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焙熱烘,點到為止《小劇場‧新視野創作工作坊戶外演出》
9月
11
2015
小劇場新視野創作工作坊(阮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28次瀏覽
邱書凱(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本演出由嘉義的在地劇團阮劇團發起,號召南臺灣對戲劇抱有熱情的大專院校學生齊聚一堂,自為期八日的集體生活中參與工作坊【1】並合力創作。課程導演陳仕瑛以「動物」為題、輔以表演藝術中心閩南式建築的「戶外空間」作為發展要件,由學生們分組建構約莫一個半小時的三齣短劇,依演出次序分別為《Cat’s Way》、《醜態》與《盲水》。

《Cat’s Way》以涼亭劇場【2】的紅磚台階為景,觀者坐於台階上,以平視或微仰的視角觀之。如題,創作者以「貓」為主體,透過臉部彩妝與肢體線條展示其特徵。除了首尾以群體狀態作前後呼應外,中段分述則藉由霸道、富有、風騷等性格化的黑衣貓分別擔任核心角色,作為人性的暗喻;唯獨身著白色上衣的貓貫穿全場卻不諳世道,最終自表演區走向觀眾席後方翩然而去,頗具時不我與、獨善其身的形象。

《醜態》以名為「奇間異獸旅行團」的馬戲團演出作主脈。戲始,一名裝扮典型的男性紅鼻子小丑拖著行李箱自圓形拱門而出,自草地間的棧道上攤開家當並將零食交付予觀眾後,動物秀便拉開序幕。每種動物個別有所屬控制器,分別是:貓咪/鈴鼓、公雞/黑布、蛇/音樂與鏤空的球狀體,馴獸展現之餘,小丑亦邀請觀眾以零食的誘惑逗玩動物;然而,在前段歡愉的氛圍中,看似順服的獸類在背景音樂的變調下「擬人化」,吐露悲憤心聲之餘,更圍著小丑大聲怒罵,彷彿是場「動物復仇記」。反動結束後歸於寧靜,小丑在現場的蟲鳴鳥語中如夢初醒,慌亂地收拾行李倉皇自拱門後消失。

《盲水》讓觀者隨意乘坐在正六角形的湖邊涼亭,農場主人以口白介紹讓豢養家畜:豬、牛、母雞、小松鼠、馬、猴子、狗依序登台亮相,亮相完畢,主人欲使動物們快速成長,搬了一桶桶裝水倒置於場上。起初,動物們都在爭相搶奪,唯獨豬默默在旁,但豬喝到水後卻開始傻笑、肢體亦產生癲癇狀態,嚷著:「水有毒」,其餘動物們耳聞後開始驚恐,遂釀為群症,令人不禁懷疑桶裝水的根源,此時在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的旋律中,浮現出碧娜.鮑許(Pina Buasch)在同名舞作中女子獻身的場景,連帶憶起2014年台灣食安風暴下的諸多受害者。後段,豬開始以肢體示意向觀眾潑水,彷彿是要觀眾也染病。而原先最健康的猴子卻成為首位犧牲者,主人發現此狀不但沒有追根究柢,還將動物們瘦弱的結果視為賠錢貨,強烈地反諷人類即為始作俑者仍毫無自知。最末,動物們於驚詫害怕中由梁柱的角落轉入中性姿態,逐步走向觀眾席坐下,凝視著遙遠的彼方。

作為嘉義「小劇場戲劇節」的演出之一,演出避開學術上「環境劇場」的稱許,以「創作工作坊戶外演出」定調。姑且不論戶外劇場與環境劇場的干係,就戲劇演出而論,創作者如何使用既有空間包覆戲劇元素實為本次演出的焦點。誠如上述,三組創作者著實在其所選擇的空間中展演;然,平鋪直敘地使用反倒讓空間淪於「佈景」,無法將象徵符號納入,亦即缺乏情節與空間交錯而成的「互文性」,例如《Cat’s》的台階可以是貓群中階級別次的隱喻,強化動物在地盤/地位的爭奪,顯露社會階層中尊卑的差異;《盲》於劇終雖取觀眾席形體所構成的「面向」作為多元觀點的比喻,卻僅止於整體建築(涼亭)中單一元素(六角狀)的意涵,在非六角狀的空間結構下,情境也能成立。其次,是創作者如何將「觀者」置於演出當中,頭兩齣戲以鏡框式配置舞台與觀眾席,後一齣則以環形方式嵌入,然則,替觀眾安排座位的貼心之舉卻大幅地削弱表演者與觀者因「空間/距離變化」所產生化學作用的可能性。可喜的是,相較於劇院空間各種機具、媒材的介入,戶外創作的獨到之處莫過於五官在「自然環境」中的感受,《醜》中的蟲鳴鳥語劃破小丑慘叫後的寧靜,使戲自虛擬跳接於現實;又或《Cat’s》貓群在背光映照下散發出十足的朦朧與神秘感,以上二例在特意/無意的選定中,皆使人工化的劇場幻覺相形失色,為戲增添幾分驚喜。

綜觀而論,除了上述空間的探究外,語言與音樂作為敘事工具易陷於媒體播報的泥沼,使探討議題及故事性在「過度施力」下產生氣虛的窘境。不過,劇場作為時代的縮影,創作者巧妙地運用動物影射當今社會現狀,且於 24小時【3】結合所學、誕下結晶,實屬不易,若有更充裕的時間,作品未嘗不能更加縝密完善。

註釋

1、工作坊客座講師分別為馬照琪與蔡心彤。

2、嘉義縣立表演藝術中心空間導覽http://pac.cyhg.gov.tw/content/index.asp?Parser=1,5,25

3、依觀眾引導員所述,為期八天的工作坊當中,每日約有三小時供創作者發展演出。

《小劇場‧新視野創作工作坊戶外演出》

演出|阮劇團「小劇場‧新視野」創作工作坊
時間|2015/09/03 15:30
地點|嘉義縣立表演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