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觀眾穿梭台灣歷史《無聲影.美聲音──從上海到大稻埕/阮玲玉到望春風》
7月
13
2015
無聲影.美聲音(台灣揚琴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9次瀏覽
賴錫中(臺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音樂是依附於時間流淌的藝術,一闕優質的、動人的音樂,更會穿梭於不同時空,散透自身的光影,引發人們的關注,留駐聆聽與被聽的生命意涵。

《無聲影.美聲音──從上海到大稻埕/阮玲玉到望春風》音樂會,是臺灣揚琴樂團的演製節目。該團自2002年成軍以來,足跡踏遍海峽兩岸的音樂殿堂,更從亞洲跨越自歐洲及美洲各國的重要舞臺,優秀的表現更使該團屢屢被評定為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

本場音樂會以臺灣第一部放映之默片電影《桃花泣血記》為元素,攫取其中的同名主題曲〈桃花泣血記〉、配合為電影旁白的「辯士」說解,試圖將早期「無聲影」的默片文化作為創意鋪墊,再從同時代出版該片歌曲的黑膠唱片延伸,以多首經典老歌組串為音樂會內容,整體年代大抵鎖定廿世紀三O年代的臺灣文化場景,通過歌者演唱兼含樂團演奏曲,以凸顯「美聲音」的音樂視聽享受,全場輔以晦暗色系的光影設計,引領現場觀眾穿梭時空隧道,一起回首在這塊土地曾經火熱的音樂情懷。

貫穿本場音樂會擔任演唱的歌者,邀請臺南藝術大學國樂系林姿吟老師與張千庭同學聯袂登場,或獨唱或合唱的演繹了桃花泣血記、一個紅蛋、人道、怪紳士、紅鶯之鳴、白牡丹、望春風、心酸酸、望你早歸、跳舞時代、月下搖船、蕃社姑娘、青春嶺等十三首膾炙人口的老歌、以及序曲、河邊春夢、港邊惜別等樂團演奏曲,在著名指揮家陳俊憲的帶領下,樂團展現動靜合宜、綿密聲情的演奏成效,所有樂曲均由該團團長鍾泉波、及臺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藝術總監劉文祥編曲,曲風典雅樸實怡然、曲調跌宕起伏動聽,著實令全場觀眾心靈感動,掌聲熱烈不輟。

值得一提的是,本場音樂會安排楊宗樺導演擔任默片的辯士,通過他二次出現在舞臺下方與觀眾面對面的說解,以帶有本土韻味的磁性嗓音、配合現場多媒體畫面的巧妙放映,讓全體觀眾在視聽覺的雙重享受中,舒適徜徉於進出時空長河的溫潤洗禮;而樂團更精心安排樂中劇的展現創意,在望你早歸一曲安排張千庭的演唱、及彭喬閎的二胡拉奏,更以「胡撇仔戲」的戲劇形式,讓觀眾意外地在音樂活動還欣賞到歌仔戲的表演,其中武打演員的功底了得,更是贏來不少觀眾掌聲的喝采

一個優質樂團的永續經營,在掌握既有的純然演奏之餘,如何在文化創意上有獨特亮點?如何選擇在姊妹藝術中加以揉聚創新?如何增進觀眾在文化享受上的多層次感動?臺灣揚琴樂團的努力已然具有一定的成效。誠盼臺灣現階段的音樂文化創建,在音樂家與觀眾們的攜手努力之下,得以一步一腳印地形塑出更形精采可期的斑斑效能。

《無聲影.美聲音──從上海到大稻埕/阮玲玉到望春風》

演出|台灣揚琴樂團
時間|2015/06/19 19:30
地點|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