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戲引唱,巧思得分《戲窟風情畫──古路經典下午茶》
5月
28
2013
戲窟風情畫(臺灣春風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2次瀏覽
陳歆翰(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由臺大、師大歌仔戲社團畢業校友聯合組成的臺灣春風歌劇團堂堂邁入第十年光陰,在這意義特殊的十年大關,春風規畫了一連串的系列活動,充分展現其強大的製作能量。活動包含了與戲曲大師面對面接觸的「春風講堂」講座,邀請了戲曲界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王海玲、施如芳、周以謙與王安祈等戲曲名家;為了紀念英年早逝的青年劇作家許芳慈小姐而舉辦的「惜緣/戲緣」舊作重演;另外還有籌備中的年度大戲《江湖四話》做為活動的壓軸;而活動中最為跳脫傳統表演形式的便是連續三個週末在大稻埕地區舉辦的「百年大稻埕‧一曲望春風」清唱會活動。

以清唱會形式演出在戲曲界行之有年,但以歌仔戲來說較不普遍。但仍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河洛歌子戲團早期舉辦多場的「精緻唱腔音樂會」、唐美雲歌仔戲團跨界大玩爵士樂的「歌仔戲飆爵士」、民權歌劇團邀請眾多資深演員聯合演出的「歌韻清音─經典歌仔戲清唱會」等製作,都足以令人回味再三。清唱會的表演卸去了繁複的戲曲身段、舞臺佈景與古裝造型,而以原汁原味的唱念功夫與觀眾近距離接觸,對於演員唱腔念白的要求更為嚴格,對於文武場音樂伴奏的期待也比以往更高。參演上述節目的演員皆以獨特韻味的唱功見長,搭配資深的後場樂隊,其韻味表現層次精彩萬分。

以年輕演員為主的臺灣春風此次推出清唱會的表演,成果使人憂喜參半。但所幸製作團隊的完善規劃,讓演出內容處處充滿驚喜,不失精彩與趣味。節目流程編排充滿巧思,細數春風十年來所製作的經典劇目,從中挑選了數段經典的唱段,節目安排流暢;與字幕投影、燈光音響等硬體也搭配得天衣無縫,硬是在狹小的非正式舞臺上,搭起了黑色帷幕,其製作節目的用心與誠意可見一斑。可惜大稻埕戲苑八樓曲藝場為平面場地,不利於觀眾觀賞節目,在眾多人頭鑽動的情況下,觀賞情緒大打折扣。

在演員表現部份,當家小生李佩穎維持一貫帥氣迷人的姿態,備受期待與注目,可惜在「唱念」的展現不若「表演」來得拿手,若扣除情緒與身段的表現,在演唱的音準與特色就不如春風唱將馬小馬與劉映秀來的搶眼。故而佩穎在本次演出中,重現的《周仁獻嫂》〈悔路〉與《八郎探母》〈出關〉選段,重頭到尾幾乎是以「彩扮」且「帶戲」的方式完成演出,是相當清楚自身的特長進而發展的舉動。其與長期合作的旦角搭檔邱妤萱默契十足,即便有忘詞或稍微走音的情況發生,也瑕不掩瑜,「揚長補短」的設計起了極大的作用。而映秀嗓音清亮高亢、小馬渾厚飽滿,兩位的歌仔韻味十足,行腔轉韻具備專業水準,在《八郎探母》選段的表現也博得滿堂喝采。值得一提的是,擔任串場主持的詹佳穎口條清楚、思慮清晰,控制場面順暢得宜,是掌握節目節奏不可或缺的一大功臣。

戲曲的行話說「三分前場,七分後場」,此次的樂隊編制採一般外臺公演的小編制,文三武二──主胡、笛簫、電子琴、司鼓、鑼鈔各一人,是相當基本的組合。但清唱會中,對於文武場的音樂展現要求是否應該更甚於一般彩演的編制?在音樂排練次數與呈現的成果應該要更加要求,畢竟卸除了許多傳統戲曲的包裝,觀眾的注意力完全在聽覺上,這樣陽春的編制或許不夠滿足於觀眾的需要。而主打「經典古路」選段,如果能夠保留文場「四大件」的使用,捨去電子合成器的生硬音色,或許得以更加彰顯「古路戲」的傳統韻味。

臺灣春風經歷十年的耕耘努力,堪稱為業餘劇團的龍頭,期盼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再創更好的成績,筆者在此也祝福春風,十週年生日快樂!在雨過天晴的午後,我帶著滿滿的感動踏出了大稻埕,回頭一望,千樹萬樹梨花開。

《戲窟風情畫──古路經典下午茶》

演出|臺灣春風歌劇團
時間|2013/05/18 14:3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8樓曲藝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年輕演員為主的臺灣春風此次推出清唱會的表演,成果使人憂喜參半。但所幸製作團隊的完善規劃,讓演出內容處處充滿驚喜,不失精彩與趣味。(陳歆翰)
5月
23
2013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