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筆者期許下次能在再次聽到林沂蓁帶領國內樂團演出音樂會,甚或是她長期投注時間的歌劇領域,更認識這位青年指揮家,以及她在台上的不同表現。
12月
11
2023
於是,實際參與本次演出的觀眾有限,多半只能觀看台上或身旁不知道為什麼有趣的對話;若未參與視訊,也沒有機會喝到藝術家設計或選擇的飲品(現場無額外提供飲料)。雖然參與式劇場給予觀眾參加的選擇權,但不應連最低參與程度的選項都沒有。(邱秉程)
9月
17
2020
就音樂劇敘事的角度來看,未能在音樂和戲劇的融合上多加思考,歌曲除了營造氛圍、介紹角色之外,普遍來說作用偏低,幾乎都限於裝飾之用,無法更進一步地以樂說戲。(吳政翰)
11月
26
2018
明顯卻又未明言的「性符碼」,同樣作為城市意象的象徵,顯地自然不過。整體來說,《前進!理想國!!》有其隱而不宣卻又意圖暗示的曖昧性,在童言童語之外,也在之內。(吳岳霖)
11月
23
2018
就筆者的角度而言,素人舞蹈固然有其值得一看之處。但更多的掌聲都是為了嘉許表演者們的勇氣,於是乎大方的給予政治正確的歡呼。(李文皓)
9月
20
2018
台上有了現場樂團、即時擬音、說書念白等多重聲音的交響,台下有了大小朋友的立即迴響,兩兩齊放之下,音場從影像中、舞台上、舞台前,一直延伸繚繞到整個觀眾席,演出願意選擇相信觀眾也相信劇場,讓兒童劇場能再次看見最原初且純粹的敘事力量。(吳政翰)
12月
14
2017
高韶青除了以精湛的演奏技術演繹兩首自創的作品,對於秦腔音樂的特色依然把握到位,可見其功力之深厚。唯美中不足的是,高韶青應屬舞臺型演奏家,在舞臺上情緒過於高漲,使得演奏速度比排練時快了許多,連經驗老道的指揮都亂了陣腳,造成獨奏與樂團分家的窘境。(林子倫)
6月
02
2016
較為遺憾的是,在演出中,觀眾必須依靠舞台後方的兩個投影幕上的字幕,才能跟上這些台日/台港交雜的對白;同時,為了呈現導演所捕捉的劇情與畫面,整齣劇的大部分時間,舞台因此失去原有的功能,讓演員彷彿在電視台的攝影棚內,上演大型的真人秀。(楊勝博)
9月
13
2013
或許90年代舶來的港日流行文化本身對片土地而言的確就是一場心靈上的「颱風」、智性上的「遮蔽」,卻也因為它們曾經深切打動過人們心房,以至眼下終於功成身退成一種集體追憶,更是輕易便能引發座下觀眾陷入集體狂歡。(楊純華)
9月
09
2013
音樂會將結束時,閻惠昌特別向所有臺下觀眾,推崇了近幾年由臺灣南、北藝術大學加入香港中樂團的五、六位優秀青年人材。我心中喜悲交織,喜則臺灣培養了世界一流樂團的人材,悲則如此好的年輕精英為何在臺灣卻留不住!(曾亦欣)
12月
28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