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畫家交會,個人生命史的召喚《南美夢遊》
7月
02
2020
南美夢遊(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台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夙瑩)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98次瀏覽

江岱軒(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專案助理)


近代以降的美術館作為展示、典藏藝術作品的場域,經常以「白盒子」的中性展示手法,將作品陳列在觀眾面前──藝術品脫離了歷史脈絡和創作情境,進入讓觀眾自我詮釋的中空狀態。【1】這種作法的目的在於創造讓觀眾客觀欣賞作品的美感經驗,卻使得作品和觀眾的關係限縮於觀者自身累積的文化資本和詮釋角度之間,並且忽略藝術品背後關乎的創作者、時代背景之關聯與意義。

意識到這樣的問題,有些美術館試圖探問:有沒有一種溝通方式,能夠讓觀眾體會作品背後所承載的創作思維和時代氛圍?

此次由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生和臺南市美術館合作,推出的《南美夢遊》戲劇導覽活動,便是藉由戲劇獨特的人物敘事方式,深入畫家許武勇、沈哲哉的生命經歷和社會脈絡,將其畫作中的情感、記憶與思想提取出來,進入畫家生命情境的畫面意象,呈現藝術家在感受、思考和創作中成為自身的過程。

南美夢遊(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台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夙瑩)

戲劇導覽以「南薰藝韻─陳澄波、郭柏川、許武勇、沈哲哉專室」展覽中許武勇及沈哲哉兩位畫家的作品為演繹主軸,引導者以撐傘作為帶領觀眾行走的提示,遊走在美術館室內室外的平面中;行走過程,觀眾耳機流瀉出清新的樂音與充滿詩意的口白,塑造出戲劇導覽柔性又夢幻的基調。序場始於南薰藝韻展覽專室,停留些許時間讓觀眾觀看兩位畫家的作品;接續,幾位角色人物隨著毛線的牽引緩緩踱步到畫作前,幽微地示意自身與作品的連結。

隨著引導者穿越夢境之門,觀眾隨即進入許武勇的生命歷程。從許武勇向恩師鹽月桃甫學畫的求學階段說起,年輕的畫家與老師搶奪畫盤,傳達其對習畫的決心與毅力;接著再以意象劇場的方式影射畫作《101之幻想》中的童年想像──三三兩兩的人群帶著氣球走著,農夫彎身種稻、年輕人提著行李箱飛速奔跑,色彩、節奏和動作的設計貼切呼應畫作中超現實主義的浪漫風格。再談到畫家對於不同信仰真理的思索,最後提及二二八事件對許武勇造成的傷痕,敘事脈絡從求學至其信仰、夢想以及時代和個人生命的交織,細膩地帶出畫家個人生命的困頓和衝撞對其創作歷程的影響。

畫家沈哲哉的故事側重於他對美感經驗的追求:兩位少女或坐或趴在撒滿花瓣的地上,柔美中帶有內斂情感;畫家仔細觀察少女的神情,從衣著中掏出繽紛的彩帶,映照畫作中綺麗夢幻的色彩。過場垂降的花籃是接續瓶花場景的暗喻,演員遞給觀眾不同顏色的花朵,眾人陸續將花插入瓶器,參與畫家對美的詮釋。在演繹沈哲哉題材的選擇上主要以少女和花卉為主,演員沉穩柔曼的姿態搭配花卉的瑰麗色彩,營造出如夢似幻的夢境氛圍。

整齣戲劇導覽在表演型態上以沉浸式劇場作為遊走夢境的軸線,觀眾自然地融入戲劇的口白當中、參與部分戲劇情境的行動環節:如和演員以紙箱共同建構許武勇未能完成的美術館,或是和沈哲哉一齊在瓶中創造花朵奔放的姿態;口白和整體氛圍的塑造恰到好處、演員的引導不慍不火,使得觀眾在參與中不曾抽離夢境的指引。在兩位畫家生平背景的取材上,文本擇取了對畫家創作影響重大的階段和事件,唯在演繹比重上,畫家許武勇的生命經歷之起承轉合較為清楚,沈哲哉之演出段落則偏重講述其創作調性和題材,兩者結構安排稍不平均,有些可惜。

南美夢遊(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台南市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夙瑩)

而在夢境遊走的過程中,演出團隊靈活運用台南市美術館乾淨透亮的空間氛圍以及垂直和水平的維度,細膩塑造出在夢境中以不同角度觀看世界的奇幻感受;如在畫家許武勇《101之幻想》的演繹段落中,觀者從樓上的平面俯瞰一樓行走的演員,繽紛的氣球隨著演員的行走晃動著,由上往下望的角度結合連結童年的物件,牽引觀者心中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論真理的羅漢》來到自然光影交織的角落,在光影的閃動間,演員舉起宗教物件,對生命和信仰的思考似乎凝結在此刻的安靜和明亮當中。觀眾在戲劇導覽的行走間沉醉,在觀看中似夢似醒,恍如擁有畫家年少時自由而專注的眼睛,定睛望去,生命是一場華美而神秘的夢境。

從戲劇導覽的夢境中醒來,筆者想到藝術評論家John Berger對於觀看的描述:「我們注視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和我們之間的關係。」畫作與觀眾的關係為何?人們能從他們對畫作的凝視中發現什麼?在《南美夢遊》戲劇導覽的演繹中,拋開藝術作品在風格和技法上的傳統觀看及理解焦點,畫作成為畫家生命歷程的開放文本,引發觀者的感受與思考。夢是片段記憶的綿延,從此以後,曾在《南美夢遊》中穿梭的觀眾,將攜帶著彼時在南美館所承接的感動和啟發,以不同於以往的觀看視角走進下個畫作的夢境中。


註釋

1、並木城士、中川理著,蔡世蓉譯:《美術館的可能性》,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8年。

《南美夢遊》

演出|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時間|2020/05/17 10:30
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今,博物館劇場的概念不斷地在各種戲劇理論、劇場美學中演變與擴張,隨著藝術生活的概念日漸興起,為了服膺觀者與作品互動的期待,博物館劇場也必須思考如何處理/建構愈漸模糊的觀演界線。(戴宇恆)
8月
03
2020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