使插入了Doris Day〈Sentimental Journey〉或《男燒衣》等音樂旋律);蔡明亮在玄奘的長征中,所看見的一種時間的深度,藉由古老的繪畫技藝,藉由展現一幅圖像的漫長出現,藉由沉睡或行走而體現,而又如光覆滅。( 李時雍)
8月
07
2014
蔡明亮在精準的空間及視覺調度下,放入兩個無法控制的變因,那就是李康生的行走跟高俊宏的手。走出電影取景框的李康生,身之所至,無所掩飾,沒有受過任何肢體訓練的高俊宏,任何細微的情緒、甚至個人的無意識狀態,都在舞台上。(黃佩蔚)
8月
05
2014
蔡明亮以玄奘式的修行取代了硬碰硬的革命,讓我們甘願地調整好呼吸與坐姿,整理好思緒。調整過後,終究找到了面對《玄奘》世界的速度,沉靜至終。這也許正是為何蔡明亮說,成就這個作品的,也包括在場所有的觀眾。(白斐嵐)
8月
05
2014
這一齣近乎二個多小時的演出,時延(duration)是蔡明亮刻意將時間延長停滯,仿若切割下來一塊完整的時光,所有動作與身體在此被框限住,展現不同於現當下的歷時性(diachronic),而是讓觀眾經歷不在乎時間變化的共時性(synchronic)。(葉根泉)
8月
04
2014
我看著藝術家重複地做著同一個動作,繪現玄奘的夢中之夢,意念中之慾念與正道,在那個時刻,我彷彿也看見了平日以廢墟為創作核心的藝術家,再度正色踏入一座精神的廢墟,用他質樸、專一的身體動作,重又記下現代性的荒涼。(吳思鋒)
8月
04
2014
耗費時間創造出來的大千世界在瞬間被抽換,製成供坐紙墊;《玄奘》的一切作為,由於迷失方向且終點不明而充滿荒謬與無解。戲成為痕跡,它鏡像化生命的痕跡,痕跡本身即為意義。(鄭芳婷)
8月
04
2014
原本以為「正義」的問題都給楊牧、汪宏倫說完了。最近赫然發現,「轉型正義」的問題或許不在「正義」,而是「轉型」。誠如汪宏倫所指出的,「轉型」的原意是一個有具體歷史脈絡、階段性任務的「過渡時期」,而當前的問題正是用「正義」的超級政治正確和「人權」的普世性,掩蓋了對於現在究竟處於哪一個歷史階段的辨認。我們正經歷的「轉型」究竟是什麼?
4月
18
2024
同時,我愈來愈感覺評論場域瀰漫一種如同政治場域的「正確」氣氛。如果藝術是社會的批評形式,不正應該超越而非服從社會正當性的管束?我有時感覺藝術家與評論家缺少「不合時宜」的勇氣,傾向呼應主流政治的方向。
4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