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饗宴添餘思《樂自香江來》
12月
28
2012
香港中樂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96次瀏覽
曾亦欣

2012年的12月2日晚,指揮閻恵昌帶領香港中樂團一行六十多位演奏家,在臺北中山堂中正廳舉辦了一場音樂饗宴。

開場曲為山西民間樂曲《大得勝》,這是一首源自於山西地區的民間吹打樂曲,張式業把此曲改編成民族樂隊的全套編制,加強了弦樂的旋律部份,同時也擴大了吹打樂的份量。場面宏偉、氣氛熱烈。情到深處,弦樂與竹管奏出了山西特色的細膩、委婉的旋律;意到濃時,高、中、低嗩吶站立與全套的鑼鼓(包括一組中、西大鼓),熱擊齊嗚,場面有震撼之感動。《大得勝》的改編版有時代的新意。

第二首樂曲是陳明志的成名作《精、氣、神》,作曲者用弦樂彈撥點「精」、竹類樂器繪「氣」、擊樂散句與飄逸長音為「神」,交替使用、相映生輝。其手法異趣縱生,有觀眾意想不到的奇趣。猶如在做一套精、氣、神的太極操。最後全體樂隊團員單手握拳向上的無聲一擊,似乎形成了一股「精、氣、神」,充斥劇場的所有空間。

《滇西土風三首》由郭文景創作。樂曲分為三個樂章:阿佤山、基諾舞、祀-火把-烈酒。作者用富有特色的滇西山風旋律、節奏描繪了滇西的山境、人舞、信仰與情感。第一章的景之繪,作者由最原始的散擊加彈撥指彈面板組成音響效果,渲染了原始的古樸之風。旋律由弦樂、大笛交替出現,增添了蒼涼、凝重的山色質感。第二樂章的人之舞,用舞蹈的節奏又具特色旋律的山歌風在三支洞簫上吹奏,顯示著原始山民們質樸的內涵與信仰天、地的宇宙哲學情懷。第三樂章通過火把,烈酒的傳統習俗,宗教信仰之渲染,刻畫了古僕、熱烈、豪邁、粗獷的山民情懷。三個樂章的創作雖歷經十五年,但結構細膩、對比強烈,不失為一首國樂的經典之作。

下半場的第一首,由小提琴、古琴、女高音與樂團奇異組合的《幽蘭操》。這首樂曲源自古琴的第一首由文字寫成的古琴譜《幽蘭》為命題,意義非凡,富有創意。「蘭之猗猗,揚揚其香。衆香拱之,幽幽其芳。……」如此的深悠意涵,西洋的小提琴、中國的古琴、姑蘇的詞曲、現代的國樂,如何交錯又諧和呢?趙季平不愧是一位介於傳統、現代音樂的築音諧樂的高手。他用現代手法的古琴音符,粗獷文人的氣質;文氣秀雅的小提琴自由旋律;女高音崑腔夾帶著陝西秦腔風的曲牌清雅,把三者的東西南北風、古今中外情,巧妙地融合為一體。全體樂隊只當一組弦樂、木管在襯托和諧。此曲是趙季平近年來深掘古韻,納融新律的成功力作。

壓軸大曲安排了程大兆的《黃河暢想》。雖然是一首黃河風格的大型樂隊作品,也演奏了十多年,但樂隊仍是嚴謹、熱情的,在聲音與情感的表達上是相融交和的。讓筆者意想不到的新意有:男女聲的對唱由樂團員站起表演,不僅省了人力,且又發揮了演奏員的一專多才之能,更為樂曲增加了黃河土地的自然人情味;讓觀衆搖起黃河地區的撥浪鼓,臺下臺上融通天地,增加了氣氛又令人難忘。

指揮閻惠昌不僅在指揮技巧上清晰明瞭,且通過指揮棒準確傳達了樂曲的內涵與情韻。當指揮介紹一系列環保胡琴時,我認為如此的改革是環保意識付諸行動的一大進步。

音樂會將結束時,閻惠昌特別向所有臺下觀眾,推崇了近幾年由臺灣南、北藝術大學加入香港中樂團的五、六位優秀青年人材。我心中喜悲交織,喜則臺灣培養了世界一流樂團的人材,悲則如此好的年輕精英為何在臺灣卻留不住!?這是音樂會之外的一個體制改革題目,讓人陷入深思……。

《樂自香江來》

演出|香港中樂團
時間|2012/12/02 19: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