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觀眾穿梭台灣歷史《無聲影.美聲音──從上海到大稻埕/阮玲玉到望春風》
7月
13
2015
無聲影.美聲音(台灣揚琴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58次瀏覽
賴錫中(臺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音樂是依附於時間流淌的藝術,一闕優質的、動人的音樂,更會穿梭於不同時空,散透自身的光影,引發人們的關注,留駐聆聽與被聽的生命意涵。

《無聲影.美聲音──從上海到大稻埕/阮玲玉到望春風》音樂會,是臺灣揚琴樂團的演製節目。該團自2002年成軍以來,足跡踏遍海峽兩岸的音樂殿堂,更從亞洲跨越自歐洲及美洲各國的重要舞臺,優秀的表現更使該團屢屢被評定為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

本場音樂會以臺灣第一部放映之默片電影《桃花泣血記》為元素,攫取其中的同名主題曲〈桃花泣血記〉、配合為電影旁白的「辯士」說解,試圖將早期「無聲影」的默片文化作為創意鋪墊,再從同時代出版該片歌曲的黑膠唱片延伸,以多首經典老歌組串為音樂會內容,整體年代大抵鎖定廿世紀三O年代的臺灣文化場景,通過歌者演唱兼含樂團演奏曲,以凸顯「美聲音」的音樂視聽享受,全場輔以晦暗色系的光影設計,引領現場觀眾穿梭時空隧道,一起回首在這塊土地曾經火熱的音樂情懷。

貫穿本場音樂會擔任演唱的歌者,邀請臺南藝術大學國樂系林姿吟老師與張千庭同學聯袂登場,或獨唱或合唱的演繹了桃花泣血記、一個紅蛋、人道、怪紳士、紅鶯之鳴、白牡丹、望春風、心酸酸、望你早歸、跳舞時代、月下搖船、蕃社姑娘、青春嶺等十三首膾炙人口的老歌、以及序曲、河邊春夢、港邊惜別等樂團演奏曲,在著名指揮家陳俊憲的帶領下,樂團展現動靜合宜、綿密聲情的演奏成效,所有樂曲均由該團團長鍾泉波、及臺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藝術總監劉文祥編曲,曲風典雅樸實怡然、曲調跌宕起伏動聽,著實令全場觀眾心靈感動,掌聲熱烈不輟。

值得一提的是,本場音樂會安排楊宗樺導演擔任默片的辯士,通過他二次出現在舞臺下方與觀眾面對面的說解,以帶有本土韻味的磁性嗓音、配合現場多媒體畫面的巧妙放映,讓全體觀眾在視聽覺的雙重享受中,舒適徜徉於進出時空長河的溫潤洗禮;而樂團更精心安排樂中劇的展現創意,在望你早歸一曲安排張千庭的演唱、及彭喬閎的二胡拉奏,更以「胡撇仔戲」的戲劇形式,讓觀眾意外地在音樂活動還欣賞到歌仔戲的表演,其中武打演員的功底了得,更是贏來不少觀眾掌聲的喝采

一個優質樂團的永續經營,在掌握既有的純然演奏之餘,如何在文化創意上有獨特亮點?如何選擇在姊妹藝術中加以揉聚創新?如何增進觀眾在文化享受上的多層次感動?臺灣揚琴樂團的努力已然具有一定的成效。誠盼臺灣現階段的音樂文化創建,在音樂家與觀眾們的攜手努力之下,得以一步一腳印地形塑出更形精采可期的斑斑效能。

《無聲影.美聲音──從上海到大稻埕/阮玲玉到望春風》

演出|台灣揚琴樂團
時間|2015/06/19 19:30
地點|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