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戲引唱,巧思得分《戲窟風情畫──古路經典下午茶》
5月
23
2013
戲窟風情畫(臺灣春風歌仔戲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0次瀏覽
陳歆翰(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由臺大、師大歌仔戲社團畢業校友聯合組成的臺灣春風歌劇團堂堂邁入第十年光陰,在這意義特殊的十年大關,春風規畫了一連串的系列活動,充分展現其強大的製作能量。活動包含了與戲曲大師面對面接觸的「春風講堂」講座,邀請了戲曲界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王海玲、施如芳、周以謙與王安祈等戲曲名家;為了紀念英年早逝的青年劇作家許芳慈小姐而舉辦的「惜緣/戲緣」舊作重演;另外還有籌備中的年度大戲《江湖四話》做為活動的壓軸;而活動中最為跳脫傳統表演形式的便是連續三個週末在大稻埕地區舉辦的「百年大稻埕‧一曲望春風」清唱會活動。

以清唱會形式演出在戲曲界行之有年,但以歌仔戲來說較不普遍。但仍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河洛歌子戲團早期舉辦多場的「精緻唱腔音樂會」、唐美雲歌仔戲團跨界大玩爵士樂的「歌仔戲飆爵士」、民權歌劇團邀請眾多資深演員聯合演出的「歌韻清音─經典歌仔戲清唱會」等製作,都足以令人回味再三。清唱會的表演卸去了繁複的戲曲身段、舞臺佈景與古裝造型,而以原汁原味的唱念功夫與觀眾近距離接觸,對於演員唱腔念白的要求更為嚴格,對於文武場音樂伴奏的期待也比以往更高。參演上述節目的演員皆以獨特韻味的唱功見長,搭配資深的後場樂隊,其韻味表現層次精彩萬分。

以年輕演員為主的臺灣春風此次推出清唱會的表演,成果使人憂喜參半。但所幸製作團隊的完善規劃,讓演出內容處處充滿驚喜,不失精彩與趣味。節目流程編排充滿巧思,細數春風十年來所製作的經典劇目,從中挑選了數段經典的唱段,節目安排流暢;與字幕投影、燈光音響等硬體也搭配得天衣無縫,硬是在狹小的非正式舞臺上,搭起了黑色帷幕,其製作節目的用心與誠意可見一斑。可惜大稻埕戲苑八樓曲藝場為平面場地,不利於觀眾觀賞節目,在眾多人頭鑽動的情況下,觀賞情緒大打折扣。

在演員表現部份,當家小生李佩穎維持一貫帥氣迷人的姿態,備受期待與注目,可惜在「唱念」的展現不若「表演」來得拿手,若扣除情緒與身段的表現,在演唱的音準與特色就不如春風唱將馬小馬與劉映秀來的搶眼。故而佩穎在本次演出中,重現的《周仁獻嫂》〈悔路〉與《八郎探母》〈出關〉選段,重頭到尾幾乎是以「彩扮」且「帶戲」的方式完成演出,是相當清楚自身的特長進而發展的舉動。其與長期合作的旦角搭檔邱妤萱默契十足,即便有忘詞或稍微走音的情況發生,也瑕不掩瑜,「揚長補短」的設計起了極大的作用。而映秀嗓音清亮高亢、小馬渾厚飽滿,兩位的歌仔韻味十足,行腔轉韻具備專業水準,在《八郎探母》選段的表現也博得滿堂喝采。值得一提的是,擔任串場主持的詹佳穎口條清楚、思慮清晰,控制場面順暢得宜,是掌握節目節奏不可或缺的一大功臣。

戲曲的行話說「三分前場,七分後場」,此次的樂隊編制採一般外臺公演的小編制,文三武二──主胡、笛簫、電子琴、司鼓、鑼鈔各一人,是相當基本的組合。但清唱會中,對於文武場的音樂展現要求是否應該更甚於一般彩演的編制?在音樂排練次數與呈現的成果應該要更加要求,畢竟卸除了許多傳統戲曲的包裝,觀眾的注意力完全在聽覺上,這樣陽春的編制或許不夠滿足於觀眾的需要。而主打「經典古路」選段,如果能夠保留文場「四大件」的使用,捨去電子合成器的生硬音色,或許得以更加彰顯「古路戲」的傳統韻味。

臺灣春風經歷十年的耕耘努力,堪稱為業餘劇團的龍頭,期盼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再創更好的成績,筆者在此也祝福春風,十週年生日快樂!在雨過天晴的午後,我帶著滿滿的感動踏出了大稻埕,回頭一望,千樹萬樹梨花開。

《戲窟風情畫──古路經典下午茶》

演出|臺灣春風歌劇團
時間|2013/05/18 14:3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8樓曲藝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年輕演員為主的臺灣春風此次推出清唱會的表演,成果使人憂喜參半。但所幸製作團隊的完善規劃,讓演出內容處處充滿驚喜,不失精彩與趣味。(陳歆翰)
5月
28
2013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