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要的是裸色真相抑或是甜蜜謊言?——《妳和我和他的真相》
10月
28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9次瀏覽

文 陳珮寧(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當代視覺文化與實踐碩士班學生)

如果可以選擇,你希望活在赤裸的真相裡,或是糖衣包裹的謊言中?由果陀劇場帶來的《妳和我和他的真相》改編自法國劇作家弗洛里安.澤勒(Florian Zeller)的《The Truth》。全劇圍繞著兩對夫妻之間的婚姻關係,總共四個角色,核心概念只問觀眾一句話:知道真相,真的會比較好嗎?

米希(屈中恆飾)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他和有著二十年交情的朋友保羅(劉亮佐飾)的妻子愛麗(賴雅妍飾)有著婚外情。在一次米希帶愛麗出遊的旅行中,愛麗被內疚感侵蝕,想向丈夫道出真相。米希費盡三寸不爛之舌勸說,希望愛麗能打消念頭。他預見婚外情的真相會令兩家之間的關係破裂,他辛苦營造的好丈夫的形象、好朋友的形象,與愛麗之間的關係都會因為真相而瓦解,所以米希好說歹說,把說謊形塑成是對對方的慈悲,畢竟這樣殘酷的真相誰能接受?又有誰想接受?

愛麗有沒有聽進米希的勸說,為戲帶來高潮之前的懸念。米希與保羅在網球場的對話,含沙射影的相互指涉,為觀眾埋下保羅是否知曉此事的伏筆,同時也讓觀眾陷入猜疑當中,隨著米希的行動在真話與假話當中猶疑。米希對保羅旁敲側擊的試探讓保羅說出驚人的真話,但米希仍選擇在搖搖欲墜的謊言邊緣苦勸他不要繼續追究,死守謊言的最後底線。直到他向愛麗確認過後才明白愛麗選擇坦白真相,保羅則是自始至終都知情,同時他又對米希投下另一枚震撼彈:之所以選擇對他說謊,是因為和他的妻子羅蘭(蔡燦得飾)早在前年就已經是情人關係。

米希從說謊的加害者變成被騙的受害者,他開始責怪對他說謊的友人和妻子,用盡手段羞辱對方,同時不斷逼迫對方向他說真話,在言語中逞強只為了讓自己的處境看起來不會太過不堪,諷刺的回應了前半段他費盡苦心營造的謊言看起來像個笑話,而自己也扮演了白老鼠的角色,驗證了曾說過的話:真相長什麼樣子,不是每個人都想知道,知道真相只會帶來傷害,那還不如不知道來得好。

謹守說謊原則的是羅蘭,她保持一貫說謊的立場,即使真相被攤在眼前,仍用謊話粉飾事實,但卻在最後讓米希得到安慰。兩人對彼此發誓,此後只說高明的假話,亦用謊話回應對方,謊話在他們眼中成了維繫這段關係必要的條件,因為謊話能保護對方不受傷害。諷刺卻真心的誓言暗指著人心真實與虛偽的複雜,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也不例外,那就讓謊言的糖衣維持著偽裝的美好,至少在這層糖衣之下彼此之間有說愛的可能。

四個角色初始都選擇說謊掩飾,在真相接露之後各自有了不同的面對方式:米希選擇在謊話裡妥協、羅蘭選擇繼續把謊話說成真話、愛麗選擇面對內心的真實、保羅則是在真相與謊話中權衡利弊後再理智以對。演員的表現展現出角色的張力與內心的掙扎,藉著劇場空間規劃及道具呈現出來。

場景皆呈現在室內的景色,空間大致將舞台分成左右半邊,演員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隨著人物情緒的緊張彼此之間或進或遠,主要圍繞著桌椅開展,室內有限的空間感在演員間的較量下開展出來,呈現出侷限的同時將演員的情感鎖在無處施放的狹小空間裡面,擴大其渲染力。演員所使用的道具不多,但卻能恰如其分地展現出角色的特性及人物性格,被瞞在鼓裡不知真相的米希維持著西裝筆挺的外表,直到真相逐漸被揭穿,穿在身上的西裝漸顯凌亂;始終打扮的華麗貴氣的羅蘭,彷彿象徵著對謊言的忠誠,使其得以維持著體面的表象;穿著輕鬆的保羅展現出事故的從容;愛麗則是一身知性的裝束,顯示其對真相一絲不苟的態度。

整齣劇結束在羅蘭得知保羅將調往瑞士工作,她傷心地詢問米希是否愛她,米希則對她保證,從此之後兩人之間再無謊言,只有真相。羅蘭的詢問如同問著米希是否願意接受曾愛過或仍愛著他人的自己,米希的話或真或假,都宣示了願意陪伴在羅蘭身邊,相對於保羅與愛麗選擇面對真實,米希和羅蘭則選擇把謊話說得更徹底、更真誠。愛情裡的真相與謊言並非絕對,只要心甘情願,謊言能成為真實,真實也可以是一種謊言。


《妳和我和他的真相》

演出|果陀劇場
時間|2024/10/18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